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之八
圓覺講座/《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之八
中華文化經(jīng)典中的《金剛經(jīng)》
時間:2009年11月14日
地點:臺北科技大學(xué)
主講:智崇上師
紀(jì)錄:張春美
整理:周雅容、汪滿妹
※從本質(zhì)上看,中國古典書籍里到處充滿了《金剛經(jīng)》
今天要講的是「中國古老經(jīng)典中的《金剛經(jīng)》」。我要講解的中國古書,第一本就是《易經(jīng)》、再來是《尚書》、然后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這些書出現(xiàn)的時間都是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之前;但是我在這些古老的書里面,找到許多呈現(xiàn)《金剛經(jīng)》的句型。這也代表了佛在釋迦牟尼佛出生于印度之前,祂們已經(jīng)在中國降生了;所以在中國的古書里面,才會有這么多的《金剛經(jīng)》。只不過那個時候沒有《金剛經(jīng)》這個名稱,也沒有「佛」這個名稱。
《金剛經(jīng)》這部經(jīng)典,是在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以后才出現(xiàn)的;當(dāng)然「佛」這個名詞,也是傳到中國之后,才把它翻譯成「佛」這個名稱的。但是我們?nèi)绻汀督饎偨?jīng)》的本質(zhì)來看,這樣的內(nèi)容早就在中國的古書里面呈現(xiàn)了,只是看你會不會看了。
像我的話,對《金剛經(jīng)》已經(jīng)很熟了,所以我不需要貼上《金剛經(jīng)》的名稱,我才曉得是《金剛經(jīng)》。就好像你看見蘋果的時候,并不需要上面貼有「蘋果」二字,你才知道那是蘋果。當(dāng)你真的知道什么是蘋果的時候,它出現(xiàn)在哪里,你都知道:「啊!那是蘋果?!沟览砭褪侨绱硕?。
※《易經(jīng)》里的《金剛經(jīng)》
我們現(xiàn)在第一個來看《易經(jīng)》?!兑捉?jīng)》八卦里的「一」,是「陽爻」;「--」中間斷開的,是「陰爻」。陰爻和陽爻是相對的、相反的,它們就是《金剛經(jīng)》的X和非X。像陰陽、日月、雷風(fēng)和山川也都是兩兩成對。太極圖,一條曲線將圓圈分為兩半,一半白一半黑,白的是陽,黑的是陰,白中又有一個黑點,黑中又有一個白點,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而且太極圖不是平面的,是個圓球,這就是「是名」?fàn)顟B(tài),就是《金剛經(jīng)》?!兑捉?jīng)》最原始的創(chuàng)立人是伏羲氏,它的基礎(chǔ)就是兩儀生四象、創(chuàng)立八卦以后才演變成《易經(jīng)》。此外,伏羲氏還教導(dǎo)百姓漁獵畜牧業(yè);更令人贊嘆的是,那么早就已經(jīng)演出《金剛經(jīng)》了!
