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海文集:安心法門
中國禪宗有名的二祖神光,在未見達摩祖師以前,已經(jīng)用功遍學佛法,而且修習禪定的工夫有八年的時間,后來到嵩山少林寺,向達摩祖師求教。為了求法,他斬斷自己左邊的手臂,因此贏得了達摩祖師嚴格的考驗,認為他是一個可以擔當佛門重任,具有傳授心法才器的人。
達摩祖師對他說:“過去一切諸佛,最初求道的時候,為了求法,忘卻了自己形骸肉體的生命,你現(xiàn)在為了求法,能斬斷一條手臂,實在也可以了。”因此,就替他更換一個法名,叫做“慧可”。
慧可問達摩祖師說:“一切諸佛法印,可不可以明白的講出來聽?”
達摩祖師說:“一切諸佛法印,并不是向別人那里求得的。”
慧可又說:“但是我的心始終不能安寧,求師父給我一個安心的法門吧!”
達摩祖師說:“你拿心來,我就為你安。”
過了好長的時間,慧可說:“要我把心找出來,實在了不可得?!?/p>
達摩祖師便向他說:“那么,我已經(jīng)為你安心了。”
在這個公案里面,達摩祖師向慧可說,佛法并不是向別人那里求得一個東西的。由此啟發(fā)了慧可的反觀自省,在反求諸己以后,慧可總是感覺到內(nèi)心無法安寧,所以進一步才求祖師給他一個安心的法門。但是達摩祖師卻不給他正面的解答,祖師運用啟發(fā)式的教授,把問題轉過來還他,要他自己去找答案。這種的方式,就是接引弟子最好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回應。因為如果順著弟子的問題去說明、解釋、分析,心會越來越亂,想得越來越多,離開智慧也就越來越遠。所以,達摩祖師要慧可把心找來。實際上,心了不可得,不要說慧可,誰也知道心是無形相可得,無定位可求,向哪里可以找得出心呢?
心,只是一個個念頭的起伏,前念滅、后念起,后念起、前念滅,念頭不斷的起滅,哪里是一個可得的實體東西呢?心,沒有頭,沒有尾,也沒有痕跡,無處可尋,有的只是雜念而已,是一團煩惱心、分別心、執(zhí)著心,自我中心的組合。這就是慧可拼命想去安的心,也是眾生一向向外追逐塵境的心,其實這是妄心,不是真心。
妄心是表面意識的活動,是六根感官和六塵外境相對產(chǎn)生的六識變化,心的活動只是緣起的假相,由于眾生無法明察心的虛幻,所以才會妄執(zhí)以為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心。
《圓覺經(jīng)》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眾生顛倒,誤認眼前這個四大假合的肉體,就是自己的身相,所以執(zhí)著有一個實在的我,又誤認當前這個攀取塵緣所出現(xiàn)的心影,就是自己的心相,所以就感受到種種心境的出現(xiàn)了,這就是妄心。惟有除開妄心,真心才會顯現(xiàn)。真心是思想的主體,是如如不動,也是常安的,但是一旦你想去尋找,或是企圖要去把握,那么它就成為客體,不是主體,當然也就不是真心了。
公案中,慧可所覓的是妄心,祖師所安的是真心?;劭捎幸粋€求安心的念頭存在,早就不能安了。達摩祖師之所以要慧可拿出心來,只是要他自己去發(fā)現(xiàn)他所謂的心是虛幻的,如此一來,祖師這種出人意料的話,就可以喚起慧可的直觀,而了悟到自己的真心。后來,慧可說:“覓心了不可得”,心找也找不到。達摩祖師就對他說:“我已經(jīng)將你的心安好了。”這就等于說,此心既然無形跡可得,豈不是不必求安,就自然安了嗎?只要放心任運,沒有任何善惡是非的要求,此心何必求安呢?它本來就自安了。
“覓心了不可得”,無心可安,才叫做“安心”。假使我們真正能做到安心,那么就有入道的方法了。
(以上內(nèi)容僅代表筆者的個人學佛知見,一切法義應以佛陀說法為準。)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