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2011百日共修皈依(六)

邪淫果報 2024-05-29 08:09

為修持成佛要發(fā)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fā)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皈依就是下決心。皈依佛,下決心以佛為究竟的導(dǎo)師;皈依法,下決心以法為究竟的道路;皈依僧,下決心以僧眾為究竟的道友。

一、因皈依的學處

我們在相續(xù)中得到了皈依的戒體以后,要學修皈依的學處,受持皈依的戒律。皈依的學處有三種所斷之學處、三種所修之學處、三種同分之學處和五種共同之學處。三種所斷之學處是不允許有的行為,三種所修之學處是必須有的行為。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三種同分之學處和五種共同之學處。

(三)三同分之學處

我們皈依上師三寶以后,要將上師的身語意和眷屬視為三寶,因為上師是三寶的總體。如頌云:“上師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師即僧眾,一切能作乃上師,師為具德金剛持。”

第一、皈依佛以后,應(yīng)將上師善知識視為真佛,甚至連上師的身影也不能隨意踐踏,而要精勤承侍、供養(yǎng)。

佛在《涅槃經(jīng)》中講:“末時五百世,我現(xiàn)善知識,饒益汝等眾?!爆F(xiàn)在佛已經(jīng)涅槃了,雖然我們不能親見佛陀,但是佛會化現(xiàn)成具德的上師善知識來度化眾生。我們要深信這個道理,視具德的上師善知識為究竟的導(dǎo)師,一心一意地依止。

第二、皈依法以后,應(yīng)將上師善知識的教言視為真正的法寶,依教奉行,哪怕僅僅是一言一句也不能置之不理。因為佛法廣大奧妙,若是沒有上師的竅訣,我們無法能夠領(lǐng)悟佛法。

第三、皈依僧以后,應(yīng)將上師善知識的眷屬,自己的同修道友們視為僧寶,緊緊跟隨,畢恭畢敬,和睦相處,共同進步。

上師的眷屬,自己的同修道友里,有圣者僧眾,也有凡夫僧眾。不是必須要把文殊菩薩、觀音菩薩等圣者僧眾視為究竟的道友,這是分別執(zhí)著,舍近求遠。你身邊的這些金剛道友就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在別處你根本找不到文殊菩薩、觀音菩薩。你現(xiàn)在看不到別的,即使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親自降臨,你看到的還是眼前的這些。因為你心不清凈,一切都不清凈;你心清凈了,一切都清凈了。實際上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就在你身邊。尤其我們作為密乘弟子,一切都要觀為清凈圓滿。這些同修道友都是僧寶,互相都要畢恭畢敬,和睦相處,這叫皈依僧寶。若是不皈依身邊的僧眾,舍棄了他們,相當于舍棄了一切僧眾,舍棄了十方三世一切僧寶。

佛就在你眼前,法就在你眼前,僧就在你眼前,上師三寶就在你的眼前,你在別處是找不到的。自己的上師善知識就是斷證圓滿的佛陀,你究竟的導(dǎo)師;上師的教言、竅訣就是正法,就是法寶,就是你解脫的道路。你要解脫,要到達彼岸,就要修持上師的教言,就要依止上師的竅訣。你身邊的同修就是究竟的道友,就是僧寶。

(四)五共同之學處

第一、縱遇命難也不能舍棄上師三寶。你皈依上師三寶了,無論有再多的艱難困苦,有再大的違緣障礙,也不能舍棄誓言,也不能動搖決心,這就是縱遇命難也不舍棄上師三寶,也可以說不舍棄皈依上師三寶的誓言。

我們已經(jīng)立下誓言了,下定決心了:從現(xiàn)在一直到獲得無上菩提果之間,只把佛作為究竟的導(dǎo)師,把法作為究竟的道路,把僧作為究竟的道友。上師是三寶的總體,身為佛,語為法,上師的眷屬,自己的同修道友為僧寶,可以這樣皈依;上師的意為佛,語為法,身為僧,總集三寶,也可以這樣皈依。

