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業(yè),失功名,腹脹而死
佛教故事
2024-02-19 10:37
江蘇宜興潘書升,諱宗洛,康熙甲子年(公元1684年)秋,夢見自己來到關(guān)帝殿。正值分發(fā)考卷,殿上呼第一名人到,隨即把他踢下去;第二名就是自己;呼第三名、第五名,都沒到。潘書升又看見壁上掛一張黃榜,榜首的名字是“為楫”二字,但沒寫姓。一會兒,只見一位紅面的人提著榜首所戴的冠帽,加在潘書升的頭上。潘書升醒來后,認為很驚奇。及至發(fā)榜,潘書升果真得第一名。潘書升到處打聽名為楫的人,不久得知是江蘇婁縣的傅鹿野,便特地前往拜訪。
原來傅鹿野一貫很有文名,主試官本來把他定為第一名;前兩場考試的文章,他成就很好,因為丟了第三場的試卷,乃至被放棄了。這位傅鹿野很有口才,生平說了許多綺語,喜好聲張別人的過失,所以得了這報應(yīng)??荚嚱視院?,主試官很愛好他的文章,還特地請他會面。此后傅鹿野怏怏不樂,心情異常苦悶,沒過多久,就因腹脹暴亡。
[按]文人所造的口業(yè),往往綺語特別多。別人痛心的事,他偏能在說笑風(fēng)生中和盤托出,在自身的口頭上表達得越酣暢,對別人的心理造成損害愈深。常見一些慧業(yè)文人,往往貧苦徹骨,潦倒不堪,甚至還不如那些做小本生意的人稍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像這種情形,難道一定都是屬于前世的原故嗎?假如能居心仁厚,常以隱惡揚善為懷,那么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四種惡業(yè),不期削減而自然削減了。
——輯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 印光大師薦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fù)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