※《尚書》里的《金剛經(jīng)》
接下來就是《尚書》,這也是中國古老的一本書?!渡袝吩谇厥蓟史贂臅r候被銷毀,以后又從一位老先生那里找到,所以有很多真假的爭論。這是記載中國古代歷史的一本書,記載的時間,從堯開始,歷經(jīng)堯、舜、禹,之后夏、湯、周,大概都是記載跟帝王有關(guān)的事情。
這本書里面最有特色的一件事情,是我們大家都知道、也是孔子很推崇的「禪讓政治」,就是堯傳位給舜,舜傳位給禹。舜是一個非常平凡、基層、而且貧窮的人,他被挑選出來,經(jīng)過三年考核以后,堯就把王位讓給他(根據(jù)《史記》的記載:舜二十歲,就因孝順聞名。三十歲,堯就舉用他。五十歲,他就代行天子事。前后試煉了二十年,才把王位讓給他),他做得很好。之后,他又把王位交給治水有功的禹。禹后來找不到傳人,他的部屬就擁戴他的兒子,所以后來他的長子就繼位。并不是大禹要把王位傳給他自己的兒子,而是因為當(dāng)時的那些臣子、部屬擁戴了他兒子,所以就變成他兒子來接這個王位,就沒有再禪讓了。
在禪讓的時代,是「公天下」的時代;禪讓停止了以后,變成夏朝,之后商湯又把夏桀給滅了,夏朝開始就都傳給自己的兒子,完全變成「家天下」的方式了。以前讀這一段歷史的時候,老師也會講這些事情,但是他們都表現(xiàn)出:「禪讓是真的嗎?恐怕是古時候的神話故事吧!」覺得怎么可能自己當(dāng)了王,會把王位交給跟自己不沾親帶故的另一個人?我們耳濡目染的觀念是:「那里會有這種事情?不可能的!」當(dāng)時對這個故事,有這樣的印象。
※佛早就降生在中國,而且做了中國的圣人
我現(xiàn)在知道,這不是故事,是真實的事情。為什么會這樣?這就是孔子在書里一直說的圣人、圣人;因為這些都是圣人嘛!所謂圣人,我們也可以說就是一個人修行修到最好的時候,也就是佛嘛!佛也可以稱為圣人。中國以前沒有「佛」的名稱,但是有「圣人」的名稱,事實上祂們都是圣人。當(dāng)你修到圣人這個階段的時候,一定就像《金剛經(jīng)》所說的離四相了;離四相,就是超越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祂已經(jīng)超越了我相啦!
變成家天下的話,不是圣人,而是一般的凡人。一般的凡人沒有超越我相,所以在我相的觀點主導(dǎo)之下,一定是要傳給自己兒子的?;蛘哒f他其實也不愿意傳給自己的兒子,他最好是自己不死,永遠當(dāng)下去;但是因為他不得不死,他要死了,那就沒有辦法,只好選擇兒子來傳。圣人的話,他已經(jīng)超越了四相,早已經(jīng)超越了我相,他不會想要傳給自己兒子,他甚至不會想一定要自己做!他沒有「我相」,所以形成禪讓政治是必然的,佛的話是必然的。
禹為什么沒有傳下去?其實他也是要找一個圣人來傳,因為當(dāng)時沒有找到圣人,所以他就沒有辦法傳,原因就這樣而已。如果他是圣人的話,他不行禪讓制度,才是奇怪的事情!我對這一段滿有興趣的。那個時候就知道,其實佛早就降生在中國,而且做了中國的圣人了??梢姺鸱ǜ袊幕年P(guān)系是非常深遠的。
※《尚書》〈皋陶謨〉:領(lǐng)導(dǎo)人必備的九德
《尚書》里面有一段叫〈皋陶謨〉,皋陶是舜手下的大臣,專管司法,執(zhí)行賞罰的工作。到了禹的時候,他還是大臣,禹就請教他,怎么做一個好帝王、好領(lǐng)導(dǎo)人?他就提出九德。王不但要要求自己,也要要求部屬;或者選人才時,就看他有沒有這九德。有三德的話,就可以被舉發(fā)來做小一點的官;有六德就可以做諸侯;至于要做帝王的話,就要有九德。這九德就是「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
