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惜福,千萬不要把福報兌換成吃喝玩樂
《朱子治家格言》:
廚中有剩飯,路上有饑人
物理學(xué)上有能量守恒定律,這個定律在福報上也有用到。
紀(jì)曉嵐講到案例,兩個婦女,生辰八字都相同,按理來說福祿是相同的。但一個人嫁給了豪門,有錢,一個嫁給了貧窮人。
有錢的女的年輕時都很風(fēng)光,到了晚年,卻落下了雙目瞎的毛病,老公病逝,晚景一般。
那貧窮女的,一輩子勞碌,沒有享受多少福報,但晚景卻很好??梢?,這個福報的能量是守恒的。
好比說來到這個世界,帶來這么多福報,你要是提前享受,消費了,透支了,那老年沒有福報,就很凄涼。那要是慢慢的用,不享受,這個福報仍然存在,不會消失,晚年也能用得到。
所以縱然有福報現(xiàn)前,也要珍惜。防止提前把現(xiàn)前的福報用完了。
比如在城市里,富人吃的很好,起居還有傭人。但往往身體不好。因為福報都通過吃,通過別人的服務(wù),給消耗完了。那有些農(nóng)村人,一輩子勞作,到了晚年還要勞作,看起來是辛苦命,但身體偏偏健康。你看他沒有福報嗎?其實是福報存在健康的身體里了。
天地之間,最為寶貴的還是身體啊。補品再好,不如胃口好。車再好,不如雙腳自由健康好。
身體的健康是大福報。福報可以存在身體上,可以變成錢,變得吃的穿的用的。
很多人吃越多東西,色身越不健康,都是因為福報被吃消耗了,那身體怎么健康呢。人吃多少東西,都要珍惜,不要透支。沒有大福報,偏偏享受,這時就是透支,把未來的拿來用。甚至把身體的健康拿來換。
古人講的,消減福報,有福報的人,減少福報。沒有福報的人呢,就減少壽命。人沒有福報了,壽命就少了。用壽命去換成自己享受的東西。你看,這也是能量的守恒和轉(zhuǎn)化。
那以后看到人享受福報,也不要羨慕嫉妒,更不要去學(xué)。應(yīng)該要學(xué)習(xí)人們怎么珍惜福報。福報跟上來了,色身才能健康,以后智慧才能開發(fā)。
千萬不要把福報兌換成不必要的吃喝玩樂。太消損了。
現(xiàn)在講一個公案,作為參考。
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有一年冬天,她給兒子做棉衣,家里本來有絲棉,她把絲棉賣掉換成棉絮。
了凡先生問她:“家里有絲棉,為什么要換成棉絮?”
她說:“絲棉太貴,賣了可以把錢送給別人,反正用棉絮也一樣可以保暖?!?br/>
了凡先生聽了很高興,因為這樣做就不愁孩子將來沒有福!
再來看反面例子:
古時候,有戶富人在孩子滿月時,請客大擺酒席,殺了許多生命。之前,有位算命先生給孩子算命,說他一生的命運如何如何好??墒呛⒆踊畹絻蓺q半就死了,富人埋怨算命先生,本來以為他算命很準(zhǔn),為什么這次沒有算對。
后來遇到一位有道高僧,高僧說他“折福太深,福盡而死”。
宋朝的范仲淹讀書時,心中念念想著救濟(jì)他人。
后來他作了宰相,把自己的俸祿全部拿出來購置義田,贍養(yǎng)一個家族幾百戶的貧寒之家。
他的幾個兒子請求他買一所園宅,他說:“京城里的大官園林很多,主人也不能經(jīng)常去游園,誰會不準(zhǔn)我去游他們的園林?何必要自己有花園才能享樂呢?”
范仲淹晚年把自己的住宅改為天平寺,用來興崇三寶。他的幾位公子共用一件好的衣服,外出時輪流穿著。
范仲淹出將入相數(shù)十年,所得俸祿全部用來布施周濟(jì)別人,所以死的時候連喪葬費都不夠,而他的四個兒子都做到公卿的官位,個個能繼承父志,舍財救濟(jì)他人,因此范家的曾孫輩也極為發(fā)達(dá)。
有人說:我自己賺的錢我自己花,不把錢花光享受,不是白賺錢了嗎?
比如一個農(nóng)民對著糧倉想:這是我自己種的糧食,當(dāng)然應(yīng)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嗎?這顯然是愚人自絕后路的做法,不為明年留下種子,最后只會餓死而已??梢?,不顧及后果的過分享受,將會耗盡福報,給自己的未來和后世帶來無量的痛苦。
自己的生活可以過得清苦一點,省下來的錢讓別人實用,有這樣的善心將來才能利益無量眾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