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妙境法師: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十一(7)

漢傳人物 2025-04-03 11:00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十一(7)

辰二、約補特伽羅相辨(分四科)

巳一、唯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分三科)午一、征

云何唯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

這是第二科約補特伽羅相辨。前面第一科是約法相辨,現(xiàn)在是約補特伽羅辨,就是約人說。前面那個法相是人所具足的功德,現(xiàn)在是說具足功德的人。分四科,第一科是「唯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怎么叫做唯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呢?這是問。下面第二科是解釋。

午二、釋

謂初獲得于諸如來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diào)柔諸見;未從此后復(fù)經(jīng)一生。

這下面第二科解釋。「謂初獲得」,就是說這位佛教徒初開始在佛法里面,他得到了他成就了,成就什么呢?「于諸如來正覺」,這個「正覺」是贊嘆佛,佛所正說的法和律「所有正信」,對于佛法中的法和律他有了正確的信仰,這是第一個功德?!笍V說乃至調(diào)柔諸見」就是智慧,前面文已經(jīng)解釋過,信戒聞舍慧,他成熟了這五種功德?!肝磸拇撕髲?fù)經(jīng)一生」,成就了這個功德就叫做趣入,就是他來到佛法里邊來了。「未從此后」,沒有從這以后再經(jīng)過一番生死,這個不在內(nèi)。

午三、結(jié)

是名唯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

這句話就是結(jié)束這段文了。這前文都解釋過,這里不多說。

巳二、亦趣入亦將成熟非已成熟(分三科)午一、征

云何亦趣入、亦將成熟、非已成熟?

這是第二科叫「亦趣入亦將成熟非已成熟」,分三科,第一科征。下面第二科。

午二、釋

謂初獲得于諸如來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diào)柔諸見;從此已后復(fù)經(jīng)一生、或二、或多,而未獲得最后有身、謂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前說。

「謂初獲得于諸如來正覺正說法毗柰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diào)柔諸見」,成就了信戒聞舍慧這五種功德之后。「從此已后復(fù)經(jīng)一生、或二、或多」,他成就了這五種功德之后,又經(jīng)過一番生死,或者是二番生死,或者是更多的生死?!付传@得最后有身」,又經(jīng)過這么長的時間,他的信戒聞舍慧有進步有增長了,雖然是增長了但是還沒有得到最后有身,還沒有。這「最后有身」就是最后這一生他就要進入到圣位了叫「最后有身」,就是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钢^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前說」,怎么叫最后有身呢?就是住在這個身體里面,他再繼續(xù)用功就能入涅槃了就能得阿羅漢果了。「余如前說」,還有其余的意義像前面說過,就是能夠入正性離生也算是住最后有身。

午三、結(jié)

是名亦趣入、亦將成熟、非已成熟。

這是這個意思。這是第三科結(jié)。

巳三、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分三科)午一、征

云何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

第三科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分三科。第一科是征。怎么叫做這位修行人也是趣入到佛法里面來、并且也成熟了善根、不是將成熟的境界?比將成熟的境界更高了一步了。這是個問。下面第二科解釋。

午二、釋

謂即如是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復(fù)已獲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前說。

「謂即如是已得趣入補特伽羅」,這是說這位修行人,就是前面亦趣入、亦將成熟的這個人,「已得趣入」,他已經(jīng)成就了來到佛法里面的功德,就是具足了信戒聞舍慧的功德這個人?!笍?fù)已獲得最后有身」,他一生又一生不斷的進步他又成就了「最后有身」就可以得圣道入涅槃了,這個人這就叫做「已成熟」。怎么叫做最后有身呢?「若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前說。」

午三、結(jié)

是名亦已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

是這樣意思。這樣子呢,什么叫做趣入?什么叫做將成熟?什么叫做已成熟?他們中間的差別就很清楚了。這等于是一個尺,你量量自己你現(xiàn)在到了什么程度?

巳四、非已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分三科)午一、征

云何非已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

這是第四科,也分三科。第一科是征。怎么叫做這個人也沒有趣入、也沒有將成熟、也沒有已成熟呢?。這是個問,下面就回答。

午二、釋

謂即如是有涅槃法補特伽羅、唯住種性而未趣入。

「謂即如是有涅槃法補特伽羅」,就是他的色受想行識里面有無漏的種子,這個人。「唯住種性而未趣入」,他只是有無漏種子而已他還沒能夠具足信戒聞舍慧,這個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他在佛法里邊還沒有信心、他還沒能夠持戒、沒能多聞、也沒能夠惠舍、也沒能夠有智慧,這五種功德還不具足。

午三、結(jié)

是名非已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補特伽羅。然有堪能,定當(dāng)趣入,當(dāng)?shù)贸墒臁?/p>

然而他內(nèi)心里邊有無漏種子,他有能力趣入佛法、將成熟、已成熟這種功德他一定會成就,他有這種能力但是還沒有表現(xiàn)出來,這就叫做「非已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只是住種性而已。這是第四科。

寅二、別簡(分二科)卯一、標(biāo)

復(fù)有一類補特伽羅,定無堪能當(dāng)?shù)萌と氘?dāng)?shù)贸墒臁V^離種性無涅槃法補特伽羅。

這是第二科別簡,這個別簡就是安立這一科。這個趣入地這一科里面分四科,第一科是自性、第二科就是安立。這安立這一科里面第一科就是別辨相,第二科是總料簡,還沒講。別辨相這一科第一科是種類,這一科講完了。這個種類里面分二科,第一科略釋,第二科是別簡。前面略釋這一科講完了,現(xiàn)在講別簡,就特別的簡別一下,其中還有不是的。分二科,第一科是標(biāo)。

「復(fù)有一類」,前面說出來這是四類:住種性、趣入、將成熟、已成熟分這四類,現(xiàn)在再簡別一下?!笍?fù)有一類補特伽羅定無堪能」,就是還有一類人他決定沒有這種能力,沒有什么能力?沒有能力「當(dāng)?shù)萌と氘?dāng)?shù)贸墒臁梗瑳]有這種能力,他不能夠相信佛法,當(dāng)然也不可能有善根成熟這件事。這個人是誰呢?「謂離種性無涅槃法補特伽羅」,就是那一個眾生他的色受想行識里面沒有無漏種子,沒有這個得涅槃的法沒有得涅槃的善根這種人,這個人他「定無堪能當(dāng)?shù)萌と氘?dāng)?shù)贸墒臁?,這個人決定不可能對佛法里面有信,他也信戒聞舍慧都不具足的。

這是標(biāo),下面解釋。

卯二、釋

當(dāng)知如是補特伽羅無種性故;定無堪能當(dāng)?shù)萌と?、及?dāng)成熟,何況當(dāng)能得般涅槃?

