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宮——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guī)格,更是被稱“龍潛福地”
當(dāng)一絲秋風(fēng)拂過我們的旅程就開始了,秋天為我們拂去了夏日的煩躁,帶著落葉奔向大地,而我們要踏上我們自己的旅程,尋找世界給我們的愛意。
在北京有這樣一座宮殿,它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guī)格。他更是被稱作“龍潛福地”,在這里除了兩位皇帝。
雍和宮一開始是明太監(jiān)的官方,在1694年才開始建造,一開始是雍親王府,雍正即位之后就將它改造了。一半改為行宮,一半改為黃教上院,后來行宮被大火燒毀,于是在雍正三年的時候就將上院改為行宮,即雍和宮。到1744年的時候,雍和宮被改造成正式的藏傳佛教的寺廟,是清政府用來管理全國宗教事務(wù)的地方。
雍和宮建筑風(fēng)格非常獨特,它融合了漢族,滿族,蒙古族等各個民族的建造風(fēng)格與藝術(shù),所以整座寺廟的建筑,一共有東中西三路,中路是由七進(jìn)院落和五層殿堂組成的左右呢,也有各種各樣的配殿和配樓。
雍和宮由和天王殿、雍和宮大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五進(jìn)宏偉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四學(xué)殿”。整個建筑布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其中不得不說的是雍和宮大殿,主殿原名銀安殿,是當(dāng)初雍親王接見文武官員的場所,改建喇嘛廟后,相當(dāng)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
殿內(nèi)正北供三尊高近兩米的銅質(zhì)三世佛像。三世佛像有兩組:一組是中為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左為東方世界藥師佛。右為西方世界阿彌陀佛。這是空間世界的三世佛,表示到處皆有佛。空間為橫向,所以又叫橫三世佛。各地大雄寶殿供三世佛的,多為橫三世佛。雍和宮大殿的三世佛則表示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時間流程,說明無時不有佛,即中為現(xiàn)在佛釋迦牟尼佛,左為過去佛燃燈佛,右為未來佛彌勒佛。
空間為宇,時間為宙,意為宇宙無處不佛。正殿東北角供銅觀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銅彌勒立像。兩面山墻前的寶座上端坐著十八羅漢。
而且雍和宮值得稱道的還有雍和宮的五件瑰寶級木雕三絕銅鑄,須彌山豎三世佛六道輪回圖,雍和宮佛唱,雍和宮是一個宗教意味非常濃厚的地方,也因此有許多得道高僧以及許多佛事活動在這里舉辦,譬如大愿祈禱法會,喜迎新年大法會,金剛驅(qū)魔神舞等等。
雍和宮其間的威嚴(yán)盛景還需您親臨現(xiàn)場,才能感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