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較的人生,天更廣,路更寬
朱自清在《匆匆》一文里寫到:“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p>
是的,人生短短數(shù)十載,晝夜交替,四季輪回;這一刻的時間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因此,能不計較的,就別再計較,也別掛礙。
(一)計較得少一點,心也會輕松一點
延壽禪師《宗鏡錄》有云:“人在荊棘林。不動即刺不傷。妄心不起。恒處寂滅之樂。一念妄心才動。即被諸有刺傷?!?/p>
太多的計較與追逐,會讓我們陷入一個又一個煩惱的漩渦,打下一個又一個輪回結(jié),在六道苦海里煎熬,求出無期,最終感受到的是無盡的痛苦。
所以我們千萬別被“計較”蒙蔽了心智。功名利祿、財富權(quán)勢,其實不過是過眼云煙,都會無常變幻。人終歸是兩手空空而去,何不讓自己的心看開、放下呢?
追求一輩子,未必會得到什么,受盡苦難,再回首曾經(jīng)歷的一切,無非浮云歸去來,心中縱有懊悔,但亦不能重新再來一次。
(二)放下糾結(jié),不為難自己,轉(zhuǎn)而柳暗花明
每個人都會有心結(jié),都會有想不明白的事情。當我憶及過去,事業(yè)失敗,借貸出去的款項無法收回時,心里一直耿耿于懷。我后悔自己所做的決定,糾結(jié)痛苦,寢食難安。負面情緒為難了自己,也影響著周圍的親人、朋友。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佛門,學習了佛法,恭聞到南無羌佛親說的法音,也恭讀到《藉心經(jīng)說真諦》《解脫大手印》《什么叫修行》等佛書,我懂得了原來一切都是因果。我所承受的一切,都是過去之因果業(yè)報之感,和現(xiàn)在之新因業(yè)報所顯。
不再糾結(jié)度日,放下包袱,珍惜時間,過好當下每一分鐘,并滿懷深情地活著。要做一個合格的學佛修行人,與佛菩薩三業(yè)相應(yīng),認真理解和體悟佛陀所講的法義,在實際生活中去修正自己的行為,利益眾生,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希望今生能轉(zhuǎn)換因果,早得解脫。
執(zhí)著成傷,一念成魔。沒有什么過不去的高山,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過好每一天。不要妄想去征服誰,去改變誰,要改變的是自己,自覺才能覺他。
學佛兩年了,最開心的是,我和先生學佛不久,74 歲的母親也皈依了佛門,拜圣僧為師。學佛后,母親的身體有了明顯的好轉(zhuǎn)。她無比感恩圣僧師父,脖子上整天掛著師父的像。母親雖飽經(jīng)滄桑,但和藹可親,樂觀豁達,是大家口中的“郝媽媽”。疫情期間,母親還捧著鮮花供佛,并誠懇為眾生祈禱祝福。
現(xiàn)在我們家成了佛化的大家庭,彼此間交流修行心得,每天沉浸在快樂的氛圍里。
(三)境由心轉(zhuǎn),勇于走出煩惱區(qū)
生活是由無數(shù)的瑣碎小事堆積而成,我們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生存,更需要寬闊的胸襟去面對各種不順遂。
心氣小的人,也許會因為買早餐與旁人的一次碰撞,豆?jié){撒在了衣服上而感到十分氣憤,這種心情持續(xù)一整天,上班效率都降低了。
與人碰撞之后,無論誰對誰錯,先誠懇地說聲抱歉,學會忍辱,豆?jié){撒了,再去買一杯,亦或者去吃點別的早餐犒勞自己。當我們放下這些所謂的執(zhí)著,即可走出煩惱區(qū)時,生活便能處處開出嬌美的花朵。
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事物,理解不一。當你覺得過不去,一直陷在困境中的時候,不妨換位思考,讓執(zhí)念釋懷,這就在放過自己。
林清玄說:“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p>
別讓負面的情緒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也別讓自己困在人生的低谷中走不出來。困住你的,永遠不是某些事或某些人,而是你自己的執(zhí)念。不計較,不執(zhí)著,人生的道路便會隨之廣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