「當(dāng)知如是補特伽羅無種性故」,因為他的色受想行識里面沒有無漏種子,沒有這種功德,所以決定「無堪能當(dāng)?shù)萌と爰爱?dāng)成熟」,「何況當(dāng)能得般涅槃」呢?更不能了。

丑二、位攝(分二科)寅一、辨差別(分四科)卯一、標(biāo)

當(dāng)知此中如是一切補特伽羅,六位所攝。

這是前邊這個「種類」這一科講完了,現(xiàn)在第二科是位攝。這個「位」就是階級,就是前后深淺的次第用這個來分別他、來解釋,這個「攝」就是屬于位次屬于這個范圍內(nèi)。分二科,第一科是辨差別,分四科。第一科是標(biāo)。

「當(dāng)知此中如是一切補特伽羅,六位所攝」,前面這么多類里有四類人,一共可以分成六個階級,屬于、統(tǒng)攝于六個階級之內(nèi)。這一句話是標(biāo)。下面第二科。

卯二、征

何等為六?

這是問。下面第三科是列。

卯三、列

一、有堪能補特伽羅,二、成就下品善根補特伽羅,三、成就中品善根補特伽羅,四、成就上品善根補特伽羅,五、究竟方便補特伽羅,六、已到究竟補特伽羅。

「一、有堪能補特伽羅」,這是第一個;有六位,這是第一個階級?!付?、成就下品善根的補特伽羅。三、成就中品善根的補特伽羅。四、成就上品善根的補特伽羅。五、究竟方便補特伽羅。六、已到究竟補特伽羅」,就是分這么六個位次,這是列出來。下面一一的解釋,分六科,第一科就是什么叫做「有堪能補特伽羅」?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卯四、釋(分六科)辰一、有堪能(分三科)巳一、征

云何堪能補特伽羅?

這是征。下面第二科回答了。

巳二、釋

謂安住種性補特伽羅、而未獲得最初于佛正覺正說法毗柰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diào)柔諸見。

「謂安住種性補特伽羅」,說這個眾生從無始劫以來法爾所得無漏的善根,這個善根在他的色受想行識里面、在他眼耳鼻舌身意里面安住不動,無論是做善做惡、到天上去或者到三惡道去他這無漏種子安住不動,就是這個人?!付传@得最初于佛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diào)柔諸見」,雖然他有種性,但是還沒有在佛法里面成就信戒聞舍慧。

巳三、結(jié)

是名堪能補特伽羅。

就是這個人有「堪能」,有這種可能性、有這種功能性但是還沒有表現(xiàn)出來。這就叫做有「堪能補特伽羅」。這是第一科。下面第二科成就下品善根。

辰二、成就下品善根(分三科)巳一、征

云何成就下品善根補特伽羅?

這是征。下面第二科解釋。

巳二、釋

謂安住種性補特伽羅,已能獲得最初于佛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diào)柔諸見。

這個人對于佛法有了正信、而且還能夠受戒,信、戒、還能多聞,信戒聞舍慧,用佛法的苦集滅道的智慧來調(diào)柔他的我、我所見、調(diào)柔他的邪知邪見,使令這個見逐漸的消融、逐漸的溶解了,能得正知正見。

巳三、結(jié)

是名成就下品善根補特伽羅。

這是結(jié)束這段文。這是在佛法里邊、來到佛教里邊來,不斷的學(xué)習(xí)佛法,他對佛法的信戒聞舍慧這五種功德都成就了。

但是這個慧這個地方?!感拧?、對佛法有信心,我們通常說他有信心、實在這個信心是逐漸成就的,和這個慧有關(guān)系;信和智慧有關(guān)系,你對佛法得到正知正見以后的智慧你這信心就建立起來了,說完全不明白什么是佛法、說「他有信心」這是靠不住的事情。他有了信;有了慧才有信。有信、「信」這句話這個字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希望得圣人希望成就圣道,這「信」里邊有這樣的愿望。信、愿、行,我們通常說凈土法門信愿行,其實普遍的一切佛法的法門里面都是有信愿行的。所以這個第一個是信實在是最后的智慧建立的。

有信他就有愿,怎么知道有愿了呢?他受「戒」。受戒他就是惡事不可以做;我們心里想「我要自由才可以嘛!怎么可以約束我呢?我愿意怎么的就怎么的」,不是,他現(xiàn)在感覺到做惡有惡報不可以做,不可以那么自由的,要約束自己所以他就有戒。信、戒。

但是這個信和戒是從智慧來的,智慧從那來的?從多聞來的。你要「聞」、要聽聞佛法,佛教說這些世間的因果、出世間的因果非常的有道理,這他才有智慧然后才有信有戒,所以信、戒、聞、「舍」,這個舍就是慈悲心,有智慧、從智慧里邊生出慈悲心,對于別人有什么困難我要幫助他,對于別人有同情心這個瞋心就少了,有慈悲心就減少了瞋心所以會幫助別人。

聞、舍、慧這都是由智慧來的。有智慧是什么呢?就把自己的我見、我所見、常見、斷見、有見、無見慢慢的都消融了、都融化了那就是智慧的表示。

這是「下品善根」,在佛法里面成就了初開始的善法,初開始所成就的功德信戒聞舍慧這五樣。所以這「安住種性補特伽羅,已能獲得最初于佛正覺正說的法毗奈耶所有的正信,廣說乃至調(diào)柔諸見」,這個執(zhí)著心沒有那么重了,「是名成就下品善根的補特伽羅」這個人,這叫做下品善根,也就初開始成就的善根。

辰三、成就中品善根(分三科)巳一、征

云何成就中品善根補特伽羅。

這是第三科,也是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巳二、釋

謂安住種性補特伽羅、已能獲得最初于佛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diào)柔諸見;從是以后或經(jīng)一生、或二、或多,展轉(zhuǎn)勝進;而未獲得最后有身、謂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

「謂安住種性補特伽羅、已能獲得最初于佛正覺正說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廣說乃至調(diào)柔諸見」,你成就了這個下品善根?!笍氖且院蠡蚪?jīng)一生」,從這么以后又經(jīng)過了一生,經(jīng)過了一生一次的生命,這一次的生命或者活一百歲或者活五百歲,那么你從知識成熟了以后這個善根又出現(xiàn)了,你又遇見佛法你又增長你的信戒聞舍慧?;蛘摺附?jīng)二生」、「或多」不只三生、四生、五生乃至幾百千生,「展轉(zhuǎn)勝進」,一生又一生、一生又一生的使令你的善根有進步都是勝過于前一生?!付传@得最后有身」,進步倒是進步,但是還沒有到達最后這一生會得圣道,還沒到這個程度的時候那就是「中品善根」。「謂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這叫最后身。

巳三、結(jié)

是名成就中品善根補特伽羅。

辰四、成就上品善根(分三科)巳一、征

云何成就上品善根補特伽羅?

這是第四科,怎么叫做上品善根補特伽羅呢?

這第一句是問。現(xiàn)在第二科解釋。

巳二、釋

謂即如是展轉(zhuǎn)勝進補特伽羅,已能獲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

「謂即如是展轉(zhuǎn)勝進補特伽羅,已能獲得最后有身」,怎么叫做最后有身?「若住于此能般涅槃」,能得阿羅漢道入無余涅槃了?!富蚰苋と胝噪x生」,能得初果也算是最后有身。因為入初果就是圣人了不是凡夫了,所以那「最后有」那是凡夫的最后身,以后就是圣人了不是凡夫了。

巳三、結(jié)

是名成就上品善根補特伽羅。

這上品善根的補特伽羅就是這樣意思,就是他有堪能這一生得圣道。

辰五、究竟方便(分三科)巳一、征

云何名為究竟方便補特伽羅?

