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茂森:八榮八恥—明道德 知榮辱(第二集)
鐘茂森欄目主要介紹:佛教人物,鐘茂森居士簡介,鐘茂森居士講座開示,鐘茂森經(jīng)典語錄
十八層地獄警示網(wǎng)介紹佛教人物-鐘茂森居士簡介_鐘茂森居士講座開示_鐘茂森經(jīng)典..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繼續(xù)來探討「明道德、知榮辱」這個題目。剛才我們談到和諧就是大道,而能夠恢復和諧的方法就是八德,就是八榮八恥。從哪里入手?孔子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跟我們說,這個至德要道就是孝,所謂「教民親愛,莫善于孝」。
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孝」字怎么個寫法。中國的文字,它是智能的符號,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發(fā)明的文字,確實是在世界上都非常稀有難得的智慧的文化財產(chǎn)。你看這個孝字,它是一個會意字,就是你看這個字去體會其中的含義。大家看這個孝字,悟一悟,看看能不能悟出這里面的含義?你看這個孝字,上面是個老字頭,下面是一個子字底,這代表什么?老一代和子一代合二為一,這就是孝。老一代和子一代如果是分開了,我們現(xiàn)在說有代溝,老一代和子一代有代溝,那就沒有孝了。這個孝字分開了、拆開了,哪有個孝字?不僅我們跟父母不能有代溝,而且父母上面又有父母,一直到過去,到我們的老祖宗。我們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上面又有父母,一直到過去無始;我們下面子一代,兒女又有兒女,一代代相傳下去,未來無終。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都是一體的,這就是真正的孝。所以孝是所謂天地之德,因為這個字就涵蓋過去無始、一直到末來無終這樣的一個深廣意義。
我們現(xiàn)在說的「悌」,孝悌,悌就是用孝心來對待自己的尊長、對待自己的兄長,這就是悌。悌是孝的用,是孝的作用。恭敬、順從,這是孝的用,這就是悌。我們用這個悌之心去對待一切的社會大眾,都能做到兄友弟恭,這就是孝的作用,它可以說是橫遍十方而沒有窮盡。所以這個孝,豎窮無始無終,橫遍十方天下,其意義之深,其用之廣,是不可思議的。所以這個孝,怪不得曾子說孝其大也,太偉大了!
你看現(xiàn)在兒女和父母都有代溝,這哪能稱孝?我跟我父母就沒有代溝,記得從小的時候,我跟我母親真的是感情非常的融洽。我媽媽經(jīng)常帶著我,譬如說早上,她是早起的人,就帶著我早起出去晨練;晚上吃完晚飯,拉著我去散步,在一起交流、溝通,一直到現(xiàn)在。我和我母親可以說交流和溝通真的是無所不談,所以我的母親,可以說既是母親,也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這是心里沒有代溝。乃至我后來大學畢業(yè),我是在廣州中山大學畢業(yè),畢業(yè)以后到美國去留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出國留學這么多年,也沒有跟自己的父母有過什么樣的代溝,溝通交流依然是保持的。記得我跟媽媽交流,我當時在念書的時候,在美國,每個禮拜一定是打一次很長的電話,有時候打起電話都忘記時間了,一打就是一個多小時、兩個小時,每兩個禮拜都給我父母寫一封長信,來匯報自己在異國他鄉(xiāng)的這種學習、生活的情況,讓父母安心。
我的父母從小到大就很注重對我的教育,不管是人品方面,還是文學修養(yǎng)方面,都非常重視。記得在很小時候,還沒有上小學,媽媽就教我念一首唐詩,這是我學會的第一首唐詩。因為我當時在廣州,廣州的方言是廣東話,我是先學會念這首詩,用普通話念,才學會普通話的。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我學的第一首詩。母親是這樣教導我的,我記得當時,我們家是很平凡的一個家庭,在一個一房一廳的小套間里,我媽媽就在那個房門上,把房間的木門當作黑板,用粉筆在門板上面來教我這首詩。這是唐朝詩人孟郊「游子吟」,膾炙人口?!复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生活當中很普通的畫面,一個游子,他可能因為出去出差、辦事,或者是留學,要出遠門了,他的母親就給這個即將出遠門的兒子縫制衣服,一針一線這么縫,密密的縫。為什么要密密的縫?就是因為這母親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生怕如果衣服縫得不結(jié)實,出去遠行,當然衣服破了就很不方便,所以密密的縫。心里盼望著兒子將來出行辦完事了就能夠趕緊回來。你看就這樣一個平凡的生活畫面,詩人把這個母親對孩子的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都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所謂盡在不言中。詩人最后跟我們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生我、養(yǎng)我,把我們從小到大撫養(yǎng),多少點點滴滴,時時刻刻對我們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這種恩德,就像三春的太陽生長萬物,我們就像小草一樣長大了想要報答太陽的光輝,這種恩德怎么能夠報答得盡?
