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貌隨心變
貌隨心變
莆田林生霈言:聞泉州有人,忽燈下自顧其影,覺不類己形。諦審之,運動轉側,雖一一與形相應,而首巨如斗,發(fā)鬔鬙如羽葆,手足皆鉤曲如鳥爪,宛然一奇鬼也。大駭,呼妻子來視,所見亦同。自是每夕皆然,莫喻其故,惶怖不知所為。
鄰有塾師聞之,曰:妖不自興,因人而興。子其陰有惡念,致羅剎感而現形歟?其人悚然具服,曰:實與某氏有積仇,擬子刃其一門,使無遺種,而跳身以從鴨母。(康熙末,臺灣逆寇朱一貴結黨煽亂。一貴以養(yǎng)鴨為業(yè),閩人皆呼鴨母云。)今變怪如是,毋乃神果警我乎!且輟是謀,觀子言驗否?是夕鬼影即不見。此真一念轉移,立分禍福矣。
【譯文】
莆田林生霈說:聽說泉州有個人,忽然發(fā)現自己映在燈光下的影子越來越不像自己,再仔細觀察,自己的身體一舉一動,影子也隨著舉動,倒是很和諧。只是那影子頭大如斗,頭發(fā)蓬亂,像個羽毛車蓋;那手和腳的樣子都鉤曲著,看上去好像鷹爪子。他越看越覺自己像個奇形怪狀的惡鬼。此人嚇得失聲大叫,呼喊他的妻子出來觀看,妻子所看到的影子和他看到的完全相同。從此以后,每當夜間燈下,他的影子都呈現這種形象,又想不出是什么原因,弄得他惶惶不可終日,不知如何是好。
他有位鄰居,是個私塾先生。這位先生得知此事之后說:妖怪不會無緣無故變現,必足因人自招。大概你的心里存在著某種惡念,以致羅剎鬼乘機附在你身上現形,你仔細想想,有這種因素沒有?
此人聽了,現出恐懼的神色,并且很佩服這位老先生的見識。就坦誠地說:不錯,我和某某人積有冤仇。我總是在想,有朝一日把他全家殺盡,叫他斷子絕孫,方解心頭之恨。然后我便逃到臺灣去投靠朱一貴。如今,我的身影起了這樣的現象,這可能是鬼神對我的惡念發(fā)出的警告!從今以后,我堅決斷了這個惡念,看看你的這個猜度靈驗不靈驗?就在這天晚上起,此人的身影又恢復了正常。這可真是意念一轉,立分禍福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