這是第五科究竟方便,分三科,第一科是征。怎么叫做究竟的方便呢?這個方便有初開始的方便、有最后的方便,這最后的方便叫「究竟方便」。

巳二、釋

謂已獲得最后有身補特伽羅、為盡諸漏、聽聞?wù)ā⒒虻脽o倒教授教誡、正修加行;而未能得遍一切種、諸漏永盡;未到究竟。

「謂已獲得最后有身補特伽羅」,這第二科解釋。說這個人他這個信戒聞舍慧一生又一生的進步現(xiàn)在達到「最后有身」,現(xiàn)在這個凡夫身現(xiàn)在是「最后」,凡夫的最后這一身這個人?!笧楸M諸漏、聽聞?wù)ā?,這個人他是為求「盡諸漏」,消滅一切的煩惱,他的目的要消滅自己的貪瞋癡要得涅槃,他就「聽聞?wù)ā?,就是以涅槃為上首來學(xué)習(xí)佛法;「聽聞?wù)ā咕褪菍W(xué)習(xí),就是學(xué)習(xí)佛法?!富虻脽o倒教授教誡」,或者他又得到了沒有錯誤的「教授教誡」。這個前面「聽聞?wù)ā故且话阈缘?、大眾一起的聽佛說法、或者是聽菩薩、聽阿羅漢說法。「或得無倒教授教誡」就是你自己的戒和尚你這位親教師,他一對一的、或者是一比二也可能、就是少數(shù)的,他的師長專對他的徒弟、專對他的弟子來「教授教誡」,來教授他佛法、教授他怎么樣修行、教誡他這個事情不可以做,就是這樣意思。教授他修觀叫做「教授」,教授修止叫做「教誡」?;蛘呤切薅ɑ劢凶觥附淌凇?,教他持戒叫做「教誡」。就是這樣「無倒的教授教誡」?!刚藜有小梗玫搅苏?、得到了「教授教誡」之后,他就努力的去修學(xué)戒定慧,努力的修行了。

「而未能得遍一切種諸漏永盡」,雖然是開始修行了,但是還沒能夠在一切法上都無所執(zhí)著「遍一切種諸漏永盡」,就是在一切的境界上還沒能夠無分別、還沒能夠不執(zhí)著還沒能夠不受一切法,他心里面遇見色聲香味觸法遇見一切的境界的時候他心里面還有虛妄分別,那就是煩惱還沒有斷盡?!肝吹骄烤埂梗怯行扌辛?,但是沒到究竟圓滿的程度,這個事情。

巳三、結(jié)

如是名為究竟方便補特伽羅。

這「究竟方便」就是這樣意思。這里面表示已經(jīng)到了三果,到了四果向的程度了,但是沒有得阿羅漢果。

辰六、已到究竟(分三科)已一、征

云何名為已到究竟補特伽羅?

這是第六科「已到究竟」,分三科,第一科是征。怎么叫做已到究竟了呢?就是到了最后圓滿的程度了呢?「已到究竟的補特伽羅」呢?這是問,下面解釋。

巳二、釋

謂即如是補特伽羅,為盡諸漏聽聞?wù)?,獲得無倒教授教誡,如是如是正修加行,已能獲得遍一切種諸漏永盡,所作已辦,究竟獲得第一清涼。

「謂即如是補特伽羅,為盡諸漏聽聞?wù)?,獲得無倒教授教誡,如是、如是正修加行」就是這樣子、這樣子修這個無漏的戒定慧,修學(xué)止觀了?!敢涯塬@得遍一切種諸漏永盡」,這個人達到這個程度了,無論是什么時候什么境界舉心動念的時候,他心里面對于一切法都不執(zhí)著,「無著得最上舍」;這「不著」就是「舍」的意思。達到這么一個境界了,是一點煩惱沒有了「諸漏永盡」?!杆饕艳k」,所應(yīng)該修行的圣道已經(jīng)完全辦好了,已經(jīng)辦妥了。「究竟獲得第一清涼」,就是初果圣人已經(jīng)得到了清涼但是還不究竟不圓滿,到二果、三果到四果的時候這時候究竟了,達到最殊勝的境界,是最殊勝清涼的大自在的境界。這個煩惱是熱、是熱惱,圣道是「清涼」,就是一點虛妄分別沒有了是「第一清涼」,純是光明的境界了,像虛空里面沒有云了陽光普照的這種境界。

巳三、結(jié)

如是名為已到究竟補特伽羅。

這是到大阿羅漢的境界。

寅二、明漸次(分二科)卯一、別辨相(分五科)辰一、能獲下品善根

當(dāng)知此中堪能種類補特伽羅,即以種性為依為住、便能獲得下品善根,及能趣入。

這是第二科明漸次。這個位攝這一科里面第一科是辨差別,剛才說這么多的差別?,F(xiàn)在第二科明漸次,漸次還是說這個差別,說這個差別前后有次第這個意思。分二科,第一科別辨相,別辨這個差別的相貌。分五科,第一科能獲下品善根。

「當(dāng)知此中」這個「堪能的種類補特伽羅」,就是唯入種性的這個補特伽羅,「即以種性為依為住」,他這個人就是以他心里面所具足的無漏種性為依止會生出來善根,這個善根以他無漏種性為依止而生出來的;就從那個種子生出芽來,這芽以種子為依才生出來的?,F(xiàn)在你的信戒聞舍慧你就得要依這無漏種子「為依」,這個「住」就是生出來這個善根以后就是相似相續(xù)的隨轉(zhuǎn)叫做「住」,相似相續(xù)的隨轉(zhuǎn),就是隨順這個善根的成就而繼續(xù)的維持下去而不失掉叫做「住」?!副隳塬@得下品善根」,他就是依原來的無漏種子,這個無漏種子是不經(jīng)過努力本來就成就的,就是依他為本錢為本,那么你遇見佛法的時候你就能「獲得下品的善根」?!讣澳苋と搿?,這個下品善根就是剛才說的信戒聞舍慧,他就來到佛法里邊來了;怎么叫做來到佛法里邊來?就是你內(nèi)心對佛法有了信戒聞舍慧了,你就是佛教徒了,這個意思。

這是獲得下品善根。第二科能獲中品的善根。

辰二、能獲中品善根

既趣入已,下品善根為依為住,復(fù)能獲得中品善根,以此善根而自成熟。

「既趣入已」,你既然成就了下品的信戒聞舍慧的善根來到佛法以后,「下品善根為依為住」,就以你有的下品善根「為依為住」,「復(fù)能獲得中品善根」,就是進一步了,你的信戒聞舍慧有增長有進步了,好過初開始的信戒聞舍慧?!敢源松聘猿墒臁?,就是這又以中品的善根,你自己來成熟自己。

