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jīng)》
《地藏經(jīng)》,又稱《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地藏本愿經(jīng)》、《地藏本行經(jīng)》、《地藏本誓力經(jīng)》,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屬于地藏三經(jīng)之一,其余兩部經(jīng)分別是《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經(jīng)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佛在經(jīng)中贊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母親的故事。還通過文殊菩薩、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薩、四天王、普賢菩薩、普廣菩薩、大辯長者、閻羅天子、無毒鬼王、主命鬼王、堅牢地神、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的依次提問,以及地藏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介紹了地獄的狀況,解釋了眾生解脫生死、懺悔業(yè)障、救拔親人眷屬苦難的種種方法。釋迦牟尼佛還在此經(jīng)中表明,自己入滅之后至彌勒成佛以前的無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務(wù)由大愿地藏菩薩負責。
《地藏經(jīng)》全文計分13品,原分為上下2卷,上卷由第1品至第6品,下卷由第7品至第13品。而現(xiàn)今流行本分上中下3卷,主要是便利讀誦。第1品至第4品為上卷,第5品至第9品為中卷,第10品至第13品為下卷。
13品內(nèi)容大意分述如下: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文殊菩薩請釋尊廣說地藏菩薩的因地修行本愿,如何成就不思議事。地藏菩薩因地修行,為婆羅門女,為救其母脫離地獄罪苦,供養(yǎng)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并于佛塔像前立弘誓愿,愿盡未來劫,廣設(shè)方便,度脫罪苦眾生。[1]
分身集會品第二
百千萬億不可稱計阿僧祗世界,所有地獄處的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會于忉利天宮。釋尊特殷勤付囑地藏菩薩于彌勒菩薩未出世前,度脫娑婆世界苦難眾生,地藏菩薩再三請佛不以后世惡業(yè)眾生為慮。
觀眾生業(yè)緣品第3
佛母摩耶夫人請問地藏菩薩有關(guān)閻浮眾生造業(yè)及因果報應(yīng)之事,并廣說無間地獄之罪報。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第4
定自在王菩薩問釋尊有關(guān)地藏菩薩過去因地修行事宜。菩薩過去生為小國王,發(fā)愿若不先度脫罪苦眾生,令得安樂,得至菩提,則不成佛。又菩薩過去生為光目女時,其母犯殺生、毀罵2業(yè),墮地獄報。光目為救其母永離三惡道及下賤、女人身之苦,于清凈蓮華目如來像前,發(fā)愿度脫三惡道及一切罪報眾生,方成正覺。最后又提到地藏菩薩依此閻浮提眾生造業(yè)感果的差別,而施以種種不同方便教化。
地獄名號品第5
普賢菩薩請地藏菩薩說明娑婆眾生受報處和地獄種種名號及惡報等事,令眾生知是果報,有所警惕,去惡向善。
如來贊嘆品第6
釋尊略說種種禮拜、供養(yǎng)地藏菩薩,得種種人天福德、因緣果報等事。又因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fā)大重愿,利益眾生,本經(jīng)名為:地藏本愿、地藏本行和地藏本誓力經(jīng)。
利益存亡品第7
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業(yè),是故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shè)福,念佛、供佛,引導(dǎo)正念,切忽殺生,添造新業(yè);或于身死亡后七七日內(nèi),廣造眾善,奉獻佛僧,則能生亡兩利。
閻羅王眾贊嘆品第8
閻羅天子及無量鬼王,齊贊地藏菩薩不可思議功德愿力,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diào)難伏,是大菩薩于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主命鬼王告閻浮提人,欲生產(chǎn)時,但作善事,利益母子,切勿殺生供給產(chǎn)母,或飲酒食肉,能令母子不得安樂。
