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陳堅教授:智旭對《周易·大過卦》的佛學(xué)解讀

入門知識 2023-08-18 09:13

陳堅教授:智旭對《周易·大過卦》的佛學(xué)解讀

(山東大學(xué) 哲學(xué)系,山東 濟南 250100)

--------------------------------------------------------------------------------

摘要:晚明高僧智旭所撰的《周易禪解》是易學(xué)史上首部系統(tǒng)地以佛解易的佳作。本文探討了其中解《大過卦》的一節(jié)。在這一節(jié)中,智旭通過對《大過卦》的佛學(xué)解讀,依傍《大過卦》中的易學(xué)原理闡明了佛教修行中“定”與“慧”的互利關(guān)系,指出只有“定慧兼濟”、“定慧雙修”才能最終修成正果,并告誡要防范因“定”或“慧”太過而造成的“增上慢”或“枯木禪”現(xiàn)象。最后筆者指明了智旭以佛解易對現(xiàn)代易學(xué)解釋的啟示。

關(guān)鍵詞:智旭;《周易禪解》;大過卦;定;慧;“增上慢”;“枯木禪”

Buddhist Zhi-xu’s interpretation on the hexagram of Da-guo in Zhouyi

CHEN Jia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 Zhou-yi-chan-jie (An interpretation of Zhouyi by Buddhism), written by renowned Buddhist monk Zhi-xu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is the first work interpreting Zhouyi from Buddhism thought and knowledge. This article analyses how Zhi-xu interpreted the hexagram of Da-guo. In his interpretation, Zhi-xu clarif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mādhi(定)and prajňā(慧)in practicing Buddhism. He said that only practicing samādhi and prajňā simultaneously can we attain the mature phala(果) and warned that if we practice samādhi or prajňā separately too much,we would get into "zeng-shang-man"(增上慢)or "ku-mu-chan"(枯木禪), either of which will hinder you becoming Buddha. At las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inspiration of Zhi-xu’s interpretation to modern I Ching learning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Zhi-xu, Zhou-yi-chan-jie, the hexagram of Da-guo, Buddhism, samādhi, prajňā

《周易》有著廣闊的意義空間,在這個廣闊的意義空間中可以構(gòu)筑出許多不同的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這就是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周易》,并賦予《周易》以各種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使表面上單調(diào)、晦澀的《周易》變得豐滿而豐富多彩。直到今天為止的易學(xué)發(fā)展史告訴我們,人們不斷地通過解讀《周易》來解釋各種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和思想文化現(xiàn)象,其中《周易》中的各種原理便是此類解釋的有效的“依傍”或公理??梢院敛豢鋸埖卣f,《周易》儼然是一個“意義庫”,人們可以從中尋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種意義來為自己服務(wù)。既然《周易》是一個“意義庫”,那么這個“意義庫”中有沒有 佛教的意義呢?智旭(智旭(1599—1655),字藕益,自號“八不道人”,晚明“四大高僧”之一,以推動儒佛合流而聞名于中國佛教史。)所作的《周易禪解》給了我們一個肯定的回答。《周易禪解》是易學(xué)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統(tǒng)地以佛教的知識和道理來解讀《周易》的杰作(今人陳德述和施維對此書作了精心的注釋和點校,并將其與智旭“以佛解儒”的三部作品《論語點睛》, 《大學(xué)直指》和《中庸直指》合編為一本(后三者也同樣被作了精心的注釋和點校),名為《周易·四書禪解》,為我們研究《周易禪解》提供了一個方便的版本。在這個合編本的書背有如是之介紹:“《周易禪解》、《四書禪解》是明代四大著名僧人之一智旭的兩部精心之作。他主張融會性、相兩宗,用禪、教、律相統(tǒng)一,定慧雙修的佛理,對《周易》和《四書》(缺《孟子》)進行系統(tǒng)的精密的注解。這兩部書融熔儒、道、易理、佛法于一爐,溶仁愛、慈悲于一體。這是第一部用佛理佛法解儒、解易的創(chuàng)造性著作,也是首次標(biāo)點、注釋出版問世的極有價值的書籍?!吨芤住泛头鸾虗酆谜呖梢詮闹蝎@得‘易道廣大’和‘佛法無邊’的深邃智慧,還可以從中領(lǐng)悟到奧妙的人生哲理,獲得極豐富的《周易》和佛教的知識。對于專業(yè)學(xué)術(shù)工作者來說,也是一部難得的研究儒佛會通的佳作?!?[1],其作者智旭在中國佛教史上以推動儒佛合流而聞名,這部《周易禪解》就是他為推動儒佛合流所作的努力的一部分。智旭認為《周易》是儒學(xué)的“首經(jīng)”,了解儒學(xué)必“先從《周易》始”,講儒佛合流也必須從易佛合流始,這是他作《周易禪解》的緣由。智旭通過《周易禪解》,一方面從《周易》中讀出了佛教的意義;另一方面又借助《周易》中形象的卦爻原理顯明了佛教晦澀的道理,尤其是使佛教中的某些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變得更為清晰明朗,易于為人理解。因此,對于那些想要了解佛教的人,尤其是那些初涉佛教的人來說,《周易禪解》實在是一本不可多得之入門讀本。