這首詩雖然是我學會念的第一首詩,可是一直到成年,十八歲以后上了大學,才能夠慢慢的體會父母對我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這種恩德。在我上了大學以后,這是一九九一年,我十八歲上了中山大學以后,慢慢能夠體會了,給我母親寫個賀卡。我因為受我母親的帶動,每逢過年過節(jié)都會寫個賀卡給母親、給父親,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我的父母也是這樣做,他們對自己的父母,就是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到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也是這樣寫賀卡給他們。我當時是這樣寫到,「親愛的媽媽,回首往事,妳十數(shù)年的培養(yǎng),才使我能在這嶺南第一學府中山大學讀書,使我在中大最好的專業(yè)深造。在感恩之際,我只能用一句話表達我感恩之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兒茂森,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確實回顧自己走過的歷程,我母親非常重視對我的教育。在我上小學的時候,一直就在督促、在勉勵我,后來能以優(yōu)異成績,當時我在廣州黃埔區(qū),以黃埔區(qū)第一名的成績,考到在廣州市最好的中學華南師范大學附中。然后中學當中,母親也是這樣點點滴滴、時時刻刻的在關懷、在勉勵、在督促,才能讓我上到大學。所以上了大學以后,第一個應該感謝的是誰?就是自己的母親,自己的父母。后來上了大學以后,我母親勉勵我將來要出國深造,到美國去留學。當時我也聽從母親的教導,也在努力,后來大學畢業(yè)就銜接到美國去讀書。我讀的專業(yè)是金融,財務金融方向。在快走的時候,這是一九九五年,我大學快畢業(yè)了,我母親給我寫了一個生日的賀詞,賀詞是這樣寫到,「茂森兒,我的祝福將伴隨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愿將附麗于你清凈光明的一生。母親,一九九五年四月」。
于是我就帶著這個賀卡,心里想著「游子吟」里面的這種情景,單身一人到美國去留學。當然心里總是想著母親的這種期望,母親希望我好好的學習深造,將來能夠好好的去做一番事業(yè)。因為有這樣的一種動力,總想著能夠為自己的父母報恩,所以學習也就比較專心,比較努力。我記得在留學期間,從早到晚都投在我的實驗室里、辦公室里做研究,一天是十幾個小時的工作。別人很多孩子,特別是留學生,到了周末的時候都沒事了,有時去Party,去玩,我都沒有,心里就想著趕緊把學業(yè)完成。結(jié)果,四年下來就把碩士和博士的課程完成了。當時我博士論文的指導老師對我說:像你這樣能夠四年就完成碩士和博士的,這么快速,在我們大學里,你還是第一個。因為在美國念書,碩士一般是兩年,博士一般是四到五年,得六、七年的時間,但是我四年完成了,所以很快速。為什么?因為別人一個禮拜是五天工作制,而我是七天工作制,沒有休息。當然除了工作,還要鍛煉身體,因為《孝經(jīng)》上講得好,「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不能夠說,你光顧著學習,光顧著工作,把身體都搞垮了,那也是不孝。身體是***的本錢,也是事業(yè)的本錢,也是報恩、報效父母的本錢。我們當時考博士資格考試,從早到晚考下來得九個小時,有人考得都暈倒了,如果沒有很好的身體,那怎么能夠完成自己的學業(yè)?