「寬而栗」就是「松而緊」。領(lǐng)導(dǎo)人要既是寬松的,又是緊的。松和緊是對立的,二者要同時具備,既松又緊,這樣的情況不就是《金剛經(jīng)》嗎?松又緊這兩個這么一合起來的時候,不就是「是名」?fàn)顟B(tài)了嗎?所以領(lǐng)導(dǎo)人要具備的德就是這樣子。
「柔而立」就是「柔而挺」。柔軟的話他就會趴下來了;但是他不是趴下來的,他是挺立的。完全是柔的也不行,又是要挺的;而只是挺的也不夠,又要柔的,所以這兩個又是對立的。柔和挺是對立的,就是《金剛經(jīng)》的X和非X,合起來就是是名狀態(tài)。
「愿而恭」就是「仁而謹(jǐn)」,仁就是仁慈、仁愛,謹(jǐn)是嚴(yán)謹(jǐn)、謹(jǐn)慎;這也是對立的。一個人他是仁厚的,但又是嚴(yán)謹(jǐn)?shù)?;?jǐn)是仁的相反性質(zhì),又把它們合起來,這才是第三個德。
「亂而敬」就是「繁而律」?!竵y」應(yīng)該是繁,「敬」是有紀(jì)律的意思。我們常常好像一繁雜、一多的時候,就沒有秩序;有秩序就好像不多、就簡單了,這兩個也是對立的,這兩個對立要合在一起,就是亂中要有序。亂中有序的話,就是繁和律合在一起了。或者我們就說是「亂而序」,這個敬是序的意思,也可以。亂中有序也就是一種德相。
「擾而毅」,「擾」就是紛擾,就是有很多枝枝節(jié)節(jié)的東西──或者是要去面對枝枝節(jié)節(jié)的狀況,或者是有很多枝枝節(jié)節(jié)的點子;但是在這種狀況下,你是有固定方向的──「毅」是一個固定的、堅定的方向。當(dāng)然一個人遇到紛擾的狀況的時候,如果他不知所措的話,就不毅了。或者是點子很多,擾動了很多的人事物,擾到后來,他自己也不知道朝哪邊,方向沒有了,這就不對了。所以這兩個是相反的,又要合在一起;這樣子合在一起,這就是《金剛經(jīng)》了。
「直而溫」,「直」就是直爽、坦直。很多人很直,一下子就把人家的短處都揭露了,會把人家刺得很痛,會有這個毛病;直是好處,但是會有負(fù)面的東西。如果你是直而溫的話,很溫和的直,那就不會刺傷人。這正好又是兩個相反的,合起來變成在是名狀態(tài),就是一個德。所以這里寫的,全部都是在是名狀態(tài)。
「簡而廉」,我把它改成「簡而豐」。簡就是比較少、簡化的,豐就是比較多、豐富的;簡單中有豐富、或豐富中又有簡單,這又是兩個相反的東西。這兩個相反的東西能夠合一的話,就是一個德性。
「剛而塞」,我把它改成「剛而韌」。塞是充實的意思,一般剛硬的東西是很脆、易碎的,但是有韌的話,這問題就沒有了。當(dāng)然,這個韌本身已經(jīng)是合了,現(xiàn)在我把它改成剛而韌,剛和韌合在一起也還是「是名」?fàn)顟B(tài),當(dāng)然更好。
「強而義」,你雖然很強,但是合乎正義,那就是合理的;有些人是很強,但是不合正義,那就是霸道!小布希在伊拉克這件事情,表現(xiàn)的就是很強,但是沒有義,德不夠,缺了一德。在〈皋陶謨〉、舜和禹的時候,他們所體驗出來的這九德,全都是《金剛經(jīng)》的是名狀態(tài)。
我再補充一下,我上個月說過,《金剛經(jīng)》的是名狀態(tài)有兩個部分,一個是有相的,一個是離相的。像剛才所舉的太極圖,它的是名狀態(tài)是有相的,它呈現(xiàn)太極圖給你;它不是無相的。這里也一樣,雖然我們說不出「仁而謹(jǐn)」合起來是什么;但是它是有相的。那個相我們不太曉得怎么說它,可是它是有相的,要說又說不出來,就有這個狀況。就因為你說不出來,所以又帶有一點離相的味道,因此它里面,有相的味道和離相的味道都具備了。不像《金剛經(jīng)》里面,講到「是名」?fàn)顟B(tài),我們會特別強調(diào)它離相的部分;這個狀況不是,它是有相的、離相的都有,都在里面了。所以它的「是名」?fàn)顟B(tài)是很豐富的。
