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jīng)》中的“不立文字”與“不離文字”
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關于“不立文字”的真實含義,六祖大師在《壇經(jīng)》里面講得非常清楚,他說:“所謂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br/>
“不立”和“不用”是兩回事?!傲ⅰ本褪菆?zhí)著,“立文字”就是執(zhí)著于文字。叫你因指見月,你不去看月,卻要死死地抓住指頭不放,這就叫執(zhí)著于文字。
六祖講:“執(zhí)空之人有謗經(jīng),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語言,只此語言,便是文字之相?!薄爸钡啦涣⑽淖?,即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見人所說,便即謗他言著文字。汝等須知,自迷猶可,又謗佛經(jīng),不要謗經(jīng),罪障無數(shù)?!?/span>
六祖大師的這兩段話,把“不立文字”和“不用文字”這兩者的界限劃分得很清楚。不用文字是錯誤的說法,因為離開了語言文字,佛法就沒有辦法流傳,教化就沒有辦法開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將受到極大的限制。
所以說,“不立文字”的正確理解應當是,不離文字,同時又不執(zhí)著文字。三藏十二部是用文字表達的,整個《壇經(jīng)》是用文字記載的,離開了文字,我們今天到哪兒去領會佛陀的偉大教誨,到哪兒去理解禪宗的根本精神?不光是佛經(jīng),就是世間的一切知識,我們要掌握它,也不能不借助語言文字這種方便。
我們不離文字,但是我們要善用文字,不執(zhí)著于文字。文字是我們進入佛法大海的方便。古人把文字比做敲門的瓦片,我們要進入一個殿堂,可是門關了,我們怎樣才能讓里面的人知道呢?撿起一塊瓦片敲一敲就行了,門開了以后,瓦片就可以扔掉,在門沒有開之前,卻不能扔,還要用它來繼續(xù)敲。
在《金剛經(jīng)》里,語言文字被比做船:我們要渡過生死苦海,就必須借助一條船,這條船就是用語言文字織成的經(jīng)教言論,在我們還沒有達到彼岸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地保護和利用這條船,等到了彼岸之后,我們再扔掉它。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佛法是非常非常的妙,非常非常的辯證,我們在學佛法的時候,一定要具足智慧,善于體會,善于運用;既不要死于言教文字之中,又不要盲目地拋開經(jīng)教;最好的辦法是不離文字又不執(zhí)著文字,善用文字又不被文字轉(zhuǎn)。
禪到底是什么?
作為禪宗的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它是離開語言文字的,不是用邏輯思維可以解決的問題,只能用“以言遣言”的方法提示一下。至于究竟什么是禪,或禪是什么,還得我們自己切身去體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