稱佛名號品第9
地藏菩薩代眾生請問釋尊,有關(guān)生時死時,自得大利,不墮惡道的法門,佛告以稱念諸佛名號及所得種種不可思議利益。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10
佛為地藏菩薩說種種校量布施功德因緣,依發(fā)心不同,所做善事不同及布施對象不同,所得布施功德而有殊異。
地神護法品第11
于住處供養(yǎng)瞻禮地藏形像,它是人居處可得10種利益:
1.土地豐壤;2.家宅永安;3.先亡生天;4.現(xiàn)存益壽;5.所求遂意;
6.無水火災(zāi);7.虛耗辟除;8.杜絕惡夢;9.出入神護;10.多遇圣因。
若人供養(yǎng)地藏菩薩,轉(zhuǎn)讀本經(jīng),或依本愿所教示而修行,能得堅牢地神及釋梵、諸天眷屬擁護。
見聞利益品第12
觀世音菩薩請世尊為現(xiàn)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利益之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釋尊為眾生開示,見地藏菩薩形像,聞地藏菩薩名號之種種利益功德。
囑累人天品第13
釋尊以殷重心付囑地藏菩薩,于未來世救度一切眾生。地藏菩薩勸請世尊不以為慮,將以百千方便度脫一切眾生。釋尊再應(yīng)虛空藏菩薩之請,為眾生略說聞此經(jīng)及地藏名號或瞻禮形像,所得之28種福利及7種利益。
根本原理
人的修行以消除業(yè)障、償還宿債、懺悔惡業(yè)為始,之后方能順利地修行。怨親債主的糾纏是陰陽皆苦的果報,運勢不好、事業(yè)不順、夫妻不和、子女不孝、睡覺作惡夢、疑難怪病、甚至常見病、以及修行的諸多障礙,皆是因果所導(dǎo)致的。萬法皆因緣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若無法超度怨親債主,菩提道上必是坎坷不平,如果你有出離六道之心,怨親債主看你要出離六道,就會更加著急向你討債,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業(yè)力前顯”,很多人修行稍有進步時,即麻煩不斷,多是這種原因,故至少要以持誦200部以上《地藏經(jīng)》的功德回向,超拔個人累生累世的怨親債主,使之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根本法理
一.時空無限的法界
法界無可限量。十方有無量世界;過去、未來時間皆無盡無限。佛、菩薩等圣眾,無可計數(shù)。天龍神鬼、六道眾生亦皆無數(shù)無盡。
二.因緣果報的法則
眾生在六道中的輪轉(zhuǎn),種種世界及國土的形成,六道環(huán)境及生態(tài)的差異,乃至菩薩、佛陀的果德都是依循因緣果報的法則而呈現(xiàn)的。
三.法界一體的正覺
因緣果報的法則沒有偏私,沒有例外,因此沒有獨立的主宰。一切事物都相依共存,互為因緣。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會營私妄求。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只能致力于法界全體的和諧與圓融。
四.推己及眾的慈悲
個體的安危是切身而易察覺與關(guān)懷的。推己及人的關(guān)懷在現(xiàn)世的利害與方便考量之下,便已是不容易有的慈善。地藏菩薩特別偉大的地方,就在于能由至誠的孝心與愛心立即推廣到所有受苦的眾生,并且立志要從事沒有時空界限的永恒救護工作。
五.一念不舍的救護
眾生與佛法的因緣或有或無,因緣的深淺與圓缺也是千差萬別。
順水推舟,錦上添花都是容易做到的。地藏菩薩的偉大是在于無視任何惡劣的環(huán)境都親臨救護,甚至下地獄去教化最頑劣的眾生。任何眾生只要在佛法中有一丁點兒的因緣,他都要千方百計的來補足教化因緣,使他們得救。甚至就在罪苦眾生報應(yīng)臨頭的前一秒,只要念及佛號、菩薩圣號或一句經(jīng)文,地藏菩薩也隨即以神力挽轉(zhuǎn)他們的厄運。這種行愿圓滿地顯示了法界一體的慈悲。
總而言之,《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的根本法理就是:由普及于全法界的眼光,依循因緣果報的法則,從事對所有受苦眾生無盡的救護工作。務(wù)使所有眾生都能覺悟“法界一體、因緣相系”的真相,而徹底由偏執(zhí)中脫出。從而使得所有眾生都融入法界一體,而安住于無限的開闊與平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