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寶是哪三寶
皈依三寶是哪三寶
三寶的種類,古來有很多分法,不外從事相上和理體上說。可分為:三種三寶、四種三寶、六種三寶。
三種三寶
1、別相三寶:又稱階梯三寶、別體三寶,佛陀最初于菩提樹下成道,但示丈六之身,及說《華嚴(yán)經(jīng)》時(shí),特現(xiàn)為盧舍那佛身,是為佛寶;佛于五時(shí)所說之大、小乘等經(jīng)律,是為法寶;最初隨佛削發(fā),秉佛之教法,修因得果的聲聞、緣覺、菩薩等,是為僧寶。此佛法僧三寶別名為最初三寶。
2、住持三寶:指流傳、保持佛教于后世之三寶,即一切肅靜的佛像,皆稱為佛寶;一切佛說的經(jīng)典佛書,稱為法寶;削發(fā)比丘、比丘尼等稱為僧,是為僧寶。此佛法僧別名為常住三寶。
3、一體三寶:又稱同相三寶、同體三寶,就其意義與本質(zhì)而言,佛、法、僧三寶,名雖有三,但體性為一。例如,佛從覺者之立場而言,為性體靈覺,照了諸法,非空非有,故稱佛寶;但佛德足以法度模范一切,亦即法性寂滅,而恒沙性德,皆可軌持,故亦稱法寶;又如佛為完全無諍之和合狀態(tài),僧團(tuán)之特質(zhì)為和合無諍,故亦稱為僧寶。如斯,則一寶實(shí)具足三寶,故別名理體三寶。
四種三寶
1、一體三寶:是說佛、法、僧三寶,名雖有三,然體性同一。
2、緣理三寶:又作同相三寶、理體三寶,即以一切智五分法身為佛寶,以滅諦涅盤為法寶,以學(xué)、無學(xué)等諸賢圣為僧寶。
3、化相三寶:釋迦如來為佛寶,如來所說之滅諦為法寶,先智苦盡之圣者為僧寶。
另,《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以釋迦如來為佛寶,四諦為法寶,憍陳如等五比丘為僧寶。
4、住持三寶:一切佛像為佛寶,一切經(jīng)卷為法寶,一切削發(fā)比丘(尼)為僧寶。此三寶能流傳、保持佛法于后世也。
六種三寶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記載:
1、同體三寶:即三寶同以凈法界真如法身為其體。
2、別體三寶:佛以三身佛為自性。五蘊(yùn)之假者及法身義隨其所應(yīng),皆名佛寶;法以三乘無漏所攝之教法、理法、行法、果法等為自性;僧以三乘之圣眾,具足理事之和者為僧寶。
3、一乘三寶:謂一乘所有之三寶,即不定種性之方便所修。以究竟之法身為佛寶,一乘之法為法寶,一乘之菩薩眾為僧寶。
4、三乘三寶:謂通于以三乘之三寶為所歸之體。即為三乘者所現(xiàn)佛之三身為佛寶,三乘之法為法寶,三乘之圣眾為僧寶。
5、真實(shí)三寶:謂依三乘真實(shí)之教旨,而論同體、別體、一乘、三乘等所有三寶之實(shí)義。即以三身為佛寶,一切無漏之教、理、行、果為三乘之法寶,一切住向、住果、住道等三乘之圣眾為僧寶。
6、住持三寶:以舍利及佛像等為佛寶,以示住世一向;以貝葉文字為法寶,即今之大藏經(jīng)、一切經(jīng)等,以示住世不滅;以剃發(fā)染衣僧為僧寶,以示佛法之賡續(xù)。
三寶的名稱、種類雖多,但歸納起來不外有三:
1、最初三寶:又稱「根本三寶」、「最初三寶」。皈依佛,以釋迦牟尼佛為師長教師;皈依法,以佛陀所說的四圣諦、八正道、十二人緣等真理為師長教師;皈依僧,以最初隨佛陀削發(fā)的五比丘為師長教師。
2、住持三寶:禮一切諸佛佛像為佛寶,一切諸法經(jīng)典為法寶,一切削發(fā)僧眾為僧寶。
3、自性三寶:皈依佛,人人皆有如來佛性;皈依法,人人皆有平等無差其余法性;皈依僧,人人皆有般若清凈的身心。
