還沒有明心見性的人,心容易染污一切境界,該如何安???
一.明白輪回生死,就知道如何安住其心:什么叫做輪回(梵語samsara),又什么叫做生死呢?起心動念,隨順之,如是廣行造業(yè),周而復(fù)始,是名輪回生死。譬如說:貪欲是從無量劫就貪下來了,如今還在貪欲不休,將來還是貪欲無窮,這樣永無止盡的貪欲下去,稱為輪回生死。還沒有明心見性之人,先明此意,知道輪回受苦不是好玩的,是充滿逼惱,不得自在的。
這一連串的輪回生死是從何而生起呢!就是從無明妄想動念而發(fā),人所以會生死輪回,就是無明妄想之心所帶動,這些妄想之心是不清凈的,變化無常的,非究竟永恒的,依此正見妄心的實(shí)相,即能逐漸對妄想之心,產(chǎn)生防患之墻,也讓自己明白妄想之心是生死輪回的根本因素,即該抖擻道心奮勇修行,這是未明心見性者,初步入道之法。
二.逐漸入道,廣明諸法本空:既知妄想之心是輪回生死之根本,接著,應(yīng)該正見諸法本空,幻化而有,心空境空,心有境有;心生則境生,心滅則境滅,若能徹底從妄想之心給予凈化,了知妄想無自性,本不可得,因幻而有,此幻不真,眾生執(zhí)幻,因而有生死輪回,沉迷幻境,不得自覺,枉受大苦,甚可憐憫!
大般若經(jīng)云:“過去現(xiàn)在未來諸佛,住十方界,為諸有情宣說正法,無不皆用本性空,本性空即是佛眼?!?/p>
未明心見性者能正見諸法本空,當(dāng)下得兩種功德利益。
一則正見諸法實(shí)相義(空性是諸佛眼)。
二則破除自己過去對諸法無知之過,次第自破我執(zhí)之過。
未明心見性者,若如是正觀,勤修不已,此法乃步入解脫必經(jīng)之道,是轉(zhuǎn)凡入圣關(guān)鍵所在,是證悟菩提不二法門。
58.請問聽經(jīng)、念佛都要回向嗎?其意義為何?
聽經(jīng)念佛,乃至所做一切功德,皆須回向(梵語parinama),回向這個法門,是十方諸佛殷勤所倡導(dǎo),意義深廣,回向具足有:超越、解脫、與空性相應(yīng)、無我、目標(biāo)、歸宿、力量、希望、因果(梵語hetu-phala)、終程,等等之含義,佛陀之智慧已達(dá)圓滿之境,圣者如是言,必有甚深法義,愿我佛弟子,依佛所言而言,依佛所行而行,依佛所證而證,依佛所愿而愿,終極目標(biāo),必達(dá)成圣弟子所愿矣!
59.何謂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于恭敬供養(yǎng)中,不生憍逸,于嗔罵打害中,不生怨恨,是名生忍。 于寒熱風(fēng)雨饑渴等法,于惱害之時,能安能忍,不生嗔恚憂愁,是名法忍。
把心安住于不生滅的道理上,忍就是把心安住于道理而心不動的意思。諸法的本性,即是真如實(shí)相,原無生滅,故曰無生法忍(梵語anutpattika-dharma-ksanti)。謂菩薩于無生之法,忍可忍樂,了知諸法之相,而不住諸相,無取無舍,無得無失,不動不退,是名無生法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