智者、圣者不會輕易立下誓言,一旦立下了誓言,縱使舍棄生命,也不會舍棄誓言。什么叫智者?什么叫圣者?你學佛修行,解脫成佛,就是要成為智者,成為圣者。如果你有“為了守護誓言寧愿舍棄自己生命”的決心,你就成為圣者、智者了,同時你也可以脫離輪回,獲得成就了。

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最終的成就都要靠堅定的信念,靠不動搖的決心。愚公移山靠的是信心和決心,同理,我們見性成佛也要靠信心和決心。正如蓮師所說:“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愿。”大家一定要祛除疑惑,堅定信心。信心包括清凈信心、欲樂信心和勝解信心。我們想要取得最終的成就,要靠勝解信心,它是任何時候都不動搖的。我們皈依上師三寶是為了解脫成佛,要達成所愿就要靠決心。所以縱遇命難也不舍棄上師三寶,縱遇命難也不舍棄皈依上師三寶的決心和信心。

為了學佛修行應(yīng)該舍棄一切,就是說任何時候都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任何事都不能影響自己的修行,不能影響自己的道業(yè)。沒有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脫?,F(xiàn)在一些人常常為了世間的瑣事動搖自己的決心,放棄學佛修行,還找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家里有事,家人起煩惱了;單位有事,領(lǐng)導(dǎo)來電話了;頭疼了,腰疼了,犯心臟病了,犯血壓高了……這都是自己的決心不夠堅定,愿力不夠大!你的愿力沒有超越業(yè)力,所以就有這么多事。若是你有堅定的信心,有不動搖的決心,誰也阻礙不了你,誰也影響不了你!

縱遇命難也不舍棄上師三寶,不動搖皈依上師三寶的決心,這是戒,大家要明白。人活著最重大、最嚴重的事情莫過于涉及到自己的生命,即使如此也不能舍棄誓言。說那么多空話沒有用,就看自己能否做到。你現(xiàn)在是凡夫,暫時還做不到,但是你必須要有“一定要做到”的決心,這個決心是你努力的目標與方向。凡夫把錢財看得最重要,其次是生命,最后是仁義道德。守護誓言就是講仁義道德。現(xiàn)在的人特別荒唐,特別愚癡顛倒,為了錢財可以舍棄生命,可以舍棄仁義道德,可以舍棄一切,包括自己的誓言與決心。若是不顛倒,應(yīng)該將仁義道德、守護誓言放在第一位,生命放在第二位,錢財放在第三位。

皈依是一種誓言,一種決心。你真正如理如法地皈依以后,相續(xù)中就有了戒體。大乘佛法里所講的戒體是決心,你相續(xù)中若是沒有決心就沒有戒體,沒有戒體就沒有皈依。你立下誓言,下定決心之后,就不能再動搖。但是要做到不動搖,難啊!如何能做到不動搖?就是要有勝解信心。勝解信心首先要明理,斷除疑惑。若是沒有斷除心里的疑惑,你能不懷疑嗎?若是懷疑了,你能不動搖嗎?你仔細觀察一下自己,你就是這樣動搖的。假若沒有斷除疑惑,一到關(guān)鍵的時候就開始懷疑了、動搖了。

縱遇命難也不能舍棄誓言!因為遇命難只是失去一次生命,只會感受短暫的痛苦,而舍棄誓言意味著我們要繼續(xù)六道輪回,要無數(shù)次地失去生命,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守護誓言比愛護生命還重要,它是成就的根本,是解脫的方法。若是我們不舍棄誓言,只皈依也能解脫!若是我們有縱遇命難也不舍棄誓言的這種決心,成就就在眼前!我們解脫了之后就不用再六道輪回了,也不用再感受痛苦了,可以獲得永恒的安樂了。我們今生縱然因守護誓言失去一條命,也就感受幾十分鐘的痛苦,也就是失掉了一條沒有價值的爛命而已。這樣一比較,縱遇命難也不舍棄誓言,值!

