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今生最終的那一天可以坦然面對,該從何處入手?
學佛的人,都知道無常的道理。無常就是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但是明白了無常的道理,很多時候,卻并沒有升起無常實相,沒有意識我們的生命又是多么的脆弱和短暫,時間在多么快地飛逝。
而我們修行人又需要種下多少的實相功德,做出多少的努力,才能和累生累世的業(yè)力相對抗。心境、證境需要有多么大的提升,才能達成了生脫死這個目標。而世間上短暫的快樂,這個讓人沉湎的敵人,會很快、很容易就把無常的心境一下子覆蓋,讓我們又醉迷在了世間法中,執(zhí)著于要怎么賺錢,怎么事業(yè)發(fā)展,怎么又學好佛法還要做好世間法,乃至把孩子培養(yǎng)出來,去繼承自己的家業(yè)……亦沒想到在做這些事,想這些問題的時候,又少活了那么長的時間。
時間不會回頭,人生沒有如果,多少的悔不當初、多少的幡然醒悟都已經(jīng)沒有了回旋的余地,難道我們也要步蕓蕓眾生蹉跎一生的后塵嗎?如此等待我們的將會是什么?難道我們真的無畏輪回的痛苦、無畏三惡道的痛苦嗎?
努力回想我們的生命在花開花謝四季往來中已經(jīng)走過了多少歲月?在匆促的歲月里我們有多少快樂無憂?多少光陰似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遺憾、煎熬、失落中度過,甚至被彷徨無助和絕望碾壓過,可以說遠離了佛法的修持,無論怎樣的人生到頭來都是一個下場,沒有光明可言,如此我們又何苦緊執(zhí)不放呢?
當然我們生活在紅塵中,不可能脫離俗世塵勞,但既然選擇了學佛修行,就不應該停下學佛修行的腳步,認清學佛與俗事的主次,不被塵俗雜事所牽染,以一顆真正尋求解脫的心和真誠的愿力來對抗我們無始的業(yè)力,以此心態(tài)看淡世間,孜孜不倦求解脫。
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警惕自己不要在塵俗雜事中被牽引,還要深刻體悟“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深意,理解什么叫行住坐臥都是修行?什么叫世間法就是佛法?
個人淺見理解,修行修的是點點滴滴。包含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思維升起,一個知見的產(chǎn)生,是不是都依《極圣解脫大手印》和《什么叫修行》去做了。要想把自己修的干干凈凈,一塵不染,符合凈土的標準,只有在紅塵里摸爬滾打,對境修習來審查,否則怎么知道自己心境和行為的進與退呢?
修行不是靠讀誦萬遍經(jīng)文或者靜坐觀想出來的,是靠學懂法義之后,依教奉行,實際行持做出來的。所以,在我們明白無常,恐懼無常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放下世俗的牽絆,一心用在學佛上,專注在修好行上,讓修行路上的瑣事變成鍛煉我們的魔,感恩這些魔,來成就我。在與魔過招的過程中,我已不斷提升了自己。告訴自己,我絕不會被魔所染,被他戲弄迷惑、被他拖著走浪費時間,或生出各種我執(zhí);相反,我會生出與魔過招,戰(zhàn)勝魔,其樂無窮的法喜覺照,如此不斷熏習,我們才有可能打敗無常,跳出無常的軌道。
紅塵俗世,奔赴在無常路上的一切都不過是一場終將消逝的煙云。正如《桃花扇》里的名言“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所以紅塵俗世里沒有什么是我們能緊緊抓住的,除了珍惜有限的時光,珍惜難得的法緣好好修學,我們別無選擇。
時光不會倒流,無常中的我們,余生禁不起等待,為了在今生最終的那天,我們可以坦然面對,同修們,升起正念,抓緊時間努力精進吧。
撰文:聚沙成塔
編輯:向陽花、籬菊半開
(以上內(nèi)容僅代表筆者的個人學佛知見,一切法義應以佛陀說法為準。)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嚴守五戒,行持十善,常念禮拜南無觀世音菩薩?。。?,恭敬念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六字大明咒》、《大悲咒》,增益?;?,健康長壽,平安吉祥!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