《披尋記》七八三頁:

以此善根而自成熟者:此中成熟謂將成熟,非已成熟,如前已而應(yīng)知。

「以此善根而自成熟者:此中成熟謂將成熟」,就是剛剛的要成熟了,「非已經(jīng)成熟」了,像那個蘋果,還不是已成熟但是它就要成熟了,所以叫「將成熟」?!溉缜耙颜f應(yīng)知?!?/p>

辰三、能獲上品善根

彼于如是自成熟時,中品善根為依為住,復(fù)能獲得上品善根,已得成熟。

這是第三科「能獲上品善根」。「彼于如是」,那位修行人那個佛教徒,在他這個「自成熟」他自己努力成就的這個善根,什么呢?就是「中品善根」,「為依為住」,「復(fù)能獲得上品的善根,已得成熟」,這上品善根成熟了。這前面解釋「上品善根成熟」是什么?就得到最后有身了。

辰四、究竟方便

彼由如是上品善根修集為因所得自體,復(fù)能修集轉(zhuǎn)勝資糧,由是觸證心一境性,復(fù)能趣入正性離生;證預(yù)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而未能證最勝第一阿羅漢果。如是名為究竟方便補特伽羅。

「彼由如是上品善根修集為因」,這是第四科究竟方便。說那個修行人那位佛教徒,由于他有這樣的「上品善根的修集」,就是修集成就了上品善根「為因」,依上品善根為因,「所得自體」,所成就的這個色受想行識、成就的這個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就是你的最后有身所成就的一個自體,這個色受想行識里邊有很大的智慧福德,有很強大的信戒聞舍慧?!笍?fù)能修集轉(zhuǎn)勝資糧」,在這個基礎(chǔ)上他又能進一步的修集更殊勝的資糧。這是什么呢?就是到了內(nèi)凡位,到了暖、頂、忍、世第一了;前面是外凡位、修集資糧是這么意思。這個「轉(zhuǎn)勝資糧」就是內(nèi)凡位的這個戒定慧,內(nèi)凡位的止觀的資糧就是因,它是得到圣道的因所以叫「轉(zhuǎn)勝資糧」。

「由是觸證心一境性,復(fù)能趣入正性離生」,由于你成就了這個「轉(zhuǎn)勝的資糧」,也就是得到了最后有身的時候,你這時候轉(zhuǎn)勝資糧的相貌是什么呢?二個相貌;一個是「心一境性」、一個是「趣入正性離生」這二個相貌。「觸證心一境性」,你最低限度得到未到地定了,或者是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個最低限度是你成就了未到地定的心一境性,這是奢摩他的止。第二個相貌「復(fù)能趣入正性離生」,就是毗缽舍那觀。依心一境性為依止,修毗缽舍那觀、修無我觀、修四念處一下子相應(yīng)得初果了,就是見到苦集滅道了;見到苦諦、見到集諦、見到滅諦、見到道諦了,你就是圣人了。

「證預(yù)流果」就是成就了預(yù)流果、就是初果,「或一來果」就是二果,「或不還果」就是三果,「而未能證最勝第一阿羅漢果」、還沒到,這叫做「究竟方便」,是這樣意思,「如是名為究竟方便補特伽羅」。

辰五、已到究竟

若已證得一切煩惱皆悉永斷阿羅漢果,爾時名為已到究竟補特伽羅。

「若已證得一切煩惱皆悉永斷」,這是第五科已到究竟。若是這個修行人,他由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向,他這時候進一步成就了「一切煩惱皆悉永斷」,所有的貪瞋癡沒有剩余的都消滅了,就是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一切法的時候得最勝舍,一點執(zhí)著心沒有了無執(zhí)著的境界,所以阿羅漢也翻作「無著」?!笭枙r名為已到究竟補特伽羅」,就是到了這個程度。

這個「明漸次」里邊第一科是「別辨相」,這一科分五科講完了。下面第二科是結(jié)略義,分二科,第一科是標(biāo)。

卯二、結(jié)略義(分二科)辰一、標(biāo)

此則顯示由初中后,一切聲聞所修正行,所立六種補特伽羅。

前面這一段文就「顯示」出來,「由初」、開始發(fā)心到經(jīng)過「中」間努力的栽培到最「后」成功了,分三個階段,一切的聲聞人所修的正行,這個戒定慧的正行就是不出這個范圍?!杆⒘N補特伽羅」,就包括這六種的不同。

這是第一科標(biāo),下面第二科解釋。

辰二、釋

由有種性聲聞?wù)?,顯示最初補特伽羅,由到究竟聲聞?wù)?、顯示最后補特伽羅;由余聲聞所修正行、顯示中間補特伽羅。

「由有種性聲聞?wù)?,顯示最初補特伽羅」,就是下品善根,他這個時候最初有種性,遇見佛法以后他有信戒聞舍慧的「正行」,這是「最初的補特伽羅」下品善根。「由到究竟聲聞?wù)小?,到最后第一清涼到阿羅漢道的時候,「顯示最后的補特伽羅」?!赣捎嗦暵勊薜恼小梗@「初」和「后」剩余的、除掉初和后剩余的就是中間的「聲聞所修的正行」,所修的戒定慧,「顯示中間的補特伽羅」。就是分這么三大部份,這就是前文的一個略義。

子二、總料簡(分二科)丑一、問

問:已得趣入補特伽羅,為有定量一切時等,得般涅槃?為無定量一切時分而不齊等,得般涅槃?

這是第二科「總料簡」。前面第一科是「別辨相」都說完了?,F(xiàn)在是第二科「總料簡」,是把前面這一大段文再重新地檢查、觀察一下。分二科,第一科是問。

說「已得趣入補特伽羅」,他有了種性遇見佛法以后他就發(fā)出來下品善根信戒聞舍慧,這時候就是來到佛法里面來了。這個人「為有定量,一切時等」,就是有一定的數(shù)量,什么數(shù)量呢?「一切時等」就是有那么多的時間,決定要經(jīng)過那么多的時間得入涅槃,是這樣嗎?「為無定量一切時分,而不齊等,得般涅槃?」「為」是沒有決定的時間、沒有說一定是多少時間,沒有?!付积R等」,此補特伽羅、彼補特伽羅大家不一樣,得涅槃的時間大家不一樣。

這是一個問,「有定量」?「無定量」?這么一個問題,下面就是回答了。回答分二科,第一科「標(biāo)有差別」。

丑二、答(分二科)寅一、標(biāo)有差別

答:無有定量、亦非一切時分齊等,得般涅槃;然隨所應(yīng)、如所遇緣有差別故。而般涅槃。

「答:無有定量,亦非一切時分齊等,得般涅槃」,這是沒有決定的數(shù)量的,也不是一切時分都是一樣的,「得般涅槃」,不是的,不是這樣?!溉浑S所應(yīng),如所遇緣有差別故,而般涅槃」,為什么沒有定量呢?不是說大家一樣的,為什么不是這樣呢?「然隨所應(yīng)」是因為他,(這個「然」字當(dāng)「是」字講),是因為每一個人隨他所相應(yīng)的境界,這個境界這個有情是相應(yīng)的、但是那個有情就不相應(yīng),這是有這種事情?!溉缢鼍墶梗缑恳粋€有情所遇見的能發(fā)道心的因緣「有差別故」,不一樣,這個人遇見這個因緣能發(fā)道心、那個人遇見這個因緣不能發(fā)道心,這是有差別的,所以他就入涅槃的時間也不決定,是不一定的。