關(guān)于《周易禪解》的總的思想,筆者在《以佛解易,佛易一家——讀智旭〈周易禪解〉》一文中曾作過全面系統(tǒng)的宏觀介紹和論述[2],這里不想再重復(fù)。本文擬作“解剖麻雀”的工作,對《周易禪解》中解《大過卦》這一節(jié)作些微觀的分析,看看智旭是如何用佛學(xué)的思想來解讀《大過卦》并反過來借《大過卦》中的易學(xué)原理來闡明佛理的,從而“以斑觀豹”,對《周易禪解》有個更為深入細致的認識。

另外,我們之所以要選取《周易禪解·大過卦》一節(jié)進行“解剖麻雀”,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考慮,那就是,智旭在解讀《大過卦》的過程中,闡發(fā)了中國佛教修行中的核心問題即“定”與“慧”的關(guān)系問題(這個問題在宋明以后演變?yōu)椤岸U”與“教”的關(guān)系問題)。 了解中國佛教的人都知道,這個問題乃是中國佛教中的大是大非的根本問題,中國佛教各宗派的觀點、立場、方法甚至宗派與宗派之間的差異從根本上來說就取決于如何理解“定”與“慧”的關(guān)系;對其理解的不同導(dǎo)致了宗派的不同。

智旭立《大過卦》(巽下兌上)的主題曰:

約世道,則賢君以道養(yǎng)天下,而治平日久;約佛化,則四依以道化群生,而佛法大行;約觀心,則功夫勝進而將破無明也。夫治平既久,則亂階必萌,所宜防微杜漸;化道既盛,則有漏易生,所宜陳規(guī)立矩;功夫既進,則無明將破,所宜善巧用心。

這個主題是從“大過卦”的卦辭“棟橈”取意并以世法比照佛法的?!皸潯奔次葜畻澚?;“橈”是彎曲之意。一幢房屋,最關(guān)鍵的部位就是底部的地基和頂部的棟梁。棟梁的彎曲對屋來說顯然是個壞兆頭,但是棟梁部位高高在上,平日不易為人所注意,一旦彎曲變成傾斜,那將后患無窮,因此“棟橈”象征著事物的隱患。智旭取此意認為,佛教在“佛法大行”和“功夫勝進”的時候,也是存在著隱患的,猶如世道“治平日久”就會萌生“亂階”一樣,此時乃需要做“防微杜漸”之工作。