此三種三寶實(shí)乃一體,因?yàn)橛凶畛跞龑殻谑怯凶〕秩龑?;有住持三寶,才知道人人皆有自性三寶。所以,皈依三寶者,其?shí)就是肯定自己、熟悉自己、依靠自己。所謂「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才是皈依三寶的真正意義。
皈依三寶一定要舉行皈依的典禮。這就是三皈的傳授。三皈是佛法修行的入門。依南傳佛法的傳統(tǒng),這只需要一個(gè)簡略單純的典禮,五分鐘就停止。在佛、法、僧三寶面前,由一位具德比丘僧人主持見證,至誠皈依,我們才能得三寶的加持,這種皈依三寶典禮的傳承具備了弗成思議的功德和功能;假如隨便皈依,無僧人主持見證,事后生怕心里會有掛礙。 漢傳及藏傳的三皈傳授典禮隆重而肅靜。信佛是一定要皈依的,接收三皈五戒,不然就不能被算作是佛教徒。假如不皈依的話,那就說明我們對學(xué)佛還缺乏誠意。有些只肯皈依但不愿持五戒,而說只要心善良就行了,這都是缺乏誠意的飾辭。至于要不要做日夕課看小我的時(shí)間與精進(jìn)的程度,不需要強(qiáng)制。
何謂三寶
在皈依三寶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三寶。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和僧寶,寶代表了罕見名貴,因?yàn)榉?、法、僧在世間的出現(xiàn)異常罕見可貴,所以稱之為寶。 佛寶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代表著覺悟,覺悟宇宙人生真理,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同時(shí),在聰明、道德和行為上,都已經(jīng)達(dá)到徹底的圓滿。 法寶是指佛陀所說的教法,即我們平日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眾生因迷茫所困,無始 皈依三寶
以來在死活中輪轉(zhuǎn),不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處?皈依法之后,經(jīng)由過程對佛法的進(jìn)修,可以懂得到離苦得樂的方法,解脫生射中存在的各種苦楚,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僧寶是指嚴(yán)持戒律的削發(fā)人,包括賢圣僧和凡夫僧二類。僧寶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三寶中弗成或缺的一部分。 或許有人會認(rèn)為,只要皈依佛寶和法寶,而不必皈依僧寶,可弗成以呢?回答是否定的。因?yàn)榉鸱ㄔ谑篱g的流傳,必須依靠僧寶的住持和弘揚(yáng)。還有一種人則認(rèn)為:我皈依僧寶和法寶,總該沒問題吧?回答同樣是否定的。因?yàn)閷W(xué)佛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成佛,佛陀是我們進(jìn)修和效仿的榜樣,假如我們不皈依佛寶,就會落空進(jìn)步的目標(biāo)。三寶是完整而弗成瓜分的整體,不皈依個(gè)中的任何一寶,都不能成為嚴(yán)格意義上的佛教徒。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三寶的意義
三寶,是佛、法、僧的總稱。
佛,是梵語佛陀〔buddha〕的簡稱,指證悟宇宙真理〔自覺〕,而又能本著無盡的慈心悲愿,以真理來教化眾生〔覺他〕的圓滿覺者。
法,梵語達(dá)磨〔dharma〕,有很多的意義,在這里是指佛陀所直說的真理教法,一般泛指三藏十二部經(jīng)。眾生依法修行,就能證得真理,獲得究竟的解脫。
