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丹:貪得無厭,入三惡道
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在摩竭陀國的靈鷲山,為眾子們言說法要。摩竭陀國的國王頻婆娑羅王,率領(lǐng)了許多大臣來到靈鷲山上,合掌恭敬,頂禮佛足,稟告佛陀道:
慈悲的世尊,偉大的佛陀!今天弟子特來請求佛陀,惟愿佛陀的慈光照耀到那竹林中,以佛陀大無畏的威力降伏那條毒蛇,使它不會再傷害人。
原來,離王舍城不遠(yuǎn)的一座竹林中,潛藏著一條兇惡的毒蛇,如果有人從那竹林中經(jīng)過,它便怒火中燒,毒眼視人,并且用毒氣傷人,或用毒牙咬人,因?yàn)樗鼫喩矶际莿《?,所以輕重都會喪身害命。人們將此事稟告給頻婆娑羅王,請國王設(shè)法解決。頻婆娑羅王派了許多人要去降伏那條毒蛇,反而都送了性命。頻婆娑羅王思前想后,沒有別的辦法,唯有去請求法力無邊的佛陀來降服毒蛇。
慈悲的佛陀答應(yīng)了頻婆娑羅王的要求。于是,佛陀獨(dú)自一人往毒蛇藏身的竹林中走來。毒蛇遠(yuǎn)遠(yuǎn)看見佛陀,便生起瞋恨心,雙眼怒視著佛陀,并且還張開口,伸出紅芯子,撲上來要傷害佛陀。佛陀運(yùn)用慈力,從五指端放出五色光彩,那絢爛的光彩照在毒蛇的身上,毒蛇即刻變得溫和,毒氣也消失了,心中生從未有過的大歡喜,它舉頭仰望著佛陀,心想:哪里來的人,能放這種光明照在我的身上,使我身心都感到清涼快樂?
佛陀知道毒蛇已經(jīng)調(diào)伏了,便對它說:
賢面長者!往昔的罪業(yè)你知道嗎?過去世的你,雖是一個大富翁,但你貪得無厭,慳貪嫉妒,刻薄詐欺,無惡不作,一年到頭不曾布施一點(diǎn)給別人;就是那可憐的乞丐,你仍然舍不得布施一粒米,反而怒目相視,惡口罵人,所以今生才受到這毒蛇之身的果報(bào)。你怎么還不反省懺悔呢?你為什么還要生惡心毒害來往的行人呢?你本來的罪業(yè)已經(jīng)很深重了,現(xiàn)在又在繼續(xù)造罪,那你的痛苦要到何時才能夠了脫呢?如果你再如此造惡下去,痛苦的果報(bào)將是無窮盡的,幾十萬劫都沒辦法解脫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途!
佛陀慈悲柔和的音聲深深打動毒蛇的心,使它生起大慚愧心,在佛前懺悔前罪。佛陀看它已經(jīng)覺悟過來,便對它說:
你在前生因?yàn)椴环钚猩频?,才受此蛇身;今天你能省悟,接受佛陀的教化,你將來可以出離苦海了!
毒蛇聽了之后,忽然開口說話:佛陀的慈訓(xùn),弟子不敢有所違背,今后誓愿奉行佛陀的教法。
佛陀高興地說:既然如此,你現(xiàn)在可入我的手中。蛇即遵照佛陀的意思,進(jìn)入了佛陀手中。佛陀便握著它,走出了竹林。
頻婆娑羅王及許多臣民,都趕到竹林中看個究竟。這時蛇見到人,心生慚愧,厭惡蛇身,不久就死去了。命終后,因?yàn)樗б婪鹜?,真心懺悔改過,便生到忉利天享受天福去了。
賢面長者雖然超度了,但是,還是奉勸當(dāng)今某些大富之人,莫要過分慳吝不舍,免遭苦報(bào)。
按佛教的三世因果來觀察,貪得慳吝的人不僅會遭貧窮之報(bào),死后還可能墮入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途中去。世間的貪得慳吝的愚者不懂得布施的功德,以為財(cái)物布施后,自己會變窮,他們振振有詞:東西越多越好,給出一份就少一份,給完以后我吃什么?穿什么?因此他們堅(jiān)決一文不舍。愚者有此顧慮,在所難免,因?yàn)樗麄儧]有聞思佛陀的教誨,缺乏取舍的大智慧,實(shí)在可憐的很!因?yàn)樨澋脩a吝而變得一貧如洗,甚至墮入三惡道中,不是很可悲的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