那么,何以佛教在“佛法大行”和“功夫勝進”的時候也還存在著隱患呢?或者說,何以“化道既盛,則有漏易生”,而“功夫既進,則無明將破(智慧)”呢?這是佛教中的兩個paradox(似非而是的觀點或現(xiàn)象),其中一個叫“增上慢”現(xiàn)象,另一個叫“枯木禪”現(xiàn)象。所謂“增上慢”,佛經(jīng)上說,“不得謂得,是為增上慢”,它是佛教的“七慢”之一(“七慢”指:一慢,二過慢,三慢過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意謂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也,通俗地講就是,一個人懂得了佛法就沾沾自喜,自認為自己超凡脫俗了,進入高層次了,從而自我增高而生傲慢之心;殊不知,佛陀告訴我們,圣即凡,凡即圣,凡圣不二,執(zhí)著于圣,便是“有漏”(“有漏”,相對于“無漏”而言,所謂“有漏”就是有分別,猶如一口碗分裂成兩半,水就會漏出來一樣。佛教反對一切分別,講求“不二”(生死不二、凡圣不二、一多不二等等),認為一有分別便易生煩惱,猶如碗一分裂就會漏水一樣。如果一個人執(zhí)著于圣,作凡圣分別,那么他就不可能脫離煩惱。),便不是究竟(佛陀同時還認為,就是對佛法本身也不能產(chǎn)生執(zhí)著之心,因為佛法本身也是空的,它只是渡人之船,人一到彼岸便應(yīng)舍棄船,不能帶著船上岸;同時佛法也像治病之藥,病一好,藥也應(yīng)舍。佛陀為了防止后人執(zhí)著于法,遂在弟子面前說,他一生中不曾說過一個字的法,然而實際上他卻說了四十九年的法,此不可不深思也。),一個真正進入佛道的人是平平常常的人,是不以圣自居的人,這就是禪宗的“平常心是道”、“擔(dān)水劈柴是道”。智旭之所以說“佛法大行”時也存在著隱患,說“化道既盛,則有漏易生”,正是基于上述“增上慢”的原因。有了這種“增上慢”的心理,佛法越是大行,就越是背離佛教真諦,離真正的佛教修行也就越遠,這是一個二律背反的paradox真理。

對于智旭所說的“化道既盛,則有漏易生”的“增上慢”現(xiàn)象,我們還可以用智(智 (538—597),字德安,俗姓陳,陳、隋間高僧,天臺宗的實際創(chuàng)始人。 )〗所說的“度變蔽”現(xiàn)象來加以佐證。“度”即“六度”,指能度人成佛或度人到彼岸的六種行法: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蔽”即“六蔽”,是相對于“六度”而言的,指阻人成佛的六種因素:一慳貪,遮蔽布施使不生;二破戒,遮蔽戒行使不生;三瞋恚,遮蔽忍辱使不生;四憐念,遮蔽精進使不生;五散亂,遮蔽禪定使不生;六愚癡,遮蔽智慧使不生。智 通過自己的觀察認為,在末法時代,“度”行法在佛教界雖然十分盛行,但是這些“度”實際上卻都變成了“蔽”,因為它們不但不能助人成佛,反而阻礙了人成佛。他在《觀心論》一文中一針見血的指出:“終日忍饑非節(jié)食,終日忍寒非苦行,終日少欲不乖貪,終日行慈奪他命,終日畏罪轉(zhuǎn)行非,終日求醫(yī)彌益病,終日布施更增慳,終日斷嗔三毒盛,難思議難思議?!保?](第46卷,第587中)智 的這段話實在是對智旭“化道既盛,則有漏易生”的最好注腳。以“終日布施更增慳”為例,布施本是無慳,本是能度人成佛的“化道”,然而何以“終日布施更增慳”?何以如此之盛的“化道”反而會生“有漏”之慳呢?個中緣由是這樣的:布施者不是出于慈悲或輕視物質(zhì)財富而布施,而是為求取社會聲望而布施,因為布施會給他們帶來社會聲望,布施越多,社會聲望就越高。他們貪戀并執(zhí)著于布施所帶來的社會聲望。在這樣的動機下,越是布施,離佛就越是遠。(現(xiàn)代社會中的有些——也許是大多數(shù)——富翁的布施,即舉辦慈善事業(yè),就是出于這樣的動機——為了社會聲望、“廣告效應(yīng)”及死后的余榮。雖然這些富翁的行為客觀上無疑是有利于社會和民眾的,但是這些行為卻不屬于佛教意義上的布施。這一點是我們必須注意的,可見,興盛的布施背后也是隱藏著佛教的隱患的,是為“布施增上慢”。不過,不可否定,有些信佛的富翁,尤其是在港、臺、日、韓及東南亞地區(qū)的富翁,他們的布施確實是具有佛教意義的。

