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dá)真堪布:若是沒有菩提心的攝持,所行善法都是輪回的因
僅思利眾生,福勝供諸佛,
何況勤精進(jìn),利樂諸有情。
“僅思利眾生,福勝供諸佛”:僅僅在心里想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想給予一切眾生安樂,想為了救度眾生發(fā)誓要成佛,這個功德、福德比供諸佛還大。將整個世界裝滿各種珠寶,供養(yǎng)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個功德、福德非常大,非常不可思議!但是僅僅心里想了一下,或者是有這樣一個想法,也可以說是發(fā)愿菩提心,這個功德、福德遠(yuǎn)遠(yuǎn)超過剛才供養(yǎng)諸佛的功德、福德。
佛陀在《三摩地王經(jīng)》中講:“俱胝那由他剎土,所有無量諸供品,恒時以此供圣士,不及慈心之一分?!薄熬惚x那由他剎土”,指這些盡虛空,遍法界,清凈、不清凈的佛剎。“所有無量諸供品”,這么大的容器里裝的都是各種珍寶,各種珍貴、稀有的供品?!昂銜r以此供圣士”,時間不是百年、千年,而是恒時,以此供養(yǎng)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笆ナ俊敝阜鹜印!安患按刃闹环帧?,也比不上一瞬間的慈心或愿菩提心。為了利益眾生而欲求佛果的這樣一個發(fā)心,其福德和功德遠(yuǎn)遠(yuǎn)超勝前者??梢?,慈悲心多重要,菩提心多重要啊!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做一些形式上的善法,根本不去發(fā)菩提心。我們做供養(yǎng)、做布施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但若是沒有菩提心的攝持,都是有限的、有漏的,都只能得到世間暫時的一些利益而已,根本不能成為解脫的因,不能成為成佛的因。若是發(fā)了菩提心,哪怕一剎那的善根,也是解脫的因,也是成佛的因。不一樣啊!石頭再多,再大,也是石頭,不能成珍寶,也不能用來做裝飾;而黃金就不一樣了,雖然只是一克黃金,那也是黃金,也屬于珍寶,可以用來做裝飾。
也許有些人還不明白:“不可能吧?
大家做供養(yǎng),做布施,做懺悔,修忍辱,這都沒有錯,這都是要做的,但是都要有菩提心的攝持,這很重要。有菩提心的攝持,這些才能成為解脫的因,才能成為菩提的因。我們每天上早、晚課,每天聞法、修法,每天上供下施、懺悔、修禪定,有沒有菩提心的攝持?若是沒有菩提心的攝持,這些都是輪回的因,始終還是煩惱。
是否有菩提心的攝持,結(jié)果差距很大,這個差距是本質(zhì)上的差距,就像石頭和黃金,石頭再多也比不了黃金。若是相續(xù)當(dāng)中沒有生起菩提心,即使行持的善法再多,所積累的福德再殊勝,也沒有多大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