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世間百態(tài):佛陀孝順父母
佛陀孝順父母
釋迦牟尼佛是絕對孝順父母的。佛經(jīng)上記載,佛要出家,父親不準(zhǔn),要他討了太太才可出家,他只好順從。娶一個不行,要娶兩個,他也照辦。后來還要為他家生個兒子傳宗接代,也同樣沒有違背父王的旨意。到最后,一切要求做到了,他父親再也沒有話說了,佛這才在夜里離宮出走,到各處參訪明師,探求人生真諦。后來,佛的父親過世,佛親自回來舉喪,一定要親自為自己的父親放入棺木中入殮,然后和他的兒子羅侯羅、堂弟阿難、難陀四人,將父親的棺木抬上他自己經(jīng)常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靈山安葬。像這樣合情合理的做法,你說釋迦牟尼佛孝還是不孝呢?
這些事實,很多研究佛學(xué)的人都不大留意,常常忽略過去。釋迦牟尼佛的一生言行,無一不是孝的表現(xiàn)和擴大。佛一出生母親就過世了,由姨媽一手帶大,后來姨媽想出家,佛不答應(yīng),因為顧慮到女性出家,宗教團體內(nèi)容易發(fā)生問題,恐怕影響佛法在世間的傳布,但是由于阿難一再向佛請求,說姨媽自小養(yǎng)育您,您就許她出家修道嘛,最后不得已,佛才答應(yīng)了這件事。佛在得了道后,也曾為了報答母親懷胎十月之恩,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那時佛母摩耶夫人已因生佛功德,成為忉利天主,但是佛還是特別為她宣講了令人感動的地藏經(jīng)。我們學(xué)佛的人對地藏經(jīng)都很熟悉,也時常誦念,看看它的內(nèi)容,這不是多么可貴的孝道思想的流露嗎?
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國傳布,迅速而普遍地為中國民間社會所接受,正是因為它是一們重視孝道的宗教。中國佛教第一本講孝道的經(jīng)典父母恩難報經(jīng)是在后漢時期(約西元一八九年間)安世高翻譯進來的。假使沒有這部經(jīng)的翻譯,中國知識份子是會起來抗拒的。他們一看父母恩難報經(jīng),哦,原來佛教文化也是講究孝道的,和中國固有文化精神同路,二者便自然合流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