※《道德經(jīng)》里的《金剛經(jīng)》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古赃吺俏壹由先サ模骸该莱笙嘁r,善惡相惕,來往相禮,搖曳生姿,進退相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惯@個其實就是《金剛經(jīng)》,但是它是用另外一個方式呈現(xiàn)的《金剛經(jīng)》。如果用《金剛經(jīng)》的句型來呈現(xiàn)的話,應(yīng)該說「天下皆知美即非美,是名美」、「天下皆知美之為丑,是名美」。但是他不這樣說,他說:「天下都知道這個是美,都認(rèn)為這個才是美,那就不美了?!顾梅疵娴谋憩F(xiàn);但是這樣子的反面表現(xiàn),也是《金剛經(jīng)》。《金剛經(jīng)》里面,我們并沒有這樣子的句型,但是這個意義是有的;所以老子《道德經(jīng)》就含有《金剛經(jīng)》的另一種句型。這個句型就是:「你認(rèn)為這個是美,大家都認(rèn)為這個是美,大家都朝向這個方向去努力,讓它愈來愈美。那個愈來愈美啊,就不美了,就變丑了?!挂馑季褪沁@樣子。
他所呈現(xiàn)的都是真的,真的是這樣子;舉個最典型的例子:纏小腳。中國在宋朝的時候,就開始有纏小腳的習(xí)慣,原始動機就是為了追求美。其實這樣的美,不是在中國才有,在西方也有。你看!他們跳芭蕾舞,都是把腳裹得緊緊的,然后用腳尖來跳;用腳尖著地,來練這個功夫。其實這個跟中國古代要纏小腳的原因是一樣的,只是中國做得更徹底──從小就把你纏起來,不讓腳長大,就是一個小腳。真正目的是為了美,但是美了一千多年就變丑了,丑得不得了的丑!
小時候我看過我外婆的小腳,真的又臭又丑,好丑哦!我外婆在浙江,浙江在中國是比較富庶的地方;我祖母住在廣西,廣西是比較貧窮的地方。我祖母是要種田的,所以他們那里沒有纏小腳;不但沒有纏小腳,還打光腳。我外婆一提到我祖母,她就語帶輕蔑地說:「?。∧莻€大腳婆。」所以她對她那個又臭又難看的小腳是頗感驕傲的。當(dāng)時她們?yōu)槭裁匆p小腳?那時的父母親不得不給孩子纏小腳,因為不給孩子纏小腳的話,以后長大了,大腳是嫁不出去呀!一生的幸福都沒了!就是忍痛也要給你纏,這就是美之為美的結(jié)果。
大家都認(rèn)為這才是美,你沒有這樣子不行,所以大家就來做。做了一千多年,就變成這樣。我們現(xiàn)在的人會覺得這是很丑的,這是很真實的例子,告訴你「美之為美,斯惡已」是真的。那大家會想:「大概只有纏小腳這件事情吧!也只有古代的人才會干這種愚蠢的事啦,現(xiàn)在的人已經(jīng)都很開明了,不會干這種事了,這一類的事情都沒有了?!拐娴亩紱]有了嗎?其實還是一樣存在的啦!現(xiàn)在不是為了美,我們會做一件事情:眼皮這里開一刀──割雙眼皮嗎?這開一刀怎么叫做美呢?那是傷殘啦!此外,胸部還要墊一些什么──隆乳,那也是傷殘!開了刀、填東西進去,經(jīng)過傷殘的,怎么叫美?所以不只是古代的人,現(xiàn)在還是一樣的。雖然這是老子《道德經(jīng)》里講的,但是我認(rèn)為這就是《金剛經(jīng)》?!督饎偨?jīng)》講的是真里,真的是這樣子。
