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劉素云:無量壽經(jīng)_劉素云復講《無量壽經(jīng)》(第56集)

居士人物 2024-08-30 11:08

劉素云復講《無量壽經(jīng)》第56集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我們接著三十五品經(jīng)文往下講,這一品經(jīng)文比較長。

請大家看下面這一段經(jīng)文:

【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蛟跇诽??;蛉肟喽?。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

我們先看下面四個詞語:

〔樂處〕在這里指三善道。

〔苦毒〕是指痛苦的報應,指三惡道。

〔慕及〕是敬慕仿效的意思。

〔悕望〕這個帶豎心的悕,和去掉豎心那個希,是同一個意思。

我們先看這段經(jīng)文的前半部分,共十句:

〖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蛟跇诽??;蛉肟喽??!?/p>

這里面的富是有財富、多財富的意思。

財富是命中有的,命里沒有不可能發(fā)財。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既然知道,財是命中所有,你還求它干什么?說實在的,命中沒有,你求也求不來。

老法師一再勸導我們,要把《了凡四訓》讀三百遍。說念了有什么好處呢?念了,你知道因果報應,然后才能夠安分守己。

富有的人錢財很多,要會用財。這兩句話很重要:

得財富是福報,用財富是智慧。

我覺得這兩句特別重要,得財富是福報,用財富是智慧。

你有了財富要怎么辦呢?要再造善因,不要慳惜,不要保有,要施舍。要知道這個道理,越施舍越多。

愛保貪重

愛是愛惜,保是保護,保護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

如果你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你就會心勞身苦。為什么呢?因為你心里牽掛很多,憂慮很多,你的得失心很重,這樣就操心哪。

你想盡方法,要保持財富,未必能保得住。

所以如是至竟。無一隨者。

這是什么意思呢?

至竟就是說你一直心勞身苦到老死,你就是這么操心,但是,你還是一樣帶不去。

真的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yè)隨身。你一生造作了許多罪業(yè),你死的時候,把這個罪業(yè)帶去了;除此之外,你什么都帶不去。

善惡禍福。追命所生。

所得的結果就是這樣,修善,帶走善業(yè);造惡,帶走惡業(yè)。

惡將來的結果就是禍害,善將來的結果就是福德。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禍福是從哪里來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自作自受。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

或在樂處這個樂處,指人天善道。

或入苦毒指三惡道。

上面的經(jīng)文敘述的都是我們?nèi)耸篱g的真相。

我們讀了以后,要深深地反省自己,你是不是佛所說的這類人?如果你是這類人,一定要趕快痛改前非,把自己的這些習氣、毛病,努力地給它斷除。

我們要清楚,路應該怎么樣走,事應該怎么樣做,佛應該怎么樣學。這三個問題是我們必須要弄清楚的。

〖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p>

前面經(jīng)文,說出了許多屬于復雜的、不正常的一些心思,影響身口的造業(yè)。當然,這個善惡是無量無邊的,說之不盡,在這里不能一一去說。

佛在這里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見善憎謗。

這個善包括善人、善事,見到別人德行比自己好,學術比自己強,地位比自己高,賺錢比自己多,就起了憎恨之心,以及做出了誹謗的行為。

憎謗,一是心生憎恨,二是行動上誹謗。這都是造作惡業(yè)。

不思慕及就是不知道對別人的善心、善行,起仰慕之心、效法之心。

常懷盜心就是以不正常的手段,把別人的利益據(jù)為己有,這就是盜心、盜行。

盜不單是指偷盜,那只是手段之一。

比如說,這些年時興送禮,不管你辦什么事,都得送禮。不送禮,你就別想把這個事辦成。多年來,這種現(xiàn)象好像已經(jīng)非常普遍了。因為不送禮就辦不成事,所以就逼得大家都得送禮。大家想一想,為了辦事,去給人家送禮,這個送禮的人有幾個是心甘情愿的?都是迫不得已。因為不送,你辦不成事啊。送禮的人是迫不得已,收禮的人好像理所當然。他不知道,那些收禮的人他就是盜。他收了人家的禮,他就犯了盜戒。很多人是不知道這個道理的,所以是照收不誤。照收不誤,你就欠債。