第二、縱使獲得大利也不能舍棄上師三寶。第一條內(nèi)容主要講我們應(yīng)該如何面對坎坷和磨難,現(xiàn)在講我們應(yīng)該如何面對利益。

假使今天有一個人對你說:“若是你能舍棄上師三寶,就可以當總統(tǒng)、當主席?!比羰钦婺苋绱?,你會不會動搖?也許很多人都不敢肯定,也許很多人都會動搖。為什么?因為不明理,沒有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堅定的信心是從明理中產(chǎn)生的,不明理的人怎么能有堅定的信心呢?如果不明理,我們一定會選擇地位等名聞利養(yǎng)。我們可以對皈依上師三寶所得到的功德與利益,和你要獲得的總統(tǒng)或主席的地位作個比較。佛在經(jīng)中講,皈依三寶的功德,若是有個形狀,整個虛空也容納不了。在這里我們不講皈依其他的功德,只講其中一個功德——將來能無數(shù)次地獲得轉(zhuǎn)輪王的果位。前者是無數(shù)次地獲得這樣的利益,后者僅僅是一次。前者獲得的轉(zhuǎn)輪王位是統(tǒng)治整個南瞻部洲的,后者所獲得的主席或總統(tǒng),和轉(zhuǎn)輪王相比只是個小小的官位,是微不足道的。若是我們在這種誘惑面前動搖了,也許是因為不知道這個道理,倘若知道了以后還動搖,那就是我們沒有深信佛的教言。否則,我們不可能選擇那種地位,一定會選擇皈依,一定不會動搖自己的決心。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是天壤之別。若不是個傻子,不可能選擇那種地位。若是選擇了,還是信心不足,沒有完全相信佛,根本談不上是信佛的人?,F(xiàn)在很多人信佛、學佛都在表面上,實際上根本沒有信佛學佛。信佛學佛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一切惡,行一切善。如果不按佛的要求去做,怎么算是信佛學佛的人呢?

我們再用錢財做比喻,假設(shè)有人給你一千萬人民幣,條件是你必須舍棄上師三寶,你會不會動搖?你是選擇上師三寶,還是選擇一千萬?

戒律就是標準。拿這些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決心,然后就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了。用佛法當鏡子照自己,才能看清自己。在地位、金錢等世間福報的誘惑面前,你能不能把握住自己?若再大的利益,再高的地位,再多的錢財都不能動搖你的決心,那世間的一些蠅頭小利,就更不能影響和動搖你了。

我們絕對不能動搖自己的決心!不能今天說要學佛,明天又不想學了;不能今天說要出家,明天又不想出了;不能今天說要參加百日共修,沒有幾天就想下山了……還找好多理由??偸秋h浮不定的,這種人到哪里都一樣,是不會成就的。成就靠的是堅定的信念!

第三、遇到危難的時候,不尋求別的依靠,只祈禱上師三寶的加持。家里有事了,身體生病了,工作不順利了,不求別的,只求上師三寶的加持。這里說的意思是,我們不是不可以依靠外在的助緣,但是都要轉(zhuǎn)為道用,都要視為佛的事業(yè)。不靠外在的助緣,不靠緣法這些外在因素,這種人就是傻子。學佛修行的人不是傻子,而是有智慧的人。不是身體生病了,不去醫(yī)院治療,只在佛像前跪著祈禱,也不是今天家里有事或生活、工作上有問題了,不靠他人的幫助,只在佛像前跪著祈禱,而是要把醫(yī)療、他人和朋友的幫助等外在的助緣,看成是佛的幻化,佛的事業(yè)。

前幾天我講過四種化身佛——殊勝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工巧化身佛、種種化身佛。凡是幫助我們、利益我們的一切都是種種化身佛,都是佛所幻化的,都是從我們的本性、佛性當中顯現(xiàn)的。哪一個不是本性、法性的顯現(xiàn)?哪一個不是佛性的顯現(xiàn)?作為修行人,我們要處處提起正念,處處堅定信念,這就是修行。

所以此處講,任何時候我們都不靠別的,只靠上師三寶。意思是:一切境相,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佛的化現(xiàn),都是上師的化現(xiàn),一切都是佛度化眾生的方便,一切都是上師度化眾生的善巧。事實上,佛與魔都在教化眾生,佛是在正面教化眾生,魔是在反面教化眾生。我常說:在順境中積福,在逆境中消業(yè);將一切轉(zhuǎn)為道用,在一切境相當中,心如如不動。就是不分別、不執(zhí)著,都是平等的,這就是智慧,是佛五種智慧之一的平等性智!