這讓我想到很多年前我看到的汪國真的一首詩,講母親的愛,這首詩用很樸實的語言給我們講了母親的愛是如何的?!肝覀円矏勰赣H,卻和母親愛我們的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肝覀兊臍g樂,是母親臉上的微笑,我們的痛苦,是母親眼里深深的憂傷。我們可以走得很遠很遠,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確實,當我出國留學的時候,就深深的體會到,不管自己走到天涯海角,雖然跟母親遠隔重洋,卻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所以跟母親的溝通從來沒有間斷過。在出國留學的時候,這四年當中,每一年我都必須回國探親,探望父母。雖然經(jīng)濟生活不富裕,但是也會買很多禮物,從美國帶回來分享給父母。跟父母的這種溝通,沒有因為時空的轉(zhuǎn)換而中斷,雖然遠隔重洋,但是母子的心卻沒有分開過。
不僅要跟父母常常溝通,常常交流就不會有代溝。而我們知道,我們的父母之上又有父母,一直追溯到我們遠古的老祖宗,我們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本來都是一家人。那我們想想,我們跟自己的祖宗有沒有代溝?如果有代溝,這也是不孝,孝就沒有了。我們有沒有跟自己的老祖宗常常交流?如何交流,老祖宗都不在了,這些古圣先賢他們都不在了,怎么交流?讀古圣先賢的書,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這就是跟我們老祖宗在交流。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文化,它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我們看四大文明古國里面,四大民族的文明,真的只有中華民族的文明才是歷久彌新。其它民族的文明要不就沒落了,要不就消失了,要不就是轉(zhuǎn)型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就像老酒一樣,愈留得久是愈香醇。
所以我們做為年輕的一代,新中國的一代,能不能夠很好的繼承中華民族老祖宗的這些文化道統(tǒng),這是最關鍵的。如果不能繼承,我們是愧對老祖宗,是民族不孝之子。中國國務院溫家寶總理二00三年訪問美國的時候,在哈佛大學有這樣一個演講,他演講的題目是「把目光投向中國」。在演講中他講到,「中華民族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人類正處在社會急劇大變動的時代」,要「回朔源頭,傳承命脈」。所以今天我們要傳承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命脈,一個民族假如失去了它的文化,失去了它的道統(tǒng),這個民族就缺乏了靈魂。這我們怎么能夠?qū)砻鎸ξ覀兊睦献孀??所以真正傳承中華文化,這就是孝,是每一個人都必須負有的責任。而中華文化確實是幾千年來,歷史證明了,它真的能夠幫助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世界,不僅能夠幫助中國,也能夠幫助世界。所以真正能夠把中華文化復興、推廣,確實構建和諧世界不是難事情。
古人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世界和不和諧,可以說真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從哪里做起?從我做起,我自己能夠好好的學習實踐中華道統(tǒng),古八德,和現(xiàn)在意義上講的八德(就是八榮八恥),能夠這樣去落實,能夠這樣實踐,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匹夫有責,每一個人的責任。每一個人都去做,所以和諧世界可以從我做起,而要從我做起,首先我們要有這個心,要有傳承中華道統(tǒng)的心,要從我心做起。我們談回來,既明了道、明了德,那現(xiàn)在我們看八榮八恥,這是恢復大道、和諧大道的方法,如何落實?需從孝道入手。今天末學就試著把八榮八恥來結(jié)合孝道,結(jié)合我們中華的道統(tǒng)來給大家加以闡述,看看是不是八榮八恥應該從孝道入手?是可以從孝道落實的,八榮八恥不是一個口號,它是可以落實的。我們來一個個的來進行分析闡述。八榮和八恥,這是對立的兩面,八榮的反面就是八恥,所以我們以八榮來談。