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

把別人的利益奪過來據(jù)為己有,供自己受用。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占別人的便宜。

其實,如果我們學佛的同修們,你們聽經(jīng)聽明白了,應該知道:

這個世間沒有什么便宜可占,也沒有什么虧可吃。因此,我們的起心動念一定要非常謹慎,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要占別人的便宜。

世間貪而無厭的人,把別人的利益據(jù)為己有,自己來享受,享受完了再去取。他是不是真的把別人的利益拿來享用了呢?不是的。要真的是這樣,那因果律就應該推翻了。

要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你從別人那里強奪過來的,實際上那也是你命中有的。你不奪別人的,你命里也是這么多。本來是你的,你用強奪的手段得到了,你在造作惡業(yè)。你說你冤枉不冤枉?

所以古人說:

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

看下面一段經(jīng)文:

【神明克識。終入惡道。自有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p>

我們先看第一句:

〖神明克識〗

注意這個字,這個知識的識,在這里讀zh,第四聲。

這個識就是記錄的意思。

我們看神明,對于這個神明有這樣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神明是鬼神。

凡是人造作的罪業(yè),天上人間與幽冥界他都有鬼神,他們把我們的起心動念、造作行為都登記了。

這個克就是一定的意思。

必定要把它記載下來,記載下來干什么?列入檔案。這是第一個講法,神明是鬼神。

第二個講法,神明就是我們所說的神識,阿賴耶識里種下種子。

老法師說,這個講法非常真實,世間有沒有這些神明?有天神,有鬼神。但是天神和鬼神他不是人的主宰,他主宰不了我們。正像我們這個世間,你犯了法,被審判過,這個案子就列入檔案了。如果你不犯過,他不敢侵犯你,沒有權利侵犯你。天地鬼神也是這樣,你犯了過,他就給你記錄在案。你不犯過,他也不敢對你輕舉妄動。告訴我們,不要忘了,舉頭三尺有神明,你別覺得你做什么壞事,誰都不知道。

〖終入惡道〗

造作極重惡業(yè)的人,他的果報是必墮三惡道。

〖自有三途。無量苦惱。〗

這個自是自然的意思。

三途是哪里來的?是自性因為三毒自然變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相。自性因為惡業(yè)的因緣,即變一真法界為三惡道,自在里面受罪。我們念念修善,他的結果就是自有三善道。三善道也是自性變現(xiàn)出來的。就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墮入三途,受惡報的人,如果能夠認識到這是自作自受,用我們的話說,他能夠認賬,這個罪很快就會受完。如果他不服氣,不認賬,總認為自己是個好人,是自己受了冤枉,這樣,他的苦報比以前要更烈(更強烈),時間會非常長。這個道理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這三句經(jīng)文,是世尊發(fā)出來的感慨??偨Y盜惡的因緣果報,就四個字痛不可言。

看下一段經(jīng)文:

【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泆。煩滿胸中。邪態(tài)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p>

看下面三個詞語:

〔相因寄生〕指眾生因相互間的業(yè)因,而出生于世。

〔淫泆〕這個淫就是指邪淫,泆是指放蕩。

〔煩滿胸中〕指欲火內(nèi)燒,胸熱心狂。

這一段經(jīng)文是講的淫惡。重點是講世間人民。相因寄生這兩句。因為能夠覺悟到這兩句經(jīng)文意思的人很少。

我們先看:〖世間人民〗

是專講六道里的人道。

佛在人間講經(jīng)說法對象就是度人,而不是度其他眾生。這句話我們聽了以后,感覺不感覺到很新鮮?怎么說的呢?佛在人間講經(jīng)說法對象就是度人,而不是度其他眾生。

〖相因寄生〗

用現(xiàn)代話來說,就是人不能離開社會獨立生存,不能離開人群獨立地生活。我們大家體會體會,我們的生活是不是這樣?

