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因果實錄二禪與凈
禪與凈
問:佛門里講永明延壽禪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他老人家留下的“四料簡”中說“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老人家本人是禪門中人,卻說禪不如凈土,您怎么理解這句話?
答:四句話是: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xiàn)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xiàn)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凈土,銅床并鐵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我的理解是:
世尊在世時,只有佛教,教內無宗無派。世尊涅*1之后,隨著佛法的廣泛傳播,及修行切入方法的不同,逐漸有了大小乘,或者叫作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之分,及禪教律密凈五宗不同的修法。雖分五宗,目的卻是一個,即:去除妄想執(zhí)著,證得佛位。
“心凈則佛土凈?!倍U教律密凈皆以凈心為目的,以守戒為根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凈土兩個字指的是凈心,而非專指凈土宗。凈土宗以念佛為攝心止妄的方法,也是其他宗共同的止妄防非的方法。而參禪打坐,是禪宗弟子在念佛的基礎上用以幫助自己“明心見性”開發(fā)智慧的又一種方法。達摩祖師說:“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彼?,禪與凈,以及其他各宗,本是同根同姓的一家兄弟,何分高低貴賤?.
至于永明壽禪師的“四料簡”,就當時和現(xiàn)在的現(xiàn)象看,說的完全正確。我是這樣理解的:
“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xiàn)前,敝爾隨他去?!?/p>
現(xiàn)代許多人所參的禪,隨著時間的推移,遠不是“拈花微笑”以至達摩祖師面壁那個時期的禪了。參禪而無定力的人越來越多,只學打坐而不知修心,向外求的人占了多數(shù)。僅滿足于得到一點“清凈”、“輕安”的境界?;蛘哂辛艘稽c輕飄飄的感覺,就自以為有了功夫,“得道開悟”了。不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這種“功夫”只是參禪初期階段的境界,是“陰境”,是不究竟的。若隨著陰境跑了,就迷失了正路,這不是禪,如不及時糾正,就“敝爾隨他去”了。這都是不內求修心,心向外求造成的,所以“十人九蹉路”。
所以,只知打坐而不凈心的人,參禪無益,也無禪可談。
“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p>
不喜歡打坐參禪,卻能內求修心,“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這樣的修行人,就已經見到了自性彌陀,將來必然往生極樂,所以叫“萬修萬人去”。如果只是口中念佛,而無切實的修行,即使念破喉嚨也是枉然,終不會見彌陀。
“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虎本自威,若再長出兩個角來,豈不威猛有力,必然成就。為師作佛,理所當然!這才是永明壽禪師贊嘆的修行方法,不然何以用帶角虎來比喻“禪加凈”呢?
至于沒有善根的人,既不參禪,也不念佛?;枇艘簧?,白來人間一趟,自然一失人身,“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