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釋義信仰超越生命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名譽會長星云長老。(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無錫10月26日電(記者 徐夢溪)不僅是信仰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佛教電視論壇于24日下午在無錫靈山梵宮舉行,是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的分論壇之一。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名譽會長星云長老,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許嘉璐,鳳凰衛(wèi)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先生擔任嘉賓。
星云大師表示,佛教文化為中國文化增色添彩。以語言為例,許多現(xiàn)行的語言來自于佛教語言,如果沒有佛教的語言,恐怕今天人們交流會不便。比如胡說八道,本來指絲綢之路上胡人們的道路,現(xiàn)在語義轉移。
大家吃素食,菜里有胡蘿卜、胡椒、胡瓜、胡豆、胡桃,為什么叫做胡呢?他解釋說,因為素食種子經由絲綢之路,由胡人傳入中國,所以在前面加一個胡字,其實,素食本來由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倡導。
星云大師怎樣理解信仰呢?宇宙在我的心中,山河大地在我心中,這是我的信仰,這樣的人生非常富有。他說,信仰超越生命,是心中的能源,重要也富有于功名富貴和金銀財寶,沒有信仰就沒有靈魂。
同時,他表示,宇宙世界給我多少因緣,我就要給別人多少因緣。沒有農夫種田哪有飯吃,沒有工人織布哪有衣穿,沒有父母怎樣生存,因緣讓我們成長。
此外,空間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星云說,空對人很重要。人要給與對方空間、歡喜、希望,但最重要的就是給人以信心,對國家、家族和自己要有信仰。對家人有信心,家人就歡喜,對員工有信心,員工就歡喜。
他建議,現(xiàn)在人們要身體做好事、口頭說好話、心里做好念,要有慈悲心,充滿擔憂、憤恨、嫉妒的心是骯臟的。我把真心都給你。世界不是獨立存在,需要因緣,需要互相幫忙。
星云大師年近九旬,出席了本屆世界佛教論壇,他希望藉此機會讓佛教文化滿足人們生活需要,增加心靈安定,幫助人們把自己的心醫(yī)好。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許嘉璐先生。(中評社 徐夢溪攝)
許嘉璐如何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佛教的聯(lián)系?人們一直被三個問題困擾,從哪里來,到哪去,和活著的意義,這些問題再加上人們對大自然的恐懼,就產生了宗教與非宗教的信仰。
中國文化成長于特別的環(huán)境下,讓中國人產生不同的思考。許嘉璐回顧說,中國文化生長和成長于農耕時代。中國的家庭模式讓人們懂得,人類生來就處于復雜的關系之中,獨自一個人不可能在世界上生活下去。因此,處理好個人與周邊的關系,個人肉體和心理的關系就非常重要??鬃幼詈蟮贸鼋Y論,要用仁處理內在關系,用禮處理外在關系。
佛教的產生是基于四種姓的不平等,因此佛教要解決人心的問題。道教解決的是人類對待宇宙和生命的問題。
儒釋道相融,主要因為三者都重在解決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追求的問題,尋找如何讓人生活的和諧、安寧、吉祥的方法。儒家偏重構建社會文明,佛家構建倫理,其根本在人心,道家認為身心應該并重。三者都追求高尚的價值高,追求靜和思。
最后,許嘉璐表示,佛陀創(chuàng)造的佛教著眼于現(xiàn)實,解決人們現(xiàn)實的苦難,從而得到靈魂的解脫。佛教給人類提供了追求幸福安寧的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