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示凈土
唐慧日泛舶渡海,達天竺,參訪知識諮稟快捷方式法要。
天竺學(xué)者皆贊凈土。至健馱羅國,東北大山有觀音像,日乃七日叩頭,又斷食,畢命為期。至七日后,忽見觀音現(xiàn)紫金像,坐寶蓮華,垂手摩頂曰:『汝欲傳法,自利利他,惟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知凈土法門勝利諸行?!徽f已忽滅。日回長安,普勸念佛。
贊曰:『健馱之感觀音,與竹林之感文殊,大略相類,皆誠極而應(yīng),無可疑者。凈土感應(yīng),事非一人,詳具于往生集中,茲不復(fù)贅?!?
〖白話〗
唐朝洛陽罔極寺慧日法師,乘船渡海,西行到印度,參訪善知識請教修行的捷徑和要訣。
印度的學(xué)者都推崇凈土法門。到了健馱羅國(今阿富汗干陀彌城),城東北大山有觀世音菩薩像,有至誠祈請多得現(xiàn)身?;廴沾髱燆\叩頭又絕食,打算畢命在此也要見觀世音菩薩。到了第七天夜里,忽然見空中觀世音菩薩現(xiàn)紫金身,坐寶蓮華,垂手摩日大師頂說:“汝想弘法自利利他,當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應(yīng)該要知道凈土法門勝過其它法門。”說完就消失了。日大師回到長安后,普遍勸人念佛。
贊道:“慧日大師在健馱國虔誠感應(yīng)觀世音菩薩現(xiàn)象,和唐五臺山竹林寺法照法師(蓮宗四祖),勸修誠感文殊、普賢二菩薩顯瑞于五臺山[1]的情形大略相同,都是極虔誠而后感應(yīng),沒甚么好懷疑的。凈土的感應(yīng),不只一個人有,詳細記在往生集中,不再贅述。”
注[1]:照大師由善財、離陀二人引入寺門,寺前有大金榜題曰:“大圣竹林寺”,方圓可二十里,一百二十院皆有寶塔莊嚴,其地純是黃金,流渠華樹充滿其中。照大師入寺至講堂中,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各據(jù)獅子座,說法之音,歷歷可聽,文殊左右菩薩萬余,普賢亦無數(shù)菩薩圍繞。
照師至二賢前作禮問言:“末代凡夫去圣時遙,知識轉(zhuǎn)劣,垢障尤深,佛性無由顯現(xiàn);佛法浩瀚,未審修行何法門最為其要?唯愿大圣斷我疑網(wǎng)?!?
文殊報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yǎng)三寶,?;垭p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所以則何?我于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yǎng)故,今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密,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
照又問:“當云何念?”
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后,決定往生,永不退轉(zhuǎn)。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p>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