這前面是標(biāo)有差別。下面列釋種類,分二科,第一科列三種。

寅二、列釋種類(分二科)卯一、列三種

當(dāng)知此中,或有一類極經(jīng)久遠,或有一類非極久遠,或有一類最極速疾,得般涅槃。

這底下把前面這個回答詳細地解釋了。「當(dāng)知」這里邊這個問題,或者這樣說有一類的有情,「極經(jīng)久遠」,經(jīng)過很久很久的時候他才能入涅槃?!富蛴幸活惙菢O久遠」不是那么長。「或有一類最極速疾,得般涅槃」,分這么三類。

這是列出三種來。下面隨難釋,隨他有不容易明白的地方解釋解釋。

卯二、隨難釋

謂住種性補特伽羅,最極速疾般涅槃?wù)?,要?jīng)三生。第一生中最初趣入,第二生中修令成熟,第三生中修成熟已?;蚣创松淼冒隳鶚?,或若不得般涅槃?wù)?,必入學(xué)位方可夭沒,極經(jīng)七有得般涅槃。

「謂住種性補特伽羅,最極速疾般涅槃?wù)摺?,就是他有無漏善根的這個補特伽羅,這個眾生他能迅速地「入涅槃?wù)摺埂!敢?jīng)三生」,要經(jīng)三生才能得涅槃。怎么叫做「三生」呢?是「第一生中最初趣入」,「第一生中」他最開始的時候,他對于佛法有信戒聞舍慧具足了這個功德,這是第一生。有了信戒聞舍慧大概這個人也應(yīng)該修五停心觀了,他也是這樣熏習(xí)的。

「第二生中修令成熟」,那「第二生中」,頭一生有了信戒聞舍慧還能夠修五停心觀死掉了,第二生沒有墮落又來到人間,他「修令成熟」又繼續(xù)地修學(xué)佛法使令他前一生的善根進一步的成熟,又使令他的信戒聞舍慧又進步成熟了;進步成熟了,這是第二生。這個時候應(yīng)該是對于佛法栽培地很多了,應(yīng)該是有到了內(nèi)凡的開始。第一生完全是在外凡的境界,第二生就進步到內(nèi)凡,但是還沒得定,這個奢摩他還沒成就。

「第三生中修成熟已」,「第三生中」就是暖、頂、忍、世第一,得到心一境性了最低限度得到未到地定了?!富蚣创松淼冒隳鶚劇梗玫轿吹降囟ǖ臅r候,就在這里修止觀,就「得般涅槃」,或者是得涅槃、或者是這一生得阿羅漢果了?!富蛉舨坏冒隳鶚?wù)弑厝雽W(xué)位,方可夭沒」,這個人或者是沒有得涅槃、沒得四果,但是「必入學(xué)位」,一定到初果,初果、二果、三果「入學(xué)位」,「方可夭沒」,這個才會死掉,他達到這個程度。是「極經(jīng)七有」,若得到初果最長的時間再經(jīng)過七番生死「得般涅槃」,就是入無余涅槃得阿羅漢果了。

癸三、結(jié)

如是名為趣入安立。

前面是這個趣入地有自性,這一大科講完了?,F(xiàn)在第二科是安立,這一科也講完了。

這「三生」有這樣解釋;這個其中有一個意思,就是第二生的時候他的奢摩他還沒成功,因為奢摩他成功了你在奢摩他里面修四念處當(dāng)生應(yīng)該得初果,那就是兩生就成功了。所以現(xiàn)在說三生,就是第二生這個奢摩他也沒成功,奢摩他沒成功毗缽奢那也不能成功,所以到第三生成功了。這里邊有這么一個曲折。

壬三、諸相(分二科)癸一、征

云何名為已趣入者所有諸相?

這是第三科。第一科是自性,第二科是安立,第三科是諸相。分二科,第一科是征。

說怎么叫做「已趣入」的人的相貌?怎么知道他成就了信戒聞舍慧?他有什么相貌?你說說我聽聽。這是第一科是征。第二科解釋是分二科,第一科是種類的差別,分八科。第一科是第一相,第一個相貌,分二科。第一科解釋,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是不樂惡說,分三科。第一科辨相。

癸二、釋(分二科)子一、種類差別(分八科)丑一、第一相(分二科)

寅一、釋(分二科)卯一、不樂惡說(分三科)辰一、辨相

謂安住種性補特伽羅,纔已趣入,設(shè)轉(zhuǎn)余生,于自大師及善說法毗奈耶中,雖復(fù)忘念;若遇世間現(xiàn)有惡說法毗柰耶、及有善說法毗柰耶、雖久聽聞以無量門贊美惡說法毗柰耶有勝功德;而不信解愛樂修行,亦不于彼而求出家。設(shè)暫出家,纔得趣入、尋復(fù)速疾棄舍退還。

「謂安住種性補特伽羅,纔已趣入」,他這個有無漏種子這個人,他剛剛來到佛法里邊來成就了信戒聞舍慧,這功德成就了經(jīng)過多少時間以后就死掉了?!冈O(shè)轉(zhuǎn)余生,于自大師及善說法毗奈耶中,雖復(fù)忘念」,假設(shè)他轉(zhuǎn)到「余生」,就是第一生趣入了后來就死掉了、死掉了就到第二生那叫做「余生」。第二生是什么相貌呢?就是「于自大師」、對于他原來頭一生所歸依的佛陀,「及善說法毗奈耶」及佛所宣說的法和律「雖復(fù)忘念」,他忘了。他自己他不知道我前一生是信佛的、我是歸依佛法僧的、我成就了信戒聞舍慧,這些事統(tǒng)統(tǒng)都忘掉了,不知道了。

雖然是忘掉了,「若遇世間現(xiàn)有惡說法毗奈耶」,假設(shè)他在世間上若遇見了「惡說法」,遇見那邪知邪見的人他說一些不合道理的法和律。「及有善說法毗奈耶」,遇見這兩種人,一個是宣說宣揚佛法的、一個宣揚邪知邪見的這兩種情形?!鸽m久聽聞以無量門贊美惡說法毗奈耶有勝功德」,雖然是長期的聽那個邪知邪見的人講,那個邪知邪見的人也有些邪智慧,他以「無量的門」無量的、很多的態(tài)度從各方面來贊嘆那個惡說法、律的殊勝、「惡說法」有勝功德,這么贊嘆。「而不信解愛樂修行」,這個前一生趣入到佛法的這個人,他對他不相信、不信解,總是不感覺有道理「不解」,也不歡喜按照他的邪知邪見去修行去,這個人「亦不于彼而求出家」,也不在那個外道的邪知邪見里面去要求出家,也不做這個事。這是個相貌,有這個相貌。

