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照宗本禪師悟道因緣
圓照宗本禪師悟道因緣
東京慧林宗本圓照禪師,天衣義懷禪師之法嗣,俗姓管,常州無錫人。宗本禪師體貌厖(mang,厚、大)碩,為人淳厚,寡言少語。十九歲,投姑蘇承天永安道升禪師座下。道升禪師當(dāng)時名重叢林,學(xué)者如云。
宗本禪師在其座下,一開始并沒有落發(fā),而是干苦役,長達(dá)十年。宗本禪師白天常常敝衣垢面,干挑水、舂米、燒火、做飯等苦活兒,晚上則隨眾入室參請。
一日,道升禪師問他:頭陀荷眾良苦,亦疲勞乎?
宗本禪師道:若舍一法不名滿足菩提,實欲此生身證,敢言其勞!
道升禪師一聽,便暗中稱奇。
十年以后,宗本禪師才得以剃度受戒。受戒后,他繼續(xù)留在道升禪師身邊,服勤三年。之后,宗本禪師方辭別道升禪師,游方參學(xué)。
宗本禪師初投池州(今安徽貴池)景德寺,禮謁天衣義懷禪師。
義懷禪師問:天親從彌勒內(nèi)宮而下,無著問云:人間四百年,彼天為一晝夜。彌勒于一時中,成就五百億天子,證無生法忍。未審說甚么法?天親曰:只說這個法。如何是這個法?
宗本禪師一聽,言下大悟。
為了進(jìn)一步勘驗宗本禪師,義懷禪師一日于丈室中問宗本禪師:即心即佛時如何?
宗本禪師道:殺人放火有甚么難?
義懷禪師知道他已徹,遂予印可。從此以后,宗本禪師便名播叢林。
英宗治平元年(1064),漕運(yùn)使李復(fù)圭,請宗本禪師住蘇州瑞光寺開法,一時法席大盛,學(xué)眾達(dá)五百余人。后杭州太守陳襄,以承天、興教二剎無人住持,便請宗本禪師選居其一,可是蘇州道俗擁道遮留,不肯讓宗本禪師離開。無奈,陳襄便請宗本禪師住持凈慈寺,并發(fā)文告訴蘇州道俗云:借師三年,為此邦植福,不敢久占。這樣,蘇州人才放宗本禪師離開。后,宗本禪師又被蘇州人巧妙奪回。從這里可以看出,宗本禪師當(dāng)時在信眾中的地位之高和影響之大。
元豐五年(1082),宗本禪師奉神宗皇帝詔請,住相國寺,為慧林第一祖,并多次入宮,與神宗皇帝對論佛法。神宗皇帝駕崩后,哲宗即位,宗本禪師以年老乞歸林下。哲宗準(zhǔn)奏,并下旨:從此以后,宗本禪師隨意云游,州郡不得再強(qiáng)迫他當(dāng)住持。
臨行時,宗本禪師擊鼓辭眾,說偈云:
本是無家客,那堪任意游?
順風(fēng)加櫓棹,船子下?lián)P州。
當(dāng)時,都城王公貴人前來相送者車騎相屬。宗本禪師臨別時教誨他們說:歲月不可把玩,老病不與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為。在場的人,聞之莫不感動涕零??梢娮诒径U師慈悲善導(dǎo),其感化力非常強(qiáng)大。
說到他的感化力,有一件事可作旁證:宗本禪師住瑞光的時候,有一天,一位屠夫正準(zhǔn)備殺牛,那頭牛掙脫繩索,跑到寺中,跪在宗本禪師跟前,如泣如訴。于是宗本禪師便買下這頭年,養(yǎng)在寺院里。那頭牛因此得盡天年。
宗本禪師晚年居靈巖,從其得法者,不可勝計。哲宗元符二年(1099),宗本禪師將入滅,沐浴而臥。其門人環(huán)擁而立,請示道:和尚道遍天下,今日不可無偈,幸強(qiáng)起安坐。宗本禪師仔細(xì)地打量著門人,說道:癡子,我尋常尚懶作偈,今日特地圖作個什么?尋常要臥便臥,不可今日特地坐也。說完便索筆大書五字:后事付守榮(守榮,宗本禪師的弟子)。然后如熟睡而化。春秋八十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