第一,「以熱愛祖國為榮」。如何落實?熱愛祖國是我們古人所講的忠,忠誠于祖國。不僅要忠誠于祖國,我們現(xiàn)在知道,這個世界已經(jīng)縮小成地球村了,你光顧著自己的一個國家也不行。自己一個國家和諧,其它國家都亂糟糟的,你這個國家也不能安寧,所以還要和諧世界?!缎⒔?jīng)》上講,「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孝經(jīng)》確實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jīng)典,孔子精神都在里面體現(xiàn),不是孔子他自己的精神,孔子他自己說是「述而不作」,他所敘述的都是古圣先賢的道理??鬃幼约赫f,「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jīng)》」,孔子的志向都在他寫的《春秋》這本書里面,可是孔子的行持、孔子的實踐就在《孝經(jīng)》,他自己說的。那如何實踐熱愛祖國?要從在家里侍奉雙親做起。所以君子在家里能夠孝順父母雙親,對父母雙親養(yǎng)成一種恭敬、真誠的態(tài)度,養(yǎng)成做事認真負責的精神,用這種心來對待自己的社會工作,那當然就是忠誠了。古人的君就是代表我們現(xiàn)在的國家,就能夠熱愛祖國,就能夠熱愛世界。「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就是對自己的兄長、對自己的尊長能夠恭敬,那么當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也能夠恭敬領導。
《孝經(jīng)》上還講,「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所以做一個正人君子,在自己家里能夠孝順父母雙親,拿這個孝心去對待自己的工作,做到了進思盡忠。就是出來工作,為社會和國家服務,能夠盡忠,忠于職守;當他不工作的時候,譬如說退休了,或者是暫時沒有工作的時候,他會思考如何去彌補自己的過失。不斷的改過,不斷的上進,以備將來國家人民之用,這是忠誠。這忠誠從哪來?就是從孝做到的,他在家里就養(yǎng)成這種孝心,以這個孝心去對待社會工作。
這里跟大家講個故事,這也是《二十四孝》里的故事。在漢朝時代,一位皇帝叫漢文帝,漢文帝侍奉他的母親非常的孝順。漢文帝原來不是太子,本來沒有輪到他做皇帝,但是后來因為他的這種孝德,群臣都把他推選為皇帝。他在沒有當皇帝之前,他的母親薄太后(她原來不是皇后,是個嬪妃),后來患了病,這一病三年不起。漢文帝當時就日夜侍奉在床前,親自給他母親熬藥,端上藥給他母親。吃藥之前,還要自己再嘗試一下,看看藥是不是太熱了,或者是太苦了,或者是熬得不夠火候,這么細心。他母親跟他講,宮里這么多宮女,你就別這么辛苦了。漢文帝這時候跪下來對他母親說:母親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恩重如山,如果現(xiàn)在不讓孩兒能夠為母親盡孝,那什么時候還有這種機會?漢文帝這種純孝之心,當時感動了文武百官,后來把他推選為皇帝。漢文帝真正做到了《弟子規(guī)》上所講的,「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父母雙親有病的時候,侍奉在床前不離開。漢文帝當時侍奉母親三年,日夜不解衣帶,有這樣的純孝之心,等他做了皇帝,當然他能夠做到熱愛祖國,服務人民。
《論語》上講到,為政不在多言,己身正,不令而從。就是講當官的、做領導的,怎么樣去處理好自己的工作、管理自己的這些下屬、治理這個國家地方?不需要多廢話,自己做得正,下面的人他就能效仿你,就能夠向你學習。所以你看漢文帝當時這樣孝順他的母親,所有的文武百官,所有的天下老百姓看到了,他就會自然的效仿。所以要構建和諧社會不是難事,領導人帶頭就好辦了。當時漢文帝治理的天下,真是天下和順,長治久安,他治理天下,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這個歷史時期?!缎⒔?jīng)》上講,「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就是天下能夠得到和平,我們說的和諧世界,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怎么做到?你看歷史上這些明王,就是開明的君主,開明的領導人,他用什么方法?就用孝來治理天下,自己帶頭行孝,而能夠以孝勸化世間人民。把孝移到工作上就是忠,把孝移到社會上,就是使人人相親相愛,所以能夠使天下大治。