大家會想,大概只有「美之為美」這個地方有問題。那我們再看看下面一句:「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惯祝可埔彩沁@樣?如果是《金剛經(jīng)》的句型來表達的話,就是「善之為惡,是名善」,它現(xiàn)在呈現(xiàn)出的是「善之為善,就不善了」。有沒有真實的例子?有啊,你想,我們讀書不是一件善事嗎?大家都認(rèn)為是善事,要讀?。∮绕湮覀?nèi)A人,其實不只華人,日本人也一樣的,要讀書,讀到后來,還要去補習(xí);而且從幼稚園就開始讀了。
原本讀書是為了增長智慧;現(xiàn)在讀書不是,是增長分?jǐn)?shù),沒有增長智慧啊!現(xiàn)在是為了增長分?jǐn)?shù)、增長文憑、增長證書。各種證書都一樣,很多人有駕照,但是不會開車,不敢開車、不敢上路,這樣的人都有。這樣就已經(jīng)不善啦!大家都認(rèn)為讀書就是善,這么一努力讀、讀、讀,都變質(zhì)了。天下的事情全是這樣子,「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惯@個部分,也就是《金剛經(jīng)》。
再看下面,「有無相生」,有和無是對立的,無會生有、有會生無,有無會相生?!鸽y易相成」,有難有易,就會完成事情。所以這個生,就是有無的合;這個成,就是難易的合。這個合是有相的,不會像離相的那個,有點難以捉摸。這有很清楚的相呈現(xiàn),它們的合相,就是是名狀態(tài)的有相部分。
「長短相形」有長有短,就可以比較,比較又是它的合。「高下相傾」,有高有下就有傾,就有往上傾、或者往下傾的那種狀況,或者有往上仰、往下俯看的情況出現(xiàn)?!敢袈曄嗪汀刮覀?nèi)绻栌卸?、三部的話,不是只有一部的唱,合音就會出來。那個合音就是不同的音聲在和,是在是名狀態(tài)?!盖昂笙嚯S」,有前有后就有跟隨的狀況出現(xiàn)了。這就是他們合在一起,兩個東西融在一起的時候,它的是名狀態(tài),這個是名狀態(tài)是有相的?!该莱笙嘁r」,有美、有丑就有一個襯托的關(guān)系;「善惡相惕」,有善有惡,就會給人生出警惕。「來往相禮」,如果我們送東西,有來有往的話,禮就生出來了,這些都是合。
「搖曳生姿」這是普通的成語。比方說,跳雙人的芭蕾舞,他們這樣搖來搖去,就生出優(yōu)美的舞姿了。事實上,這一段,我沒有辦法寫出句子來,但是狀況是有的,大家可以感覺得到。如果跳芭蕾舞沒有音樂就很無聊,如果芭蕾舞配上了音樂,唉呀!真是美得不得了,那種美感就是他們的合,就是他們的是名狀況。就像雙人的冰上芭蕾舞表演也一樣嘛!蘇同修幫我創(chuàng)了一個句子,她說:「樂舞合韻」。不錯!樂就是音樂,舞就是舞蹈;合就是合起來,韻就是韻味,樂舞合韻這個狀況也是。然后「進退相讓」,這個我想就不用再解釋了?!笓u曳生姿」、「樂舞合韻」這些都是呈現(xiàn)了合相,我想,我們大家都有經(jīng)驗的。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圣人因為知道這些名相都是相對而有,因此應(yīng)付萬事就是無為,也不以言詞而教化眾生;如同天地生萬物,從來沒有辭而不做的?!干挥小?,天下萬物這么生出來,也沒有據(jù)為己有?!笧槎皇选?,我有為,我做了一些事情,但是也不自恃其能;不會因為這是我做的,就要把持。這里都是《金剛經(jīng)》,「生而不有」是,「為而不恃」也是。