僧,是梵語僧伽〔samgha〕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在這里是指奉行佛法,和合共住的削發(fā)僧團(tuán)。其特質(zhì)有二,即理和與事和。理和,指人人所斷除的煩惱,所證得的真理,都是相同不二的:事和,指身、囗、意王業(yè)在事相上,合營遵守六項(xiàng)要點(diǎn),不相違背,是建立僧團(tuán)的基本。即;
見和同解:在思惟上,建立共識:這是思惟的統(tǒng)一。
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這是法制的平等。
利和同均:在經(jīng)濟(jì)上,均衡分配:這是經(jīng)濟(jì)的均衡。
意和同悅:在精神上,志同志合:這是心意的開展。
囗和無靜;在言語上,調(diào)和無諄:這是說話的新切。
身和同?。涸谛袨樯希磺肿锶耍哼@是相處的和樂。
是以,從自利而言,僧團(tuán)是修身養(yǎng)性,陶鑄圣賢的大冶洪爐:從利他而言,僧團(tuán)是住持處死,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僧團(tuán)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簡單的說,佛是救主,法是真理,僧是導(dǎo)師,三者都是令眾生得度的重要人緣,缺一弗成。譬如佛是良醫(yī),法是妙藥,僧是關(guān)照,對于患病的人來說,唯有同時(shí)擁有三者,才能痊愈。人生亦然,唯有依靠佛、法、僧三者的力量,才能離苦得樂,到達(dá)安閑解脫的世界。是以,佛法僧稱為三寶。
三寶的寶是譬喻,用來彰顯佛、法、僧的勝德。擁有金銀、珍珠、瑪瑙等世間的珍寶,能使我們物質(zhì)生活不虞匱乏:仰仗佛、法、僧出世間的至寶,則能使如何做一個(gè)
我們離開死活輪回,解脫精神上的苦楚。是以,佛、法、僧統(tǒng)稱為三寶。
〔諸經(jīng)要集〕引〔寶性論〕三寶有六義,故須尊敬,對佛、法、僧之所以為寶,有更進(jìn)一步的聞釋。
希有義:如世寶貝,貧窮之人所不能得:三寶如是,薄福眾生,百切切世不能值遇,故名為寶。
離垢義:如世賈寶,體無瑕穢:三寶如是,隨離諸漏,故名為寶。
勢力義:如世至寶,除貪去毒有大勢力:三寶如是,貝不思議六神通力,故說為寶。 ,
肅靜義:妞世至寶,能嚴(yán)身首,令身姝好:三寶如是,能嚴(yán)行人清凈身故,故說為寶。
最勝義;如世至寶,譬諸物中勝:三寶如是,一切世中最為殊勝,故名為寶。
不改義;如世真金,燒打錘煉不能改變:三寶如是,不為世間八法│利、衰、毀、譽(yù)、稱、譏、苦、樂│所改,故名為寶。
皈依的意義
皈依是皈投依靠三寶,請求救護(hù),而得解脫眾苦的意思。世間上,小孩子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然:白叟需要依靠拐杖,走路才能安穩(wěn):航海的人需要依靠指南針,船只才能安然返航:黑夜中需要依靠明燈,行人才能看清偏向。三寶就像我們的父母,當(dāng)一個(gè)小孩被人欺侮時(shí),雖然父母不在身邊,然則只要他叫一聲媽媽,別人就不敢隨便欺負(fù),因?yàn)樗心赣H。同樣的,世間上邪魔外道、壞人壞事很多,有了三寶做為依靠,生命就有了安然的依枯。
三寶又像我們的指南針,可以引導(dǎo)我們在茫茫的人海中航向安然的避風(fēng)港。每小我一到晚上都知道要回家,皈依三寶、常念三寶的功德,可以讓我們仰仗三寶功德的加被,藉此寶筏,出死活流,勇渡苦海,回歸真賈的自我,回到自己真正的本來之家。所以販依三寶可以讓我們現(xiàn)世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讓我們未來有家可歸!
