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茂森:鞠躬盡瘁
故事「鞠躬盡瘁」,這個是明朝在淳安這個地方有一個姓徐的家族,結(jié)果父親死了,兄弟之間分財產(chǎn),長兄得了一匹馬,弟弟得了一頭牛,老三已經(jīng)去世了,只有他的一個寡婦,媳婦守寡,這個寡婦只得到一個老奴,這個老奴叫做阿寄,他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這個寡婦也很悲痛,她說老大得了一匹馬還可以去騎一騎,老二得了牛也能夠去耕種,我得了一個老奴仆,他只是跟我一起耗費我的這些糧食而已。結(jié)果這個老奴聽了以后就對這個寡婦說,我雖然不如牛馬,但是我可以為你盡忠,為你謀畫,你不要以為我在這方面不如牛馬。於是這位老奴真的是忠心耿耿的為這個寡婦去經(jīng)營家產(chǎn),當時寡婦她所有的財物只是她的金銀首飾,總共有十二金,於是這個老奴就用這個十二金,十二兩金子做為本錢做生意,結(jié)果第二年就得到三倍的利潤,就這樣經(jīng)營,到二十年這個寡婦的家產(chǎn)已經(jīng)有數(shù)萬兩的黃金,成為一個大富家族。這位老奴又幫助寡婦的三個女兒都嫁了人,而且寡婦還有兩個兒子,又幫助請了名師來教導兩個兒子,后來兩個兒子長大都娶了名家的女子做媳婦,在聘金上都有幾千兩黃金,后來這兩個兒子又入了太學,有了功名。
這位老奴雖然對於徐家有這樣大的功績,可是自始至終都守著自己奴婢的角色,很謙卑,對於徐家家族的人,即使是很小的孩子,見到了,老奴阿寄都會拜他們,行主仆之禮。而且對於自己的主人,這位寡婦,都從來沒有正眼看過她,真正在禮節(jié)上沒有一絲毫的缺失。這三個女兒即使是很小,老奴都從來不敢跟她們并排的站立。一直到最后,二十多年了,后來這個老奴,也是七十多歲了,最后得病過世了。在過世之前把這家族里面的所有的大小帳目統(tǒng)統(tǒng)拿出來,交還給自己的主人,把這事情一一都交代好然后才過世。在過世之前對這位寡婦說,你的這兩位郎君,就是你兩個公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長起來了,可以守家業(yè)了,老奴牛馬之報到現(xiàn)在也可以盡了。
所以安士先生在后頭的一個評論當中說到,這樣的存心,「如此存心,如此循分,如此謀畫,雖大賢何以加之?」這樣的存心,那種忠誠,這種循分,守著自己的本分,自己安於做奴婢的本分,沒有一絲毫越禮的行為,甚至沒有越禮的心念,盡心盡力為主人進行謀畫,這可以說大賢加給他也不過分,這是說大賢也只是做到這樣而已。「乃竟得之村鄙小民,異矣!」竟然在鄉(xiāng)間很卑微的小民都能夠這樣做到,這真是令人驚嘆!這是什么?古代有良好的教育。所以你看看,村鄙小民也能做到這樣轟轟烈烈的忠誠?,F(xiàn)在為什么我們聽到這些故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要說去做,想都不敢想,原因總的來說就是失教,缺乏了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私心在無限度的滋長,當私與公在起沖突的時候,如果沒有正念,自然就會損公營私。要真正能夠在這個關(guān)節(jié)眼上能夠大公無私,能夠損己利人,這是要有很深厚的德行教育的基礎(chǔ)。我們修學的人平時都要在這點滴當中注意防范自己不好的念頭,一絲一毫的這些惡念、私欲,剛啟動的時候就要把它撲滅,久而久之這個公心就養(yǎng)成,私心就沒有了,那才能真正做到忠主。真正忠主之人他內(nèi)心是祥和的、是幸福的,雖然他這一生看起來好像平平淡淡,沒有什么大富大貴,可是他的靈性的提升,來生福報不可思議。
摘自:《文昌帝君陰騭文》研習報告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二十一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