相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彼此之間互相依賴。

所以在這個社會上有各行各業(yè),少哪一行都不行,少哪一行我們的生活都會不方便。社會上的每一個行業(yè),都是為了便利我們的生活,互相依賴,不能獨立生存。

回向偈里的上報四重恩的第四恩,就是眾生恩。

一切眾生于我都有恩,無論他是學什么的,他是從事哪一個行業(yè)的,我們都要依賴他們,都不能缺少。實際上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一切眾生于我們都有恩德,所以我們要知道報眾生恩。

〖壽命幾何〗

誰能知道自己的壽命?年歲大了,風燭殘年。年歲輕的也不能保證能夠長壽,要真的覺悟黃泉路上無老少啊。

不明真相的人看不破,放不下,繼續(xù)造作惡業(yè),哪里能有什么好的結果!這就是不良之人。

〖身心不正〗

它的含義非常深廣。

下面舉〖常懷邪惡〗為例。

邪惡在這里是指邪淫。

〖常念淫泆〗

就是指的邪淫。

〖煩滿胸中〗

煩滿是指欲火,欲火在燒。

〖邪態(tài)外逸〗

凡是邪淫必然破損家財,這個大家都清楚、都知道。凡是搞邪淫的人,必然是費損家財,家庭怎么會和睦,怎么會美滿!你搞這個,等到你老了的時候,兒女們想想你的所作所為,他們會瞧不起你,他們會不孝敬你。

〖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當求的是道德。覺悟的人求的是斷煩惱,求的是超越三界,這是我們應當求的。

世出世間法,應當求的,我們不求;不應當求的,我們天天在求。這就是迷惑顛倒的具體體現(xiàn)。

看下面經(jīng)文:

【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極身作樂。眾共憎厭?;级嘀?。】

〔交結〕就是勾結的意思。

〔迫脅〕指以威力來恐嚇強迫。

〔殺戮〕在這里指以槍矛武器殺人。單講戮,是以尖銳之物相刺,這叫戮。

〖又或交結聚會〗

儒家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子說觀友知其人,你要想了解一個人,你看看他交的是什么樣的朋友,你就知道他是哪一類人了。因為人以群分嘛。

作惡的人,他的朋友都是作惡的,如果不是一類人,絕對聚會不到一起去,惡友們聚集在一起,他們互相交換作惡的經(jīng)驗。作奸犯科,自然會越來越嚴重。

〖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p>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昏君為了貪愛女色而亡國的例子很多。比如,殷紂王、周幽王、夏桀,都是這樣的昏君。歷史上離我們最近的,大家都清楚的吳三桂也是。吳三桂為什么打開了山海關引進了清兵?就是為了陳圓圓。這個大家都知道,他為了陳圓圓,國家人民全都不顧了。這幾句經(jīng)文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指的就是這一類事情。

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貪官很多,這些貪官不但貪財而且貪色。他們因為貪色,所以就迷惑顛倒。因為貪愛,所以就造作了很多惡業(yè)。大家看看我們周圍,有多少貪色的貪官,因為貪色,犧牲了生命財產(chǎn)。他們有的破壞了自己的家庭,又破壞了別人的家庭。大家認真想一想,這樣做真是不應該,真是不值得。

〖極身作樂。眾共憎厭?;级嘀??!?/p>

在位時迷于權勢,貪于財色,只顧個人的物欲享受,不顧人民的死活。如果這樣的人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他怎么能夠得人心呢!等到人民厭惡、憎恨的時候,那離國家滅亡就不遠了。我們歷史上,只要有豪杰起義,人民就會附和,推翻昏君的統(tǒng)治。這種事情造成了社會的***不安,國破家亡,自他人民皆受苦難。

看下面一段的經(jīng)文:

【如是之惡。著于人鬼。神明記識。自入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p>

先說說這段經(jīng)文的兩個字的讀音。

第二句〔著于人鬼〕:著這個字它是多音字,有的時候讀zh,有的時候讀zhu,在這里是讀zh。

第三句〔神明記識〕:這個知識的識在這里念zh。

看下面的幾個名詞、幾個詞語:

〔著〕是昭著的意思。

這一大段經(jīng)文,我們看了以后,就覺得它與前一段經(jīng)文很類似。

所做的惡業(yè)〔著于人鬼〕。

就是后人把它寫在歷史上,這是著于人。

鬼神也把它記在生死簿上這叫〔神明記識〕。

阿賴耶識里種下了種子,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人給你記著賬,鬼神也給你記著賬,你是跑不掉的。這是通俗的說法。

〖自入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

你造作極重的罪業(yè),你的果報就非常慘。地獄罪報,不知道你什么時候才能受完。這個可能有人不太清楚,地獄罪報受完之后,下一步,你要變畜生還債。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以為我從地獄出來了,我就出來了。你是從地獄出來了,出來以后你又上哪一道?你上畜生道,你要去還債。而且這個債不知道多少劫,你才能把它還完。何況,如果他還債,又不甘心情愿,這又是造作新的罪業(yè)。如此循環(huán)不清,這就叫輾轉其中。累劫難出。

佛給我們講這些話,真的是慈悲到了極處,這就是我們目前生活的現(xiàn)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切身的體會。

三惡道的眾生在三途輾轉輪回,苦不堪言,非常難出離。如果不是佛菩薩慈悲,去惡道里度化眾生,這些眾生真的是沒有出頭之日。佛菩薩大慈大悲,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這里面都有佛菩薩在那里救度眾生。但是,惡道眾生能夠接受佛菩薩教誨的不多。因為不相信的人太多。我們看看我們?nèi)耸篱g的現(xiàn)狀,就知道了,人都這么難度,何況那個鬼呢。所以這個難度非常之大。

比如說,我們?nèi)碎g,現(xiàn)在是善道。就在我們?nèi)碎g這個善道里,今天的正法又有幾個人能聽得進去!可見佛菩薩教化惡道的眾生,該有多么艱難。佛教化惡道里的眾生,不知道要比教化人難多少倍。

能超越六道的,只有念佛往生這一個法門。如果不往生,一定是墮在三途。

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大家想想看,這件事情多么令人可怕。

看下面一段經(jīng)文: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p>

這一段經(jīng)文是說妄語惡的業(yè)果。

我們先來看前半段經(jīng)文: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p>

這幾句經(jīng)文從字面上來說,經(jīng)文好懂,但是我們的警覺心不夠,日常生活中常常在犯。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在我們的周圍是普遍存在著的。

兩舌是撥弄是非,斗亂兩頭,造成這兩個人的不和,讓這兩個人互相斗爭。

小,則使兩個人變成了冤家對頭,這是你從中制造的。這個罪過很大。大一點說,挑撥兩國交戰(zhàn),制造戰(zhàn)爭,使人民遭難??梢娺@個外交工作是多么重要。處理外交事宜一定要謹慎。好的外交官顧全兩國人民的福祉,化解冤結,造福于兩國人民;用心不善的,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換句話說,很容易產(chǎn)生外交上的摩擦,嚴重的摩擦就會引起戰(zhàn)爭。這個罪過極大。

所以不要小看了兩舌的嚴重危害。

惡口是說粗魯話,很難聽,容易與人結冤仇。

妄言是騙人,自欺欺人。

綺語是花言巧語,損人利己。

《地藏經(jīng)》講,犯這種罪業(yè)的,死后墮拔舌地獄。這是口業(yè)之惡所得的惡報。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了上面所說的這些。對照一下自己,我們是不是每天都在犯。我這個話說得一點也不嚴重。

〖憎嫉善人〗

就是對好人好事,他看了以后難過、嫉妒、憎恨,想方設法破壞、障礙,這叫憎嫉善人。

〖敗壞賢明〗

有德行、有學問、有修有證的圣賢之人,他們居此一方,能夠移風易俗化導一方,這是國家之寶、地方之寶,是這里的眾生有福報。

我們大家看一看,我們的凈空老法師,是不是寶中之寶?可是面對這樣的圣賢人,不親近、不護持,反而加以障礙、破壞、排斥、打擊,這是五逆重罪之一,死后必墮阿鼻地獄。報得累劫愚癡,難于出離地獄,苦不可言。我們現(xiàn)在有人造的就是墮阿鼻地獄的重罪之因。