皈依三寶的利益
三寶是冥冥黑夜里的燈燭,滔滔苦國內(nèi)的舟航,談?wù)劵鹫械挠隄桑吼б廊龑毑恢荒苁刮覀儷@得究竟解脫,并能獲得許多現(xiàn)世的利益。以下綜合經(jīng)典所說,將皈依三寶的利益歸納為十點(diǎn):
成為佛學(xué)生;皈依三寶的人,是以宇宙間最偉大的圣耆釋迦牟尼佛為師長教師,正式成為佛陀的學(xué)生。
不墮惡趣:皈依三寶的人,經(jīng)云;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畜生:皈依僧,不墮餓鬼。扳依三寶,可以惡道除名,人天有份。
肅靜人格;皈依三寶今后,崇奉層次提升,如同人的身上穿戴道德的華服、寶冠,人格是以肅靜起來。
善神捷護(hù):佛陀曾指導(dǎo)護(hù)法龍?zhí)欤磺猩岂?,在末法時(shí)代,要保護(hù)扳依三寶的
學(xué)生。是以,皈依三寶可以獲得天龍八部、護(hù)法善裨的擁護(hù)。
獲得尊敬:皈依三寶的人,能獲得人天大眾應(yīng)有的尊敬。
成就好事:仰仗三寶力量的加持,能令皈依者減輕業(yè)障.安然吉祥,一切好事都能成就。
積集福德:據(jù)〔希有校量功德經(jīng)〕記載,即使具足四事贍養(yǎng),甚至建立七寶佛塔贍養(yǎng)舍利,所得功德,不及皈依三寶者的功德百分之一,可見皈依三寶的利益廣大殊勝。
值遇善人;皈依三寶,能令我們削減煩惱,得遇善工資友,所到之處都能獲得 方便,會有好的人緣。
受戒基本:皈依三寶的人,才有資格進(jìn)一涉求受五戒、八關(guān)齋戒,甚至在家菩薩戒等。
成就佛道;凡是皈依三寶的人,即使此生沒有修行,因?yàn)橛行判模凭?,將來在彌勒菩薩下生人世的「龍華三會」時(shí),都能得度。
三寶的種類
經(jīng)典上對于三寶,有多種的分類,但以三種三寶的說法較為普遍:
最初三寶;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道,所現(xiàn)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丈六金身為最初佛寶:佛陀成道后,于鹿野苑所宣說的四圣諦、十二人緣.三法印為最初法寶:佛陀所度化的珂若僑陳如等五位大阿羅漢為最初僧寶。
住持三寶;指佛陀入滅后,流傳于后世的三寶。一切佛像,無論是金銀銅鐵.玉石瑪?shù)福镜衲嗨?、圖像繪畫等圣容,都稱為佛寶:一切三藏經(jīng)典,無論是絹紙竹帛、印刷書寫,都稱為法寶:求受具足戒的削發(fā)比丘.比丘尼等大善常識,都稱為僧寶。
自性三寶:佛陀在夜睹明星,證悟真理的那一剎那,曾經(jīng)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聰明德相,只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悟。在我們的自性傍邊,已經(jīng)圓滿具足了三寶的無量功德。人人皆有佛性,就是佛寶:人人都有平等無差其余法性,就是法寶:人人都有喜好清凈和樂的心性,是為僧寶。
所以,皈依三寶無非是藉助他力,引導(dǎo)我們熟悉自我,肯定自我,進(jìn)而依靠自我,實(shí)現(xiàn)自我,找回自己心中的自性三寶。我們每小我都像是一座寶礦,皈依就是開采自己心內(nèi)的寶礦:不皈依,就如同寶礦未經(jīng)開采,黃金無法出土!所以佛陀臨涅盤之際,曾教誡學(xué)生: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就是要我們皈依自性三寶的真義所在。
皈依者應(yīng)留意的事項(xiàng)
皈依三寶今后,我們在生活的實(shí)踐上,應(yīng)該準(zhǔn)確的熟悉以下各點(diǎn):
◎皈依三寶需要吃素嗎?
皈依三寶并不一定要吃素,皈依只是宣誓自己終生崇奉三寶,不改變崇奉,與吃素沒有關(guān)系。不皈依的人也可以吃素,皈依的人也可以不吃素。皈依不是受戒,所以沒有戒條的約束,假如說有,也只有一條,即:我崇奉佛教,永遠(yuǎn)不改變信心。所以皈依三寶不是吃素,也不是受戒,更不是削發(fā)。
◎皈依三寶今后可以祭拜神明、祖先嗎?
皈依三寶的人仍可以敬神、祭祖。因?yàn)轲б琅c拜拜不合,皈依是平生的,是一種崇奉;拜拜是一時(shí)的,是表示尊敬、禮貌。我們?nèi)粘F椒部吹疆惤掏?,都可以跟他握手、點(diǎn)頭,表示禮貌,對于我們的祖先、神明,當(dāng)然也可以表示尊敬,然則尊敬不合于崇奉,所以皈依后弗成以再迷信神明。
◎皈依三寶是一時(shí)的嗎?
皈依三寶不是一時(shí)的崇拜,是盡形壽的崇奉,是平生的。據(jù)《瑜伽戒本》記載 ,一日不皈依就是犯戒,所以身為一個(gè)佛教徒,天天要三皈依,一者表示不忘自己是個(gè)佛教徒,再者藉此賡續(xù)的提升自己的崇奉層次,并植下趣向菩提的種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