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自由
可是,沒料到剛踏進大殿,左側突然跑出一個人,正好與朱友峰撞個滿懷,將他捧著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滿地的水果忍不住叫起來:“你看!你這么粗心,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得給我一個交待!”
那個人名叫李南山,他非常不滿地說:“撞翻已經(jīng)撞翻,頂多說一聲對不起就夠了,你干嗎那么兇???”
朱友峰十分生氣:“你這是什么態(tài)度?。孔约哄e了還要怪人嗎?”
接下來,兩個人互相咒罵起來,互相指責的聲音很大?!?
廣圄禪師正好經(jīng)過這里,問明原委后,說:“莽撞地行走是不應該的,但是不肯接受別人的道歉也是不對的,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為。能坦誠地承認自己過失及接受別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舉止。”
停了片刻,廣圄禪師又說:“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協(xié)調的生活層面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在社會上,如何與親族、朋友取得協(xié)調;在教養(yǎng)上,如何與師長們取得溝通;在經(jīng)濟上,如何量入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養(yǎng)夫妻、親子的感情;在生活上,如何使身體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夠如此才不會辜負我們可貴的生命。想想看,為了一點兒小事,一大早就破壞了一片虔誠的心境,值得嗎?”
聽到這里,李南山先說:“禪師!我錯了,實在太冒失了!”他說著便轉身向朱友峰說:“請接受我至誠的道歉!我實在太愚癡了!”
朱友峰也由衷地說:“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該為點兒小事就大發(fā)脾氣,實在是太幼稚了!”
佛經(jīng)中有句話說:“佛印的心寬遍法界,即心即佛。”這句話是號召僧眾要懂得寬恕,這樣才能具有佛心,證得佛果。關于寬恕,有位作家說:“當一只腳踏在紫羅蘭的花瓣上時,它卻將香味留在了那只腳上?!?
寬恕別人,這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真正地實施起來卻并不容易,尤其是寬恕別人的過錯,這更加困難。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人終究是感情的動物,既然每個人都要受到感情的制約,那么當別人對自己犯了過錯為什么還要寬恕于他呢?乍聽之下,這也不無道理。但是問題在于,我們畢竟要在社會上生存,要經(jīng)常與別人打交道,如果僅是抓住別人犯錯的小辮子不放,又如何與別人樹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呢?
道理雖然如此,但是要真正地做到對別人的過錯多加寬恕,還需要我們樹立一種良好的心態(tài),并在這種心態(tài)的支配下作出正確的選擇。當一個人選擇了仇恨,那么他將在黑暗中度過余生;而一旦一個人選擇了寬恕的話,那么他就能將陽光灑向大地。古語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對一個人在無意中犯下的錯誤,你為什么不能加以寬恕呢?
當你的心靈為自己選擇了寬恕別人過錯的時候,你便獲得了一定的自由。因為你已經(jīng)放下了責怪和怨恨的包袱,無論是面對朋友還是仇人,你都能夠報以甜美的微笑。禪中常講究緣分,在眾生當中,兩個人能夠相遇、相識,那便是緣分。當你因為仇恨而與別人相識,不可否認的是,在你的心里已經(jīng)牢牢記住了對方的名字,如果你因為整天想著如何去報復對方而心事重重,內心極端壓抑,那么倒不如放下仇恨,寬恕對方?;蛟S,因此你可以多一個可以談心的好朋友。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多一份寬恕,你就能多一位朋友。
學會寬恕別人的過錯,就是學會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遠讓你的心靈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寬恕卻能讓你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解放。寬恕別人的過錯,可以讓你的生活更輕松愉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