好,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你看第二條「榮」,八榮八恥第二條「以服務人民為榮」。服務人民,也是以孝為基礎的,也得要從孝來入手,孟子說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民的兩頭就是老人、孩子,怎么樣對待他們?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自己家里老人那樣一種恭敬孝順的心,用這個心去對待社會上所有的老人,所有的年長者;能夠像在家里關愛自己的晚輩、比自己年幼的人、自己的弟妹,以這種心去關愛社會上所有的晚輩、比自己年幼的人。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就是服務人民。
在河南省杞縣這個地方有一位政協(xié)副主席,他的名字叫李世同同志。李世同,他在家里就是個孝子,非常孝順父母,他就能夠用對待父母這顆心對待老人。他在杞縣這個地方,他自己義務去做考察,在杞縣里十幾個村去考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很多家里的老人都沒有得到兒女的贍養(yǎng)。他統(tǒng)計,在家里老人家還要靠自己養(yǎng)活自己的百分之七十,真正兒女贍養(yǎng)老人的只有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二十的老人家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兒女。他就覺得這樣不應該,兒女應該去贍養(yǎng)老人。所以他就義務的在全縣各個村去做報告,做提倡敬老愛老活動的報告。根據(jù)統(tǒng)計,他做了三百多場的報告,直接受他教化的有七萬多人。另外他還組織了義務的工作人員,來成立敬老愛老協(xié)會,成立一些團體來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問題,解決很多困難,而且?guī)椭鷧f(xié)調(diào)家里的糾紛,他自己親自協(xié)調(diào)家里糾紛的案件就有兩百多起。你看他都是義務去做的,他不是為名,不是為利,是什么為動力?就是他這顆孝心。他對父母具有這種孝心,那么用這個孝心,他就會對待所有老人都能夠敬老愛老,所以大家都把他稱為老人家的貼心人。這是做官的,這個官不大,杞縣政協(xié)副主席,你看他就能夠帶頭樹立孝道的風尚,構建和諧的社會,這是服務人民。《孝經(jīng)》上講,「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對待自己的父母雙親能夠孝、能夠愛,他怎么會對人家不愛不敬?他不敢去厭惡他人,他自然就會提倡敬老孝老。所以孝心和服務人民的心是一味的心,我們對青少年從小就要培養(yǎng)他這種孝德,長大了熱愛祖國、服務人民自然能夠做得到。
在市面上我們看到有一種中藥叫做念慈庵,「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大家很多都知道。可是這個枇杷膏的來歷大家曉不曉得,念慈什么意思?就是念著自己母親,母親古人叫家慈,就是念著母親的恩德這個膏。這個故事是發(fā)生在清朝,在清朝有一個縣官叫做楊謹,別人都稱他叫楊孝廉,孝就是孝順的孝,廉就是廉潔奉公的廉。因為這個人對自己母親純孝,他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母親撫養(yǎng)他,含辛茹苦把他帶大。而且他母親出自名門,很懂得教育,所以教導這個孩子也都能夠很有孝,有品德。古人選拔任用人主要是看這兩條,一條就是孝,一條就是廉。我們曉得古人做官,有孝有廉的,他就不可能做官有什么差錯。他有孝的,在家里孝順父母,這個孝子出去做官就是忠臣,因為孝心和忠心是一個心,不是兩個心。那對國家、對人民能夠忠誠,而自己又能夠廉潔,我們說勤儉節(jié)約,生活檢樸。楊孝廉他做了縣官,是因為他的孝,因為他的廉,別人就推舉他做縣官,選拔他做領導。他是很廉潔,他自己生活非常的儉樸。在歷史上都對他有記載。