另,《壇經(jīng)》(契嵩本)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公(韋刺史)曰:弟子聞達磨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設(shè)齋,有何功德?達磨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愿和尚為說。師(慧能)曰:實無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養(yǎng)、布施、設(shè)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參見郭朋《〈壇經(jīng)〉對勘》,齊魯書社1981年6月版,第78-79頁)在達磨和慧能看來,梁武帝的布施也不是佛教意義上的布施,盡管梁武帝表面上看來為佛教做了許多事。)

以上我們探討了在“佛法大行”時所存在的“增上慢”隱患,接著再來探討一下在“功夫勝進”時所存在的“枯木禪”隱患,只有同時了解了這兩種隱患,我們才能深切地理解智旭對《大過卦》的卦辭“棟橈”的佛學(xué)解釋。

“枯木禪”本是《五燈會元》卷三十四中所記載的一則公案,此公案曰:

昔有婆子供養(yǎng)一庵主,經(jīng)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時如何?”主曰:“枯木依寒巖,三冬無暖氣,女孩舉似婆?!逼旁唬骸拔叶曛还B(yǎng)得個俗漢?!彼烨渤鰺齾s庵。

公案中的“庵主”自以為禪定功夫到家了,當(dāng)一個二八芳齡女子過來抱住他時,他毫無感觸,說是“枯木依寒巖”,這時“婆子”遂稱他是個“俗漢”。按理說,坐懷不亂應(yīng)該是修成正果了,但是,中國佛教是講求“煩惱即菩提”,“世出世間不二”的,不懂得中國佛教的這一究竟勝義,越是坐禪就越是遠離佛。中國佛教本質(zhì)上如太虛大師(太虛大師(1890—1947),俗姓呂,浙江海寧人,中國近代著名佛學(xué)家和佛教改革家, 以提倡人生佛教而著稱。)所說,是一種人生佛教,要求修行者去做一個有血有肉、有靈有性的真正的人,而不是去做一段“枯木”,去做一個毫無感情的冷血動物。智旭所說的“功夫既進,則無明將破(智慧)”,其意思就是,一個人雖然禪定很有功夫,但卻為“無明”所蔽,缺乏中國佛教的智慧,不懂得禪定的目的是要做人,而不是要做“枯木”。應(yīng)該說,“枯木禪”現(xiàn)象在佛教修習(xí)者中是很常見的,它是禪定中存在的最大隱患??杀氖窃S多人陷于“枯木禪”而不知,還以為得了真正的禪定。殊不知,真正的禪定不是枯坐,而是活潑潑無煩惱的人生狀態(tài),難怪上述公案中的“婆子”要稱“枯木坐”的“庵主”為“俗漢”了。

不管是“增上慢”還是“枯木禪”,對于佛教修行來說都為害匪淺,所以要加以預(yù)防,防微杜漸,智旭在解釋《大過卦》的彖辭時闡明了這一點。此彖辭曰: 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智旭解釋曰:

“大”者既“過”,所以必當(dāng)思患豫防?!俺酢薄ⅰ吧稀苯匀?,所以剛中,不宜恃勢令橈,剛雖過而得中。又以“巽”順而悅行之,所以猶有挽回匡濟之術(shù),乃得“亨”也,永保無虞亦在此時,盛極忽亦在此時,其關(guān)系豈不大哉。