現(xiàn)在這底下說「設(shè)暫出家纔得趣入,尋復(fù)速疾棄舍退還」,假設(shè)他暫時的出了家,在外道法里面出了家?!咐u得趣入」,剛剛的一深入要想要用功的時候,「尋復(fù)速疾棄舍退還」,立刻的又棄舍了,「我不歡喜、不高興」。這是一個相貌。

這是辨相。下面引這個譬喻。

辰二、引喻

為性于彼,不樂安住。如蜜生蟲,置之釅酢,或如愛樂受妙欲者,置淤泥中。

「于彼不樂安住」,他對在那外道里面的境界他不歡喜,不在那里?!溉缑凵x,置之釅酢」,就像那蜂蜜里邊生一個蟲子,把這個蟲子拿出來放在那個「釅酢」,「釅」就是很濃厚的那個酸醋里面去,那它是不歡喜,這個蟲在那里它就不歡喜?!富蛉鐞蹣肥苊钣摺?,或者世間上那個歡喜這個色聲香味觸、歡喜享受五欲的人,「置淤泥中」,把他放在那個淤泥里面去他也不歡喜,類似這種情形。

這下面第三科解釋這個因由。

辰三、釋因

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持故。

為什么以前成就了信戒聞舍慧的人對于外道的邪知邪見不歡喜呢?「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持故」,說那個修行人因為他前一生在佛法里面栽培了殊勝的信戒聞舍慧的那個力量,那個力量來保護他就是使令他不歡喜邪知邪見,是這樣意思,原因就在這里。

卯二、愛樂善說(分三科)辰一、辨相

若暫聽聞贊美善說法毗奈耶少分功德或全未聞,雖暫少聞或全未聞,而能速疾信解趣入、愛樂修行、或求出家。既出家已,畢竟趣入,終無退轉(zhuǎn)。

這是第二科愛樂善說。前面是不歡喜惡說,現(xiàn)在愛樂善說。

說是這位這個有善根的人「若暫」時的聽「聞」了一個人「贊美」,佛法里邊佛所說的這個「法毗奈耶少分功德」,還沒有多說、只是贊美出來一小小的功德。「或全未聞」,或者是這個有善根的人完全沒有聽人贊嘆佛法,完全沒有聽,少少的功德都沒有聽過。「雖暫少聞或全未聞」,說這個有善根的人雖然「暫時」,就是時間短,「少聞」佛法的小小的功德,或者是完全沒有聽聞佛法的功德?!付芩偌残沤馊と耄瑦蹣沸扌小?,但是對于佛法就很迅速的就發(fā)歡喜心了,他就歡喜在佛法里面出家修行。「或求出家」,或者是他就要求在佛法里要出家修行了?!讣瘸黾乙眩吘谷と?,終無退轉(zhuǎn)」,他若是出了家,離開了這個煩惱家以后來到佛法里面來,他就是決定的深入向前修行了。「終無退轉(zhuǎn)」,決定不會再向后退的,說「我不修行了、還俗了」,沒有這回事情。

辰二、引喻

為性于此愛樂安住。如蜜生蟲,置之上蜜;或如愛樂受妙欲者,置勝欲中。

「為性于此愛樂安住」,說這個人他的心,他的心性就是愛樂佛法,在佛法里邊到寺廟上去就歡喜這樣子?!溉缑凵x置之上蜜」它也是歡喜的?!富蛉鐞蹣肥苊钣咧脛儆小挂彩巧鷼g喜的,他就不愿意離開了。說這個有善根的人就是這樣子。

辰三、釋因

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持故,

這下面第三科是釋因?!副擞伤奘烂钌埔蛄λ纬止省?,前一生栽培的善根保護他,他就會這樣子。

寅二、結(jié)

是名第一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這個成就了下品善根來到佛法里邊這個人,他就有這種趣入佛法的相貌。這是第一個相貌。

丑二、第二相(分三科)寅一、標(biāo)

復(fù)有所余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這是第二相貌,底下標(biāo)。還有「所余」,前面第一個相貌之外還剩余的,還有趣入佛法的相貌,已趣入的相貌。這是標(biāo)。下面解釋分三科,第一科辨相。

寅二、釋(分三科)卯一、辨相

謂雖未得能往一切惡趣無暇煩惱離系,而能不生惡趣無暇。

「謂雖未得能往一切惡趣無暇煩惱離系」,說這個成就下品善根的這個人,他還沒能夠斷煩惱;這個煩惱有什么不好?有什么過失呢?「能往一切惡趣無暇」,你有這樣的煩惱你就跑到三惡道去了,跑到這個八難,(八難就是八無暇)跑到那里面去,跑到那里就不能學(xué)習(xí)佛法了。說這個成就下品善根的人還沒能夠達到這個程度,沒能斷這些煩惱(這一定要初果才可以嘛!)「而能不生惡趣無暇」,但是這個人他不會生到三惡道去、不會到八難里面去。這是一個相貌。

卯二、引教

世尊依此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密意說言:若有世間上品正見,雖歷千生不墮惡趣。

下面引教?!甘雷鹨来艘训萌と胙a特伽羅」,這是說佛依據(jù)這個「已得趣入補特伽羅」所以說出來這種話?!该芤庹f言」,那里面有深意但表面上不明白。說什么話呢?說「若有世間上品正見,雖歷千生不墮惡趣」,說是這個眾生他還是個生死凡夫,但是他成就佛法的「上品正見」,他有上品的正知正見了,就是相信了佛法不敢做惡事?!鸽m歷千生」,經(jīng)過這么長久的在生死流轉(zhuǎn)他不會到三惡道去的。這是佛說這個偈頌,就是根據(jù)這個意思說的,就是有成就了「下品善根」的這個人說的。底下證成。

卯三、證成

彼若已入上品善根,漸向成熟,爾時便能不生無暇及余惡趣。

說是那位佛教徒他若是進入到「上品善根」的時候,那就是由初品善根、中品善根進到上品善根,是漸漸地趨向于成熟?!笭枙r便能不生無暇」,他就不會生到那個八種無暇的境界里面去,「及余」的三惡道里面去,不會去了。

寅三、結(jié)

是名第二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前面是說他不樂惡說、歡喜佛法,這是第一相貌。第二相貌,他不會到三惡道里面去,這里是這個意思。下面第三相貌。

丑三、第三相(分三科)寅一、標(biāo)

復(fù)有所余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這是標(biāo)。下面第二科解釋。

寅二、釋

謂暫聞佛或法或僧勝功德已,便得隨念清凈信心,引發(fā)廣大出離善法。數(shù)數(shù)緣念融練凈心,身遂毛豎、悲泣雨淚。

「謂暫聞佛或法或僧勝功德已」,或者這個佛教徒他少少的時間聽人家贊嘆佛的功德、贊嘆法的功德、贊嘆僧寶的「勝功德已」,「便得隨念清凈信心」,他就能夠得到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那種清凈的信心決定不疑惑,他就有這種境界出現(xiàn)。「引發(fā)廣大出離善法」,從這個清凈的信心里邊能進一步的引發(fā)出來更廣大的出離塵勞的功德善法,就是有更殊勝的無漏的戒定慧了。

「數(shù)數(shù)緣念,融練凈心」,他就一次又一次地緣念三寶、緣念佛法僧的功德,「融練凈心」,來融化他的貪瞋癡、陶練他的清凈心,使令他清凈心逐漸的增長,他就有這種功德。「身遂毛豎」,他聽聞佛法的功德他全身的毛都豎起來了?!副隃I」,就是有這種流淚像下雨似的,說他有這種現(xiàn)象。

寅三、結(jié)

是名第三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這是對于佛法的好樂心達到了這么個程度。下面第四相。

丑四、第四相(分三科)寅一、標(biāo)

復(fù)有所余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什么呢?