「功成而弗居」有功勞也不占有,這又是《金剛經(jīng)》;「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因為他不占有,所以就不會丟掉。比如說,一般人建了一個大功,為了這個大功勞,會爭功說:「這是我的功勞」他不爭功勞,他不會居功。當(dāng)你真的做到不居功的時候,你想把功勞推掉還推不掉,丟也丟不掉的。因為不居,所以就不會失掉。這個狀況,不就是《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說,度了多少多少眾生,實在一個眾生都沒有度;講了什么什么,實在都沒有講;做了什么什么,其實也沒有做。這就是「功成而弗居」。「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埂阜蛭ǜゾ印咕鸵驗槟悴痪庸?,種了好多好多福德,但是都沒自認(rèn)有福德;福德是沒有的,那就不居了。「是以不去」,所以你去不掉,就是《金剛經(jīng)》說的福德無量無邊。這一段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覺得你有功勞,你的福德就不多了;因為福德是沒有的,所以才說福德是無量無邊,多得不得了。「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顾v的還保守一點,只是丟不掉;《金剛經(jīng)》講的更多,因為沒有,所以不居,所以多得得不得了。到這里都是《金剛經(jīng)》。
這樣看來,我們就知道,中國古書里面,《金剛經(jīng)》多得不得了;這個東西,在我們的古典書籍里面,早就呈現(xiàn)了。從這里我們就更可以確認(rèn)一件事情:「佛」這樣的圣人早就到中國來了,《金剛經(jīng)》的內(nèi)容早就在中國出現(xiàn)了,不是先到了印度,然后才從印度傳到中國來;傳過來的,只是「佛」的名稱、《金剛經(jīng)》的名稱而已。所以,這些名稱倒是從印度再傳到中國的;至于本質(zhì)話,中國早就有《金剛經(jīng)》了,這是我對《金剛經(jīng)》的解讀。
我把《金剛經(jīng)》弄清楚了以后,我就知道,不是一定要寫上《金剛經(jīng)》幾個字,我才知道它是《金剛經(jīng)》。就像我已經(jīng)知道蘋果了,并不是要看到「蘋果」這兩個字,我才知道是蘋果,根本不需要呀!任何蘋果,只要一出現(xiàn)我就知道,這是蘋果嘛!所以我看《金剛經(jīng)》,不是從文字上看,是從本質(zhì)上看。從本質(zhì)上看的話,中國古典的書里面,到處都充滿了《金剛經(jīng)》,而且他們表現(xiàn)的方式還更加豐富。有關(guān)中國古典書籍里面的《金剛經(jīng)》,我們就講到這里。接下來,我就來說明一下,在我們?nèi)粘I罾锩?,到處充滿的《金剛經(jīng)》。
※日常生活里面,到處充滿的《金剛經(jīng)》
我們生活里面,到處都充滿了《金剛經(jīng)》,最常見的一個狀況就是大家常說的:「吃虧就是占便宜」。這句話就是《金剛經(jīng)》。這句話是再平常不過了,大家常常聽到;自己可能也常用。尤其在吃了虧以后,要安慰一下自己:「??!吃虧就是占便宜。」這是最常說的。事實上,吃虧是會占便宜的,這是真的?!溉淌яR,焉知非福」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它就證明了吃虧就是占便宜!我想這個情況應(yīng)該是大家都體會過的,但是你們可能不會知道,這個就是《金剛經(jīng)》。聽我這樣講過以后,你就知道《金剛經(jīng)》實在很平常!