“增上慢”和“枯木禪”都屬于繁榮背后所藏著的隱患,是“大”者之“過”,前者屬于大“慧”之“過”,而后者則屬于大“定”之“過”。孔子曰:“過猶不及”,“慧”太“過”和“定”太“過”都不是好事,因此,需要“思患豫(預(yù))防”。

智旭根據(jù)《大過卦》的卦畫結(jié)構(gòu)指出,此卦“初”、“上”均為陰爻,中間二、三、四、五均為陽爻,此乃“剛中”之象,“雖過而得中”,所以“慧”和“定”雖“大過”,但其主體依然還是剛強中正的,是好的;也就是說,“慧”和“定”本身并不是什么壞事,只是“過”了才顯不當(dāng)。總之,在智旭看來, 這個卦畫的“初六”和“上六”正是表示著“慧”和“定”之“過”,而中間九二、九三、九四、九五的剛強又表示這種“過”是完全可以挽救的,而且這種可挽救性還表現(xiàn)在《大過卦》的上下卦的關(guān)系上:上卦兌 ,“兌”者“悅”也;下卦巽 ,“巽”乃“順”也,“順而說(悅)行之”,則必有挽救之術(shù),故“亨”。

既然根據(jù)《大過卦》的卦畫,“慧”之“過”“增上慢”或“定”之“過”“枯木禪”還是可以挽救的,或者說還有挽救的可能性,那么究竟該如何挽救呢?智旭通過解釋《大過卦》的象辭闡明了這一點。該象辭曰:

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智旭解釋曰:

澤本養(yǎng)木,而反“滅木”,“大過”之象也。惟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之力持之,庶學(xué)有本而養(yǎng)有素,可以砥柱中流耳。

《大過卦》 之下卦巽 為“木”,上卦兌為“澤”,“澤”本應(yīng)在“木”之下而養(yǎng)“木”,今卻反了過來,“澤”在“木”之上而滅“木”,此乃“大過”之象也。智旭以此象比喻“慧”與“定”本是有助于修行成佛的,但“慧”若“過”而成“增上慢”,或“定”若“過”而為“枯木禪”,則“慧”與“定”就將有礙于修行成佛,這時,真正的修行者(“君子”)就應(yīng)該“獨立”和“遁世”;只有“獨立”才能“不懼”,只有“遁世”才能“無悶”,這是什么意思呢?所謂“獨立”,在佛教中是指不為“方便”所惑而直達“究竟”,就“慧”與“定”而言,“方便”是指在人們的一般理解中,兩者都是有助于修行成佛的,但實際上,這一點并不是絕對的,就其“究竟”而言,兩者之中乃是隱藏著阻人修行成佛的隱患“增上慢”和“枯木禪”的,修行者必須認清這一點,不為常見所囿,“獨立”地對自身的“慧”與“定”的狀況作出判定,弄清楚自身的“慧”是真正的“慧”呢,還是“增上慢”的“慧”;自身的“定”是真正的“定”呢,還是“枯木禪”之“定”。唯有具備了這種“獨立”的精神,修行者才能不為“增上慢”和“枯木禪”所懼并消除之,完成修行使命。再看“遁世”。所謂“遁世”,不是“遠離世間”之意,而是“從世間超越”之意(“遁”者,遁升,超遁,超越也)。中國佛教要求從俗世生活中獲得超越,而不是鼓勵逃離俗世生活,因此,中國佛教亦可稱為“遁世主義佛教”(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冉云華教授之語)。智旭認為,要消除“增上慢”和“枯木禪”,必須回到俗世生活中,采取“遁世”的方法。一個人身處俗世而能認清俗世的虛幻性質(zhì),這才是真正的“慧”;身處俗世而不為俗世所累,這才是真正的“定”。任何逃避俗世生活的修行都不能獲得真正的“慧”與“定”,都是處于“悶”中,唯有“遁世”,從俗世生活中瀟灑地超越出來,才能“無悶”,才能處理好“慧”與“定”的關(guān)系??傊切窀嬖V我們,要挽救“慧”之“過”和“定”之“過”,消除“增上慢”和“禪木枯”之隱患,必須從“獨立”和“遁世”做起。