生活、工作上有困難了,他人、朋友來幫助的時候,要想成是佛來幫助我們,是菩薩來救度我們。生病了,到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要認識到這些都是藥師佛的幻化和游舞,都是藥師佛的事業(yè)。佛度化眾生的方便、方法叫佛的事業(yè)。把醫(yī)生、藥物都看成是佛和佛的加持品,看成是佛度化眾生的方便,這不僅是祛病還是消業(yè)。我常說:這不是著魔,而是去魔;這不是生病,而是祛病。有的人懷疑,是這樣嗎?是不是這樣,要看你的心,若是你能轉(zhuǎn)為道用就是去魔、祛病,否則就不是。

什么叫轉(zhuǎn)為道用?就是轉(zhuǎn)念,念轉(zhuǎn)業(yè)消,念不轉(zhuǎn)不能成就。你若是念轉(zhuǎn)不過來,即使每天都上課,都修法,還是不能成就。沒有魔不成佛,煩惱本身也是菩提,也是智慧。念一轉(zhuǎn),煩惱變成了智慧;念一轉(zhuǎn),魔變成了佛。其實魔和佛只是一種概念,任何境相,無論是寂靜的還是忿怒的,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沒有擾亂你心的寧靜,就是佛;若是擾亂了你心的寧靜,影響了你心原有的狀態(tài),就是魔。

第四、無論去任何地方,都要祈禱那個方向的上師三寶。無論我們?nèi)ツ睦锒紤?yīng)該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耙粔m中有塵數(shù)剎,一一剎有難思佛?!蹦睦锒加蟹?大家不要總是提心吊膽、患得患失:“我今天要去某個地方,會不會有違緣障礙?能不能順利?能不能如意?”你沒有必要這樣擔憂。大家一定要相信,佛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其實,佛沒有固定的模樣,沒有固定的位置。就像你想找心,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找不到。心臟不是心,大腦不是心,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那心在哪兒?我們現(xiàn)在也認定了一個心,但這不是真正的心,而是心的作用。那什么是心?一切顯現(xiàn)都是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都是我們自心的幻化和游舞。心的本性是佛,心性就是佛性。心性、佛性、自性都是一個意思,所以說佛無處不在,無所不知。我們只要把握了心,就把握了一切,這就是佛無所不能。

什么是“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就是沒有恐懼,不提心吊膽。但是我們沒有明白,沒有深信道理,所以,我們遇到對境的時候還是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所思所想與所作所為都是背道而馳的,結(jié)果都是大失所望。

凡夫愚癡顛倒,就像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扔石頭玩,把石頭扔到頭頂上去了,結(jié)果掉下來砸到自己的頭了。這個時候才知道疼,才覺得苦。沒有用,晚了!同樣,我們?yōu)榱诵腋?鞓范习?、成家、生孩子等,不但沒有獲得幸福快樂,反而越來越煩惱,越來越痛苦了。這就是扔石頭砸自己的頭。所以我說,你為了錢財,為了地位,為了名譽,不擇手段,結(jié)果卻是一無所獲,大失所望。極少數(shù)人雖然得到了,但是幸??鞓冯x他們更遠了,也是失望至極。這是為什么?就是因為沒有明白、深信這些道理,沒有以正知正見來把握自己的命運。

很多人平時總說“我聽上師的話”,但一到關(guān)鍵時刻就自以為是、自作主張。如果你不依教奉行,永遠都會被業(yè)力牽引,永遠是業(yè)力的奴才、煩惱的奴才,不會有自在的時候。因為你不勇敢,不敢面對,不敢對治,總是向業(yè)力投降,向煩惱投降,被它們百發(fā)百中。

我們應(yīng)該處處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處處堅定自己的信念,這樣一切都能如愿以償、心想事成。在世間我們不會有心想事成的時候,等到我們真正成就那天,才會心想事成。心想事成是一種出世間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喻不可言的。等你超越了、成就了那天,才會有心想事成。

