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三毒五蓋
第二篇 三毒五蓋
壹 三毒五蓋的定義
五欲六塵是攀緣外境所引起的魔障,對治之道,應(yīng)該從心坎去尋找真正的原因;三毒五蓋是從心坎的意念所產(chǎn)生的魔障,一切的魔障都是以而起。
三毒,指貪、嗔、癡三種根本煩惱,因?yàn)樗鼈冚倍颈娚硇纳鮿?,妨害修道,所以稱之為三毒。又因?yàn)槟芷鸹笤鞓I(yè),使眾生身心認(rèn)為強(qiáng)迫熱惱,如同火燒,所以也稱為三火。此外,因?yàn)槟懿烙星?,壞出世善心,令眾發(fā)展劫刻苦不得出離,所以又稱為三病。
五蓋,指貪欲蓋、嗔恚蓋、惛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五種煩惱,因?yàn)槟芨采w學(xué)道者的清凈本性,令善法不生,所以稱為五蓋。
貳 三毒的內(nèi)容
一、貪
貪又作貪欲、貪愛、貪著,略稱欲、愛。是對于自己所愛好的外境,生起染污的耽著心。
在經(jīng)典中有許多形容貪愛的譬喻,可贊助我們懂得貪愛的傷害:
1.貪愛如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水能長養(yǎng)身心,是保持生命弗成缺乏的要素;水,也具有迅速的滲透力,能很快地浸染物體。貪愛就像水一樣,能產(chǎn)生強(qiáng)大的力量,滲透心坎,滋養(yǎng)惡法的發(fā)展。
2.貪愛如瘴癘:住在濕熱的山林,輕易受濕熱的瘴氣損害而生病。假如經(jīng)常生活在貪愛欲求中,不知覺醒,身心就會受到逼惱,甚至喪失生命。
3.貪愛如瀑流:在湍急的瀑流中行船,不只難以渡過,而且隨時有滅頂之虞。貪愛如同瀑流一般,能溺惑人心,將我們的善根漂失,使我們流轉(zhuǎn)在死活苦海中,不獲得達(dá)彼岸。
4.貪愛如軛:把軛架于牛馬的頸上,可以方便駕馭。假如我們不能知足常樂,就會被貪愛的軛所駕馭,身心在惡業(yè)的牽引下,不得安閑。
貪愛通于三界,依斷惑的程度,可分為下列兩種:
1.欲貪:是欲界的貪愛煩惱,性屬不善。欲貪又分為淫欲貪與境界貪兩類。
2.有貪:是色界和無色界的禪定貪愛,性屬有覆無記;因?yàn)檫^患甚微,感化很弱,所以不會招感果報(bào),然則能障圣道。
貪愛的習(xí)慣不只使我們的心終日攀緣外境,產(chǎn)生許多苦楚,而且障覆修道,使我們不能渡死活流,所以,學(xué)佛修道應(yīng)戒除貪愛。
二、嗔
嗔又作嗔恚、嗔怒、恚、怒。是對于忤逆己意的有情生起憎恚,而使身心惱熱的精神感化。
嗔恚煩惱屬欲界所獨(dú)有,在色界、無色界沒有嗔恚的煩惱。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社會上多年的石友,因?yàn)橐稽c(diǎn)芝麻小事而交惡成仇;親密的夫妻,因?yàn)橐谎圆缓隙鞅计餍担灰痪洳豁樞牡难哉Z,使人大動干戈,落得家破人亡;一個不經(jīng)意的白眼,招來殺身之禍,這些都是嗔心熾盛所帶來的不幸與災(zāi)害。古德有云:嗔火滔滔,燒盡功德林。即使我們積集了若干的功德,嗔心一路,就像烈火一樣,將以前努力修行的心血都焚燒殆盡。所以,在佛教的經(jīng)典中,經(jīng)常教誡佛學(xué)生們應(yīng)戒嗔。《增一阿含經(jīng)》卷十四說:諸佛般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嗔?;稹!洞笾嵌日摗肪硎恼f: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jiān);諸芥蒂中,第一難治。菩薩戒中也挺拔嗔戒以為小心,《梵網(wǎng)經(jīng)》卷下記載: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緣、嗔法、嗔業(yè),而菩薩應(yīng)生一切眾生中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于一切眾生中,甚至于非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嗔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極重罪)。