以上智旭通過解讀《大過卦》的卦辭及其相應(yīng)的彖辭和象辭闡明了在佛教修行中“慧”與“定”中存在著的“增上慢”和“枯木禪”隱患,并提出了消除這種隱患的方法。接下來,智旭通過解讀《大過卦》中的六條爻辭及其相應(yīng)的象辭全面地展開了有關(guān)在佛教修行中應(yīng)如何正確處理“慧”與“定”及其相互關(guān)系的闡述,茲分別引述于下,并作簡單的點評。

(一)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智旭解釋曰:

世法佛法,當(dāng)“大過”時,皆以剛?cè)嵯酀鸀榈茫^剛過柔為失,今“初六”以柔居“巽”體之下,而在陽位,無功名富貴以累其心,唯庸德庸言,下學(xué)上達以為其務(wù)者也,約佛法者,定有其慧,兼以戒德精嚴,故“無咎”。

筆者點評:“初六”陰爻居陽位,剛?cè)嵯酀笠?,以喻定慧兼?zhèn)?、“定有其慧”,非“枯木禪”也。又“初六”居“巽”體之下,“無功名富貴以累其心”(因為“巽”是風(fēng),風(fēng)之流動順暢,毫無累礙),故“無咎”。

(二)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智旭解釋曰:

剛而得中,又居陰位,陽得陰助,如“枯楊生稊”之象,蓋過于下賢者也。約佛法者,慧與定俱,如先見道,后修事禪,故“無不利”。

筆者點評: “稊”同“荑”,草木初生的葉芽?!翱輻钌敗?,“老夫女妻”,乃是陽得陰助也。如果“慧”得“定”助,見道又修禪,那佛法就會勝進,故“無不利”也。

(三)九三:棟橈,兇。

《象》曰:棟橈之兇。不可以有輔也。

智旭解釋曰:

過剛不中,任其剛愎,以此自修,則德必敗;以此治世,則亂必生,故“棟橈”而“兇”。約佛法者,純用邪慧,故“不可有輔”。

筆者點評: 表面上看來,九三爻辭“棟橈,兇”與卦辭“棟橈,利有攸往,亨”是相矛盾的,但實際上兩者卻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并不矛盾。九三爻辭是說“棟橈”本身是“兇”,而卦辭則是說“兇”的“棟橈”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而防微杜漸,故又是“亨”的。前文已說過,智旭認為“棟橈”在佛法上喻示“慧”之“增上慢”和“定”之“枯木禪”,但是智旭在這里只是講到“增上慢”即“邪慧”(可能是疏忽,也可能是以一代二)。既然是“邪慧”,當(dāng)然不可以助其膨脹,故“不可以有輔也”。 (四)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智旭解釋曰:

剛而不過,足以自立立人,但居悅體,恐其好大喜功而不安守,故誡以“有它”則“吝”。約佛法者,亦是慧與定俱,但恐夾雜名利之心,則自利利他,未必究竟,故誡以“有它”則“吝”。

筆者點評: “隆”者,高也;“棟隆”指的是房梁高聳,表示房屋完好穩(wěn)固,這是“慧與定俱”,修持穩(wěn)健之象也;但是,由于是不離俗世而修行,很有可能還“夾雜名利之心”(即“有它”),“慧與定俱”只是一種假象,故誡以“吝”。

(五)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象》曰:枯楊生華,何以久也。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智旭解釋曰:

雖云陽剛中正,然在“大過”時,則是恃其聰明才智者也。享成平之樂,不知民事艱難,且不知下用賢臣,惟與“上六”陰柔無用之老臣相得,何能久哉!約佛法者,慧力太過,無禪定以持之,何能發(fā)生勝果。