第五、常常憶念上師三寶及他們的功德。行住坐臥不離上師三寶的光明。在密宗這樣高層次的境界里講,自心是佛,自身是圓滿的壇城,我們?nèi)魏螘r候都不離自性佛,不離自身壇城。若是我們能時時提起這樣的正念,保持這樣的見地,才是最究竟的。若是我們沒有這么高的見解,應(yīng)該想到上師三寶無處不在,走路時把上師三寶觀想在右肩上的虛空中,作為繞佛的對境;享用飲食時把上師三寶觀想在喉間,作為供養(yǎng)的對境;安坐時把上師三寶觀想在頭頂,作為祈禱的對境;睡覺時把上師三寶觀想在心間,作為夢境轉(zhuǎn)為光明的要訣,在與佛、上師無二無別的境界中進入睡眠。你們現(xiàn)在睡覺的時候是惡念,是無記的狀態(tài),夢境都是亂七八糟的景象,睡都睡不好。

若是我們能做到任何時候都不離上師三寶的光明,能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就能增加自己的信心。若是我們連這些都做不到,那至少也要做到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受用,先供養(yǎng)上師三寶,然后自己再使用。

作為修行人,我們要時刻提起正知正念對治煩惱,對飲食、受用等物品不應(yīng)該生起貪心。我們就要這樣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供養(yǎng)上師三寶。你因喜歡這些飲食的美味而吃,那是貪吃,現(xiàn)在我們要對治的就是這種煩惱。怎樣對治呢?就是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對上師三寶生起信心,把吃、穿、用先拿來做供養(yǎng),然后把這些當成加持品。這樣不僅能吃飽,還能消業(yè);不僅能保暖,還能保護我們。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身上戴了很多的金剛結(jié)、佛像等,其實沒有必要。你所穿的衣服已經(jīng)先供養(yǎng)給上師三寶了,都是三寶賜給我們的,里面有上師三寶的加持,這衣服就是護身符,就是金剛鎧甲。

我們享用飲食的時候先供養(yǎng),然后當加持品吃,這些飲食就是甘露、甘露丸,沒有必要再到處去求甘露、甘露丸。有的人一聽說哪里有灌頂了,哪里發(fā)甘露丸了,都跑去了,人山人海的,這都是沒有正見,沒有智慧的表現(xiàn)。有正知正見的人,有智慧的人不可能往外求,不可能往外跑?,F(xiàn)在的眾生真是可憐,很多食品里有添加劑、防腐劑等,吃了心里不舒服,不吃還不行,心里總是患得患失的。一點兒沒被污染的食品是找不到的,但是你把它當加持品吃,都是甘露、甘露丸,不會有事的。

最好將一切觀為清凈圓滿。心清凈,一切清凈;心圓滿,一切圓滿。不要懷疑這個,懷疑那個的,不要有那么多的顧慮。一切顯現(xiàn)都是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都是自心的幻化和游舞。心不凈,不會有清凈的。你無法祛除物質(zhì)上的染污,那就祛除心靈上的染污。若是你心靈上沒有障礙,一切都沒有障礙。

大家有沒有時刻提起正念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若是沒有提起正念,整天打坐、念佛、誦經(jīng)也沒有用,都不是修行。我們一定要轉(zhuǎn)念,功夫要下到心地上。念佛念心,時時處處觀察自己心的相續(xù);修行修心,調(diào)整心態(tài)。行住坐臥任何時候都不離上師三寶的光明,都能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堅定自己的信念,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

我講了很多皈依的戒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時刻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并且自己也想獲得這些功德,發(fā)誓發(fā)愿自己也要成為具有這些功德的人。大家都不是特別喜歡聽戒律,這是不明理的表現(xiàn)。若是把道理講清楚了,大家思維明白了,守戒不難,持戒不難,修行不難。越明白,修行越簡單。

真正明理了以后,輪回并不可怕,因果并不復(fù)雜,修行并不困難,成就就在眼前。希望大家都有智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愿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fā)愿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思考題:1、什么是皈依學處之三種同分之學處?為什么說是同分?

2、五種共同學處都是什么?

文:達真堪布

更新于:2024-05-29 08:09

評論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f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