「失敗為成功之母」也是《金剛經(jīng)》。這不是《青年守則》嗎?這句話沒有人不知道吧?只要讀過書的人都知道。不過大家可能不會當(dāng)真,認(rèn)為《青年守則》,好像是鼓勵失敗的人,不要垂頭喪氣,要發(fā)憤圖強,以為只是這樣的目的。不是哦!它是真的。大家只要看最近很紅的一本書──《富爸爸窮爸爸》,那位作者說,他的富爸爸在他十歲的時候,就跟他講;以后你們要經(jīng)營企業(yè)一定會失敗三次,第四次才會成功。他以后還真的失敗了三次,第四次才成功。
書上說最好在年輕的時候先失敗,不要等到老了以后才失敗,否則會很辛苦;更不要先成功后失敗,那就變成「成功是失敗之母」的范例,那也很辛苦了。他還特別講了,為什么要失敗三次?他說:「經(jīng)營企業(yè)的訣竅,你去上什么MBA、什么課程,都學(xué)不到。真正在什么時候才學(xué)到?失敗的時候?!挂驗槟闶〉臅r候,才會痛定思痛,徹底的反省,把問題找出來、改正過來。也把自己的優(yōu)、缺點弄清楚,這樣才會有后面的成功。如果你沒有找出自己的缺點,或者經(jīng)營企業(yè)的訣竅,方法沒有學(xué)到,那是不會真正成功的。
有人少年得志,一開始就一帆風(fēng)順;但是這樣成功的人,后果都很危險。為什么呢?他成功可能是運氣。就像上次,美國不是有所謂的科技泡沫、網(wǎng)路泡沫;在那之前,科技業(yè)是隨便做隨便賺,好多人發(fā)財;后來泡沫一破,全都慘了。當(dāng)中有一個人,少年得志,白手起家,起先賺了四億美金;泡沫一破,賠了四億美金,賠的時候,他四十歲。四十歲之前一帆風(fēng)順,而且到處跟人家講述成功之道。后來人家就問他:「你這么成功的人,怎么后來會失???」他說:「就是因為太成功?!顾浴赋晒槭≈浮梗@句話也是真的。這不就是《金剛經(jīng)》嗎?這就是《金剛經(jīng)》。
還有一個例子,孔明對孟獲七擒七縱,擒就是抓起來,縱就是放掉嘛!所以「擒就是縱,是名擒」,七擒七縱之后,那個「是名擒」可厲害了,從此孟獲對孔明服服貼貼,不再作亂;不只如此,苗族對整個漢族,從此就沒有作亂過,到現(xiàn)在一千多年,一擒就擒了一千多年啊!這是什么?《金剛經(jīng)》呀!這樣的東西,是不是只有中國才有?現(xiàn)在看起來,西方也有;也許西方是從中國學(xué)去的也不一定,那就不知道了。
企業(yè)管理有一位大師Michael Hammer,他本來是學(xué)物理的,后來成了企管大師;他寫的《企業(yè)改造》一系列書,里面就講到:「最好的管理,就是管即不管?!故裁唇凶觥腹芗床还堋梗烤褪悄隳茏屇愕膯T工和干部,他們自我管理,那就是管即不管。管即不管的是名狀態(tài),就是自我管理。這個「自我管理」有沒有人做到?有人做到呀!部屬及員工都能夠自我管理,那就不用管了;但是有辦法讓員工和干部能夠自我管理,這才是本事,才是最高明的!這個「管即不管」是什么?是《金剛經(jīng)》!可見得西方也有。
這些事例可說俯拾皆是。佛經(jīng)里面有、中國古典的書里面有、日常生活里面有,當(dāng)然禪宗里面也都有,那我們就可以知道,到處都有《金剛經(jīng)》的。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信即不信,是名信」,你要信到不信,才是真正的信。這也是《金剛經(jīng)》,這個《金剛經(jīng)》其實大家都在用。我舉一個例子,就顯現(xiàn)大家都在用。就舉我自己好了,譬如說,我姓梁,我到底要不要相信我姓梁?哪一天,我說:「我要相信我姓梁?!鼓蔷驮愀饬耍业纳硎烙袉栴}了嘛!對不對?我現(xiàn)在沒有這個問題,對于我姓梁,我已經(jīng)信到不用信了。我還需要相信我姓梁嗎?我不需要相信,沒有要相信的需要呀!當(dāng)你有「要相信」的需要時,其實是有問題的。