寅二、釋

謂性成就猛利慚愧,于所現(xiàn)行諸有罪處,深生羞恥。

「謂性成就猛利的慚愧」,這個成就信戒聞舍慧的這位佛教徒他還有一個相貌,就是他的心里面成就了「猛利的慚愧心」,很強大的慚愧心。怎么叫做猛利慚愧呢?「于所現(xiàn)行諸有罪處,深生羞恥」,就是他自己若有這種行為顯現(xiàn)出來,殺盜淫妄的罪過的事?!干钌邜u」,不用別人說,自己就是感覺到羞恥。

寅三、結(jié)

是名第四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這個也就是解釋了前面不到三惡道的原因,原來是這么回事情。

丑五、第五相(分三科)寅一、標(biāo)

復(fù)有所余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這是第五相。

寅二、釋

謂于受持、讀誦、請問、思惟、觀行,求善法中有深欲樂、猛利欲樂。

「謂于受持、讀誦、請問、思惟、觀行、求善法中」,說這個人這個佛教徒,對于「受持」佛法的道理,「讀誦」佛法的文句,「請問」、有不懂的地方肯低頭、肯謙虛、肯去請問人家,請問了以后他內(nèi)心里面常?!杆嘉梗€能「觀行」、觀即是行叫「觀行」就是能夠深入的觀察,那就是在奢摩他里修觀的意思。「求善法中,有深欲樂」,這個受持、讀誦、請問、思惟、觀行這都是希求善法的一種行為,在這件事里邊「有深欲樂」,有深深的好樂心歡喜心,「猛利的欲樂」特別強,其他的事情都不做了,這件事特別重要。

寅三、結(jié)

是名第五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丑六、第六相(分三科)寅一、標(biāo)

復(fù)有所余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寅二、釋

謂于一切無罪事業(yè),修集一切善品加行正方便中,能善修集,堅固發(fā)起,長時發(fā)起,決定發(fā)起。

「謂于一切無罪的事業(yè)」,沒有過失的事業(yè)?!感藜磺猩品ā沟募有械摹讣有姓奖阒小梗感藜磺猩品ā狗鸱ɡ锩娴慕涠ɑ鄣?,這種努力修行的正方便里面「能善修集」,他有這個能力能好好的努力去修學(xué)。「堅固的發(fā)起」,他若發(fā)動這件事的時候無論什么事情不能障礙他,所以叫做「堅固」。「長時的發(fā)起」,還不是短時期?!笡Q定發(fā)起」,一點不猶豫的努力的去做這件事。

寅三、結(jié)

是名第六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丑七、第七相(分三科)寅一、標(biāo)

復(fù)有所余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下面第七個「復(fù)有所余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呢?

寅二、釋

謂彼為性塵垢微薄、煩惱羸劣,雖起諸纏而不長時相續(xù)久住,無諂無誑、能制憍慢我我所執(zhí),好取功德、憎背過失。

「謂彼為性塵垢微薄」,說是這個人他那個性格「塵垢微薄」,這個雜染的事情很少,不能說沒有、可也很少?!笩蕾印梗灿胸澆_癡的煩惱但是它沒有力量,這個「羸劣」就是很薄弱的很沒力量的?!鸽m起諸纏而不長時相續(xù)久住」,雖然現(xiàn)出來有的時候也起煩惱,但是時間很短不會相續(xù)久住的不會這樣。「無諂無誑」,這個人的性格他不諂誑、不虛偽、不欺騙人?!改苤茟x慢」,這種人他的確過去世栽培善根,他也有憍慢的條件的但是他能制伏,「我不應(yīng)該憍慢」、制伏自己?!钢品鼞x慢、我、我所執(zhí)」,能制伏這我、我所的執(zhí)著?!负萌」Φ拢鞅尺^失」,有功德的事情他努力的去做,有過失的事情就棄舍了。

寅三、結(jié)

是名第七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丑八、第八相(分三科)寅一、標(biāo)

復(fù)有所余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這是第八個。

寅二、釋

謂能善巧藏護其心,于諸廣大所應(yīng)證處不自輕懱,不自安處無力能中,其所信解增多猛盛。

「謂能善巧藏護其心,于諸廣大所應(yīng)證處不自輕懱」,這件事也很重要。他能夠「善巧」的就是他有智慧「藏護其心」,就是保護他的心不要被煩惱染污了,不要有罪過的事情染污他的心,使令那個心清凈鮮白,這是一件事?!赣谥T廣大所應(yīng)證處」,對于那個圣人所成就廣大的那種圣道的境界「不自輕懱」,他不輕視自己,他也有信心,「我也能成就」他有這個信心?!覆蛔园蔡師o力能中」,他不會把自己放在「哎呀!我不行??!我怎么能夠修學(xué)圣道呢?我怎么能得圣道呢?這個事辦不到的呀!這貪瞋我怎么能斷呢?我不能?。 顾粫@樣子?!钙渌沤庠龆嗝褪ⅰ?,他對佛法的信解漸漸、逐漸的增長,特別的勇猛殊勝有力量。

寅三、結(jié)

是名第八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

前面是辨差別,現(xiàn)在是善根的差別。前面是這個標(biāo)釋的差別里面這個諸相里面。有自性一科、安立一科、諸相一科。諸相這科里面,種類的差別,現(xiàn)在是善根的差別,分三科,第一科標(biāo)已說。

子二、善根差別(分三科)丑一、標(biāo)已說

如是等類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當(dāng)知無量,我于是中已說少分。

這個來到佛法里面的這個有信戒聞舍慧的這個有善根的這位佛教徒,他的相貌很多很多的?!肝矣谑侵幸颜f少分」,前面說了八段,我說的這是一少分。

這是已說。下面是總料簡,分三科,第一科是下品。

丑二、總料簡(分三科)寅一、下品

如是諸相,若有安住下品善根而趣入者,當(dāng)知下品名有間隙,未能無間,未善清凈。

「如是諸相,若有安住下品善根而趣入者」,這個前面說的這么多的相貌,若是有安住在下品善根而趣入者?!府?dāng)知下品,名有間隙」這里面也有詳細說這個善根的相貌。若是這個人他是屬于下品善根的,就是初開始栽培的信戒聞舍慧這樣程度的佛教徒「名有間隙」,就是里邊還有其他的過失夾雜在里面「有間隙」?!肝茨軣o間」,他還沒能夠全部都是清凈的善根。「未善清凈」,還不全是清凈的里面還有雜染。這是這個下品善根的相貌,有這樣事情。底下是第二,是中品。

