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無相的一點體會
guiyidizang,2007
"相"就是我們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獲得的對外境的感受. 但眾生對外界的感受要受到各種因緣條件的限制. 所以, 每個眾生對外境都有自己不同的認識. 比如有些動物由于生理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 它能看到波長更寬的可見光. 那么在它眼中的世界的顏色和我們?nèi)丝吹降木筒灰粯? 又比如蝙蝠, 它對光幾乎沒感受, 但耳能聽到超聲波. 那么它的世界就是聲的世界.
我們看到樹葉是綠色的. 但這個綠色是要很多因緣才能顯現(xiàn)的. 比如, 沒有光照到葉面上, 你就不會看到它是綠色的. 所以, 樹葉本身沒有"綠色"這個特征, 這個特征只是我們對它的一種感覺而已. 同樣, 我們看一棵小草, 覺得它很小. 可是如果一只螞蟻來看, 這棵小草就是它眼中的大樹. 人看到糞便會覺得污穢, 可蛆蟲或屎克郎看到, 會認為是美好的食物.
所以事物本身并無好壞美丑長短高下之分. 分別是由眾生的心產(chǎn)生的. 眾生心中的種種影象也受種種因緣條件的限制. 因此, 只要有具體的相存在, 那這個相一定是有局限性的, 一定只是反映了事物本來面貌的很少一部分信息.
那你會問: 事物的本來面目, 即實相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回答是"實相無相". 因為你一旦想去追求一個形象, 就必然會去用我們已經(jīng)有的更種觀念和認識去描述去形容. 而這些已有的經(jīng)驗本來就不是真實的, 又落在"以幻描幻"的圈子里了.
所以, 世界本來就是心中的世界. 離開覺受根本談不上世界. 所謂實相也是心中妄想而已.
凡所有相, 定非實相. 實相
盡管實相不可得, 盡管我們凡夫的覺受都是幻象. 但是, 我們的覺受的虛幻性也并非你腦袋里所幻想出來的虛無的感覺. 我們的見聞覺知, 也恰恰就是實相的一種體現(xiàn)而已. 也就是"色即空,空即色"的道理.
知道了這些, 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就會轉(zhuǎn)變. 知道了這些, 就知道一切境界都是因緣所生, 沒有真實的體相可得. 所以當(dāng)我們處于壞的境界時, 你會覺得"其實也沒那么壞". 處于好的境界時, 你會警惕地告誡自己"其實也沒那么好". 對各種境界也不會過分貪求, 因為你知道各種境界是虛幻的, 并非本來面目.
知幻即離, 離即菩提. 也無漸次.
我只是談點感受, 希望各位師兄指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