這個狀況大家都有,你們對自己姓什么,會覺得有需要:「唉!我要相信我姓X」,有這個需要嗎?沒有嘛!所以你們都已經(jīng)處在「信即不信是名信」的經(jīng)驗里面。你們對這件事情,是有經(jīng)驗的呀!你對這個事情有經(jīng)驗,就是對《金剛經(jīng)》有經(jīng)驗、對《金剛經(jīng)》的「是名」?fàn)顟B(tài)有經(jīng)驗。所以大家不是沒有經(jīng)驗,只是你沒有注意到而已。
對于要相信、不相信,我們常常會有這個問題的。尤其在你的一些親戚、或朋友要向你借錢。你心里想:「唉喲!他到底會不會還?借了以后,他到底會不會還?」但是又有朋友、親情的壓力,不借不行;可是借又不放心。這個時候,你自己就會下一個決定:「??!我先相信他會還好了?!箤Σ粚??有這個狀況嘛!不得不借的時候,心里面其實是有疑慮的。這種狀況借出去的錢,多半是不會還的。只有在你根本就想:「我借你,還不還無所謂。」這樣,還的機率才高。因為你沒有疑慮呀!所以我們什么時候才要信?都是有疑慮的時候,才需要用到信。
什么時候是信呢?就是你能夠信到不需要信了,那個時候,就是沒有疑慮;沒有疑慮的時候,就是「是名信」的狀態(tài)。日常生活的這些事情,在在都顯現(xiàn)《金剛經(jīng)》是無所不在的;事實上你也在用,你也處在《金剛經(jīng)》的「是名」?fàn)顟B(tài)。比如說,你看芭蕾舞時,「樂舞合韻」那種美感生出來,那就是《金剛經(jīng)》的狀態(tài);那種滋味,大家都嘗過呀,所以這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預(yù)告:十二月份要講《金剛經(jīng)》與《金剛經(jīng)》中的四相,以及讓大家學(xué)《金剛經(jīng)》真言。十二月份的講座講完以后,有關(guān)《金剛經(jīng)》的部分就算結(jié)束了。
【現(xiàn)場問答】
問:我對《金剛經(jīng)》略有研究,但是這樣子,如何能夠透徹生死,了解生命究竟呢?
師:如果你能夠透徹去體驗《金剛經(jīng)》的話,那么你對生死就會透徹了解,生命就會究竟。這是要實踐的,實踐了就會;沒有實踐,是不會有作用的。
問:對小孩的管教問題很煩,如何要管即不管,可否舉實例說明。
師:你能夠促使小孩或?qū)W生能夠自我管理,那就不用管了;如果促不成,你還是要管他?;蛘吣氵€沒有促成,在促成的過程中,還是要管、要教導(dǎo)。
但是我覺得,你自己本身有個問題;你覺得管教問題很煩,你先要面對你自己的煩惱。把你自己的煩惱解了,你才有辦法去面對小孩的管教問題;如果你對自己的煩惱解不了,這個問題是解不了的。
問:請問古代中國幾位圣人,是否也是佛菩薩來示現(xiàn)的?
師:是,是佛菩薩來示現(xiàn)。
問:感謝梁師精辟的開示,真是讓人耳目一新,而且佛教與中國的淵源是這么的深,這是否就是佛法將會在中國大興的原因?
師:對,這是原因之一。
問:請問,依老子的《道德經(jīng)》來看,老子是否有悟自性?是否跟佛教是相同的?
師:老子有悟自性,但是不見得完全的悟法性;所以跟佛教是相似,還不到相同。
問:微塵非微塵是名微塵,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等等,由各種名相進入是名狀態(tài),都是一樣的嗎?
師:不一樣,只是句型一樣。念這樣子的句型,光是念不夠,是要實踐的;做到才能進入「是名」?fàn)顟B(tài),沒有做到只是文字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