他的母親由于從小到大帶他長大,吃了很多苦,所以是積勞成疾,就患了一種咳嗽的病,咳嗽一天到晚不停,很辛苦。到五十多歲的時候患了這個病。結(jié)果楊孝廉他就到處去找醫(yī)生,找藥來治療他母親,就是怎么都治不好。后來聽到一位神醫(yī)叫做葉天士,醫(yī)術非常高明,于是他就不遠千里把葉天士請到家里,請他為自己母親去治療。結(jié)果葉天士一看他母親頑咳這個病癥,就知道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治好的,于是就給她開了一個藥方,就是川貝枇杷膏這個藥方。把這個藥方告訴他,說這個是蜜煉,用蜜糖、用川貝、枇杷,按著藥方去熬制成膏,讓他母親每天經(jīng)常去服用,慢慢的她這個病就能夠調(diào)理好。他母親吃了這個藥,后來這個病真的就好了,五十歲患這個病,結(jié)果她的壽命一直到八十四歲。
他的母親也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人,她在臨走的時候就對自己的孩子說,就跟楊孝廉說,「我五十多歲患了這種頑咳的病,幸好是葉天士為我開了這個藥方,給我治好了,這等于對我是再生的恩德。現(xiàn)在很多人都像我這樣患了這種病,你要把這個藥方去推廣,而且應該多做點這些藥,廣泛的去布施,去幫助治療那些患病者」。于是楊孝廉就謹聽母親的這個遺志,把這個藥方大力去推廣,而且制這個藥膏到處去布施。結(jié)果很多人都上門來求藥,絡繹不絕,后來開了一個愈來愈大的店面,來專門從事這個藥的研制。這個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當我們咳嗽的時候喝一勺,就能夠體會當時孝子對他母親這種報恩的心情。
你看楊孝廉這個人真是孝子,不僅能夠?qū)λ赣H孝順,而且能夠以他母親的志向為自己的志向,大力的去推廣這個治病救人的藥方。我們現(xiàn)在看到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的包裝盒里邊還附著藥方的全部介紹,因為他有家訓,藥方一定要公開,廣利世人,這是很值得我們學習贊嘆。你看現(xiàn)在這些制藥的公司,或者是有些什么研制的新發(fā)明、新成果,就申請專利,還要把這個專利權保護得好好的,不讓人家知道,不能夠廣泛的利益大眾,不像京都念慈庵這個公司,它把藥方公布出來。
《孝經(jīng)》上講得好,「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剛才講的政協(xié)副主席李世同和楊孝廉,他們都是人民愛戴之人,都是真正服務人民之人,他能夠這樣的對人民愛戴,去用心服務,基于什么心?就是他的孝心。假如沒有這個孝心,你看他對人好像服務得很恭敬,特別是他在公司,很恭敬自己的上級,很恭敬自己的老板,或者是在政府里面、或者在機關里面很恭敬領導,但是在家里都不恭敬自己的父母,這種人我們叫做悖德,違背了道德。為什么?他那種恭敬是假的,不是真的,對自己的父母都不恭敬。父母養(yǎng)育之恩這么深、這么厚,他都不恭敬,他恭敬領導,這會是真心的嗎?所以怪不得古人選拔接班人、選拔官員以孝廉做為標準,這是最有智慧的,因為他真正對父母孝,他才能對國家、對上級忠,這是真心。如果是兩個心,對父母不孝,對領導忠,那是二心,那是假的,不是真心,真心是一個心。
我們談到選拔接班人、提拔官員是如此,其實在社會上交友,年輕人選擇對象,都是如此。譬如說現(xiàn)在年輕人選擇對象,一個女孩子,假如說一個男孩子去追求她,這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工作也很穩(wěn)定,這個男孩子去每天給她獻花,每天對她百依百順,甚至晚上如果要吃宵夜的話,過了午夜,她的這個男朋友都能夠把宵夜送上門,對她是很孝順的。但是妳要去看看的話,假如他在家里對他父母都沒獻過花,都沒做過宵夜的,那就要小心了。他怎么會對妳這樣的孝順?有求之心,一定是有所圖之心,大概圖妳長得好看,你妳得美。這是利害之心,建立在利害的基礎上的婚姻不穩(wěn)定。真正婚姻,一個家庭要美滿,要建立在什么基礎之上?建立在恩義的基礎之上,建立在恩義、道義、情義的基礎上的婚姻才能夠天長地久,白頭偕老。建立在利害基礎上的,等到哪一天妳年紀大了,長得不好看了,這利就不是利,那就反而成為害,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說構建和諧社會,能不提倡倫理道德的教育嗎?夫妻也是家庭,最小一個家庭單位,家庭能夠和諧,社會才有和諧的根基。