三、癡
癡又稱為無智、無見、無明、非現(xiàn)觀、惛昧、愚癡、黑闇、不覺。是愚昧蒙昧,不明事理的精神感化。佛典中常以無明二字來代替以上諸辭,并有多種分類。例如《大乘起信論》將無明分為根本無明、枝末無明二種:
1.根本無明:又作無始無明、元始無明。是諸煩惱的根本,因不了達(dá)真如的事理,而溘然起動差別對立的最初一念。例如惑、業(yè)、苦三道,都是以此極其細(xì)微的最初動念之心為根本,而有惑、業(yè)、苦纏縛的因果關(guān)系。
2.枝末無明:是依于根本無明而生起的粗顯的各種煩惱。
唯識宗根據(jù)種子與現(xiàn)行的關(guān)系,將無明分為隨眠無明與纏無明:
1.隨眠無明:指無明煩惱常隨逐著眾生,隱眠在第八阿賴耶識中的無明種子,稱為隨眠無明。
2.纏無明:指無明煩惱纏縛著眾生的身心,而使眾生不能出離死活苦海,所以稱為纏無明。
佛典里常以無明喻父,貪愛喻母,二者和合而生我執(zhí),使眾生起惑造業(yè),流轉(zhuǎn)死活,無有出期。
參 五蓋的內(nèi)容
1.貪欲蓋:指貪愛五欲妙境,能使眾生心性迷惑,令善法永不生起。
2.嗔恚蓋:指嗔恚能令人于違情的境上生起怨恨,因?yàn)閼嵟嗬m(xù),而蓋覆我們清凈的心性。
3.惛眠蓋:又稱睡眠蓋,全稱惛沉睡眠蓋。指惛沈和睡眠令心性昏沉暗塞,而忘失正念。因?yàn)槎叨际且园得翞樾?,所以并列為一蓋?!缎蘖?xí)止觀坐禪法要》說:這種睡眠蓋最為嚴(yán)重,因?yàn)橹T余蓋情覺故可除,睡眠如死,無所覺識,以不覺故,難可除滅。是以,學(xué)道者應(yīng)憤發(fā)精進(jìn),去除惛眠的習(xí)慣。
4.掉舉惡作蓋:掉舉,指心躁動不安,是惛沈的對稱。惡作,與悔同義。惡,是厭惡;作,是所作。惡所蓋,是憂悔厭惡以前所作的事,能障禪定。兩者都是因?yàn)橄氲接H屬、國土、不死,以及憶念舊事而生起,所以合并為一蓋。
初學(xué)佛者,因?yàn)橐郧霸陝拥牧?xí)慣一時難消,在習(xí)禪修定的時刻,就會妄想紛飛,是以坐立不安,當(dāng)雜念好不輕易消除了,定下心來,又開始憶想舊事,產(chǎn)生各種追悔,假如悔箭入心過深,就會使心神不寧,覆障修道。是以,掉舉惡作是修道者應(yīng)力爭泯除的習(xí)慣。
5.疑蓋:對于佛法真理猶豫不決,因而覆蓋清凈的心性。疑對于修道障礙之深,可以從經(jīng)中的譬喻看出:
(1)疑如刺:困惑傷害善根,如同毒刺一樣,能夠傷人。
(2)疑如根:困惑深入心中,好比老樹的根深植于地,根深蒂固,盤根錯結(jié),不易鏟除。
(3)疑如網(wǎng):困惑之情交織,有如大網(wǎng)一樣,罩住信心,覆蓋處死,牽絆眾生,使不得出離。
經(jīng)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為道源功德母。疑能覆蓋清凈心性,使我們退失約愿,無法趨入處死,依之修行。所以,修行要趣,首先必須對佛陀的圣言量斷疑生信。
肆 三毒五蓋的對治方法
《中阿含經(jīng)》卷十〈食經(jīng)〉中,佛陀曾說:眾生以愛為食,愛以無明為食,而無明又以五蓋為食,甚至不信以聞惡法為食。譬如大海以大河為食,大河以小河為食,甚至山巖溪澗以雨為食。個中,食有牽引、長養(yǎng)、持續(xù)的意思。由經(jīng)文我們可以懂得:三毒五蓋的相續(xù)成長,是長養(yǎng)惡業(yè),持續(xù)輪回的原因所在。學(xué)佛修行就是要從根本上著手,杜絕心靈毒品的來源,撥云見日,使自性的光輝得以顯露出來。
諸經(jīng)論中,對于三毒五蓋的對治方法多有闡述,大致說來,可歸納如下:
1.以不凈觀、布施行對治貪欲。
2.以慈消極、忍辱行對治嗔恚。
3.以人緣觀、聰明行對治愚癡。
4.以無常觀、持戒行對治惛眠。
5.以數(shù)息觀、禪定行對治掉悔。
6.以堅(jiān)信三寶對治困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