筆者點評: “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中國古代講求夫死不改嫁,今“老婦得其士夫”,老婦都還嫁人,此事實在太過而“可丑也”。智旭以“老婦士夫”喻“慧力太過,無禪定以持之”就不勝得佛法正果。

(六)上六:過涉滅頂,兇,無咎。

《象》曰:過涉之兇,不可咎也。

智旭解釋曰:

居過極之地,惟有柔正之德,而無濟難之才,故不免于“兇”,而實非其咎也。約佛法者,正定無慧,終為頂墮。

筆者點評:上六陰爻,太軟弱而居于頂,必將墮墜。智旭以此喻定而無慧,也將一事無成,不能成正果。

[結(jié)語]

智旭用佛教的知識和道理對《大過卦》的卦辭、爻辭及其相應(yīng)的彖辭、象辭逐條逐項地作了詳細的解讀,他通過這種獨特的解讀,依傍《大過卦》中的易學(xué)原理闡明了佛教修行中“定”與“慧”之間的互利關(guān)系,指出只有“定慧兼濟”、“定慧雙修”才能最終修成正果,并告誡要防范因“定”或“慧”太過而造成的“增上慢”或“枯木禪”現(xiàn)象,因為這兩種現(xiàn)象將會導(dǎo)致一切佛教修行前功盡棄。雖然歷史上易學(xué)對佛學(xué)的契入不像儒學(xué)和道學(xué)對佛學(xué)的契入那樣廣泛而深入,但是智旭在《周易禪解》中以佛解易、以易學(xué)契入佛學(xué)的工作卻是相當(dāng)出色的,無論在佛學(xué)史上還是在易學(xué)史上,這樣的工作都應(yīng)占有一席之地。本論文雖然只論及智旭對《大過卦》這一卦之佛學(xué)解讀,但是,僅此已足以讓我們了解作為出家僧人的智旭對易學(xué)的精通矣。同時,我們也從智旭以佛解易的工作中看到了易學(xué)在中國文化中真的是無處不在,處處滲透——易學(xué)的文化力量不可謂不大矣!另外,我們還可以從智旭以佛解易的方法中抽繹出對現(xiàn)代易學(xué)詮釋的一些啟示,即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古老《周易》之價值并不在于它本身說了些什么,并不在于它的“先天”意義,而在于我們?nèi)绾稳ソ庾x它并發(fā)掘出它所蘊含的“后天”意義,因為任何文本的意義都是不囿于它那機械的詞句的,而是追隨著人類的精神、思想和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豐脹的。

參考文獻:

[1] 智旭.周易·四書禪解[M].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1996.

[2] 陳堅 以佛解易,佛易一家——讀智旭《周易禪解》[J]周易研究,1998,(4)

[3] 智旭觀心論[A]大正藏[Z].

(原載《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

更新于:2023-08-18 09:13

評論

韩国无遮挡成人免费视频| 美女骚逼黄色18禁| 91久久高清国语自产拍| 亚洲AV天堂一区二区香蕉| 黑人大吊性交啪啪啪| 91啪国线自产2019| 欧美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99草草视频在线精品|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啊啊啊啊大鸡巴操我视频 | 欧美高清一二三区| 亚洲另类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v在线| 束缚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潮| 搬开女人下面使劲插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女主播 | 91性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91久久愉拍愉拍国产一区| 国产a一级毛片午夜剧院| 免费黄片视频星空| 泡芙啪啪啪黄色污污| 大鸡巴操大屁股美女视频| 91大神精品动漫| 操美女逼逼色逼网| 啊啊啊别操了视频| 日韩av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草草久性色av综合av| 999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999午夜激情| 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亚洲| 九九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久九九九国产精品| 男女操逼视频嫩嫩| 大黑屌日本另类肛交| 欧美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免费在线观看等| 为什么搜索不到裸体| 国产蜜月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黑大吊肏小騷逼噴水| 日韩av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