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八榮八恥第三條,「以崇尚科學為榮」??茖W跟孝道有什么關系?有關系,我自己也是搞學術、做科學的人,自己的這些科研,自己的學術,因為我在世界比較著名的期刊里面發(fā)表的論文也都挺多的,可以說在我們年輕的這一代里面,搞學術比其它的同輩都要有更多的成績。在世界上,美國、亞洲的這些金融研究學術會議上,我也都經(jīng)常會獲獎。去年昆士蘭大學的商學院,在澳洲是排名第一,在亞太地區(qū)排名是第六,也是很好的學校,去年也破格提升我做終身教授。我是在學校里非常少有的一位華人教授,大家看我是中國人,也是另眼相看。今天能夠有這樣的一點點學術方面的成績,我們培養(yǎng)這樣的一種治學的態(tài)度、科學的精神,回想一下從哪里培養(yǎng)?其實也是從小從孝順父母開始培養(yǎng)。
記得我小的時候,小學三年級就學會做飯了。因為當時我父母上班工作,下班回來還要做飯,我看到他們挺辛苦,就想到自己能夠為父母做點什么。我也是很幸運的,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面,我的父母非常孝順他們的父母,就是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所以從小有個潛移默化,就懂得要學著能夠為自己父母分擔一些家庭的家務。所以上了小學,我放學回來早,看到父母做飯,就學會做飯了。有一天父母下班回來,我已經(jīng)把一桌飯菜都做好了,然后等候在家門口。看到父母來了,向父母鞠了一個躬說,「爸爸媽媽飯菜已備」。當時父母看到已經(jīng)擺在桌子上的飯菜,很高興,拍著我的頭說,「好孩子!」你知道嗎?對一個小孩來說,做一頓飯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做飯它也要講求程序的,什么時候配料,下多少油鹽醬醋,火候都要去掌握,訓練一種邏輯思惟。后來我看了個報導,說在家里做家務的小孩,他的學習成績會更好,他這個頭腦更聰明、更敏捷,他的思惟能力更強。原因是什么?因為他在做家務的時候,他已經(jīng)在培養(yǎng)這種邏輯的能力,這種思惟的能力。做飯也是要控制好各種程序,要不然做飯也不好吃,火候不好不行,就是科學精神。所以從小就能夠培養(yǎng)這種治事的態(tài)度,后來從事學術的研究,從事科學研究,也是用這種同樣的思惟,慢慢去進行深化而已。
《孝經(jīng)》上就講得好,「事父孝,故事天明」。古人觀察天象,觀察四季寒暑來決定他一年的事情,包括耕作,從哪里做起?《孝經(jīng)》上說事父孝,對于父親、對于父母孝順,做事情就很仔細。就看做家務,觀察入微,他就能夠觀察天象,也能夠觀察細致入微。古人講天文,天文就是科學。「事母孝,故事地察」,古人是以農(nóng)耕為主,所以要懂得大地這個規(guī)律,才能夠知道哪些地、哪些氣候種植什么植物,這是地理。從哪里做起?也是通過侍奉父母來培養(yǎng)自己仔細的觀察、認真工作的態(tài)度,這是科學精神。「長幼順,故上下治」,一個家里面長輩幼輩都能夠和順,出外工作跟領導就能夠和順,國家也能夠得到治理,這是人文科學。你看,天文地理這是自然科學,還有人文科學,統(tǒng)統(tǒng)要從哪里開始做?從孝事父母開始。記得我們大物理學家楊振寧,是我們?nèi)A人里面少有的幾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在他的傳記里說,他的父親對他影響很大,父親從小教他讀《孟子》,他就按照父親的這種指導去念《孟子》,孝順他的父母。后來他自己的治學,他說自己整個人生的事業(yè),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他父親的教導,就是對《孟子》這篇書的學習。這是孝養(yǎng)父母之志,楊振寧是做到了,所以他成為大科學家。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把八榮八恥怎么樣落實,從孝道來入手,我們先談到這里,談到第三條。下來,我們會繼續(xù)給大家加以闡述。好,謝謝大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