寅二、中品

若有安住中品善根而趣入者,當(dāng)知中品。

這個人就是中等的,也還是有點間隙,這六根還沒能完全清凈。

寅三、上品

若有安住上品善根而趣入者,當(dāng)知上品無有間隙,已能無間,已善清凈。

「若有安住上品善根而趣入者,當(dāng)知上品無有間隙」,達到這個程度的時候,他的這個六根里面全是清凈的現(xiàn)行,而沒有過失夾雜在里邊。「已能無間、已善清凈」,這個人全部都是清凈的了,他舉心動念都是清凈的。

丑三、結(jié)趣入(分二科)寅一、墮趣入數(shù)

如是名為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相,成就如是趣入相者,當(dāng)知墮在已趣入數(shù)。

這是第三科結(jié)趣入,分二科,第一科墮趣入數(shù)。

「如是名為」,說前面這么解釋有下品、有中品、有上品,他是由下品進步到中品,由中品進步到上品,這就叫做趣入補特伽羅已趣入到佛法里面的相貌,這還沒得圣道?!赋删腿缡侨と胂嗾摺?,你成就了這樣相貌的人,「當(dāng)知墮在已趣入數(shù)」,當(dāng)知這個人就是屬于這個趣入的范圍內(nèi)了。

這是第一科墮趣入數(shù)?,F(xiàn)在第二科為他現(xiàn)證。

寅二、為他現(xiàn)證

應(yīng)知如是安住種性已得趣入補特伽羅,所有眾多吉祥士相,唯佛世尊及到第一究竟弟子、以善清凈勝妙智見、現(xiàn)見現(xiàn)證。隨其種性、隨所趣入、如應(yīng)救濟。

「應(yīng)知如是安住種性已得趣入補特伽羅,所有眾多吉祥士的相貌」,只有這個人,「唯佛世尊及到第一究竟弟子」,就是唯獨佛「以善清凈勝妙」的「智見、現(xiàn)見現(xiàn)證」,佛有最殊勝清凈的智慧,最殊勝的佛眼所見「現(xiàn)見現(xiàn)證」,看見這個人有這個程度了。「及到第一究竟弟子,以善清凈勝妙智見現(xiàn)見現(xiàn)證」,這個第一最殊勝的究竟的佛的弟子,那應(yīng)該是彌勒菩薩,等覺菩薩是可以這么說?!鸽S其種性、隨所趣入,如應(yīng)救濟」,那么佛和佛的最第一弟子,看見這個佛教徒有這么好的程度以后,佛有什么表示呢?就「隨其種性」,隨這個人的善根?!鸽S所趣入」,他應(yīng)該以什么法門能進步到圣道里面去?!溉鐟?yīng)救濟」,佛就隨其所應(yīng)來教化他、來救濟他,使令他得入圣道。你若達到這個程度,你不用憂愁你不必顧慮,佛菩薩時時地會照顧你、要來救護你、來幫助你的、來加持你的。

這是這個第三科這個諸相解釋完了。下面第四科數(shù)取趣,分二科,第一科征。

壬四、數(shù)取趣(分二科)癸一、征

云何名為已得趣入補特伽羅?

這是約人說,分二科,第一科征?,F(xiàn)在第二科解釋,第一科是列差別。

癸二、釋(分二科)子一、列差別(分二科)丑一、列

謂或有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唯已趣入、未將成熟、未已成熟、未得出離?;蛴幸嘁讶と?、亦將成熟、未已成熟、未得出離?;蛴幸嘁讶と?、亦已成熟、未得出離、隨欲而行。

「謂或有已得趣入補特伽羅,唯已趣入」,這個人只是達到這個程度,只是趣入這個范圍內(nèi),「未將成熟」還沒成就中品善根,「未已成熟」還沒成就上品善根,「未得出離」還沒得入圣道。「或有亦已趣入,亦將成熟」達到中品善根,「未已成熟」沒有成就上品善根,「未得出離」還沒得圣道?!富蛴幸嘁讶と肓?,亦已成熟了」,還「未得出離,隨欲而行」,得出離了的圣人他的一切時、一切處隨智慧行,就是「隨欲而行」了。這位修行人還沒達到這個程度。

丑二、指

如是差別,應(yīng)知如前已辦其相。

前邊是列出來這差別,現(xiàn)在是「指」。像這樣前面這個說這么多「差別」,「應(yīng)知如前」文已經(jīng)說了,前面已經(jīng)說過多少次了。

下面第二科「指隨應(yīng)」。前面列差別,這指隨應(yīng)。

子二、指隨應(yīng)

復(fù)有所余、如種性地說軟根等補特伽羅所有差別,今于此中如其所應(yīng),亦當(dāng)了知所有差別。

「復(fù)有所余,如種性地說軟根等補特伽羅」,就是下品「所有」的「差別」?!附裼诖酥腥缙渌鶓?yīng),亦當(dāng)了知所有差別」,現(xiàn)在這里邊說補特伽羅的差別,就和前邊種性地所說的,也應(yīng)該這樣。

這是第三科是總結(jié),這個趣入地的總結(jié)。

辛三、總結(jié)

如是所說若趣入自性、若趣入安立、若已趣入者所有諸相、若已趣入補特伽羅,一切總說名趣入地。

「如是所說若趣入自性、若趣入安立、若已趣入者所有諸相、若已趣入補特伽羅」,這四大科,「一切總說名趣入地」,這四大科和合起來叫做趣入地。

這個種性地和趣入地講完了。這個聲聞地一共分三地;第一個種性地,第二個趣入地,第三個就是出離地、那就是到二十二卷。這個二十一卷就是把這個種性地、趣入地這兩地說完了。

更新于:1個月前

評論

国产无码福利一区| 裸体美女被操的啊啊直叫|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女性色|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日韩午夜经典福利|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免费| 大鸡吧插美女嫩逼|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香港| 女同舔我下面直流水| 免费国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极品美女销魂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干妞内射| 高颜值情侣鸡巴插插淫叫| 丁香婷婷色婷婷粗大| 中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90岁肥老奶奶毛毛外套| 狠狠五月激情综合去干网| 日韩有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 在线 欧美 日韩|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操我骚逼抽插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潮喷吹 | 丁香婷婷色婷婷粗大|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 老狼精品卡1卡2卡3网| 日本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鸡巴操大骚逼| 藏经阁91福利私人试看| 欧美区 日韩区 亚洲区| 欧美大胆a级视频 一本| 爱爰哦好粗好猛操b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二三区风间由美 |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 被几个大屌老外轮操| 胸大裸体美女视频|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精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的咪咪和骚逼| 娇嫩的被两根粗大的np|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 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