〖不孝父母。輕慢師長?!?/p>

世出世間的圣賢大都是孝敬,圣賢功夫從孝敬開始,也在孝敬這里圓滿。

我們要深刻體會到佛陀的教學,在教我們什么,就是在教孝敬。我們把孝敬做圓滿了,你就成佛了。

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五逆重罪。

〖朋友無信。難得誠實?!?/p>

上面說的幾條,我們只要犯了其中的一條,那幾條就全都犯了,果報就是在三惡道。來生人天兩道是沒有你分了。人間的壽命短,惡道的壽命長。佛說人間的一個月是餓鬼道的一天,我們?nèi)碎g過一年,餓鬼道才十二天。鬼的壽命是千歲,地獄道的一天,是我們?nèi)碎g的二千七百年。地獄里短命的是萬歲,長命的真的是萬歲萬歲萬萬歲,實在是可怕。佛在一切經(jīng)典里講地獄,都是講得很詳細,用意就是告訴我們,地獄千萬去不得。我們?yōu)槭裁催€要造業(yè),你偏偏要去呢!

看下面一段經(jīng)文: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慚懼?!?/p>

先看〖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于人?!竭@四句。

愚昧無知者,他往往認為自己很能干、很有本事、很了不起,因此他就貢高我慢,狂妄到了極處。

這個侵是侵犯。

此處講的道是指詐術,就是用各種花招來欺騙人,偽善欺詐。

看到這些人,我們一定要反省自己,你是不是這一類人。

〖欲人畏敬。不自慚懼?!?/p>

這是指作威作福的人,自己不知道慚懼。

這個欲是希望。

他希望什么呢?希望別人對自己恭敬,希望別人怕他。他的所作所為,都在這方面上下功夫,他不知道慚愧(慚是良心的責備,愧是輿論的制裁)。自己造作惡業(yè),不受良心的責備,就是我們世人所講的天良喪盡。這樣的人在佛法里叫什么呢?被稱為一闡提。一闡提就是沒有善根的意思,佛來了也度不了他。因為他自以為是、自以為聰明,認為佛也不如他,那就別說菩薩了,他不接受教化。因此這一類人是必墮三途,就是一闡提。輿論的制裁,他也置之不理,仍然是我行我素。

下一段經(jīng)文:

【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壽命終盡。諸惡繞歸?!?/p>

看前面四句:

〖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p>

這種無惡不作的人,在社會上,可能他是一個大富大貴的人。那有同修會說了,為什么這樣的惡人沒有報應呢?為什么不折損他的壽命呢?其實我們不知道,真的折損了。比如說,他本來可以活一百歲,他七十歲就死了,這已經(jīng)是折損了他的壽命三十年。為什么他這種富貴還沒有被折損掉呢?這種富貴是因為他前生修積得很多,這一生他雖然做了大惡,他的福報還沒有享盡。雖然是消損,他剩下的,就是余福還有很多,等他的福報享盡了,他的惡報就現(xiàn)前了。這回我們是不是聽懂了這個道理?我們有時候確實有這種想法,那惡人為什么不受惡報呢?就是他前生積的福德、積的福報還沒有消耗殆盡,等他消耗完了以后,他的惡報就現(xiàn)前了。

〖今世為惡。福德盡滅?!?/p>

這一生迷惑顛倒造作惡業(yè),前生積的福德逐漸逐漸地就消耗盡了。如果他前生積的福德少,很快就消耗盡了。

〖壽命終盡。諸惡繞歸?!?/p>

他這個福善之報消耗完了以后,他的冤家債主就都上門了。這個時候是討命的討命,討債的討債。什么時候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呢?特別是在病重或者病危,或者是臨命終時,這種情況往往就出現(xiàn)了。這就是經(jīng)中所說的諸惡繞歸,后悔莫及。

下面一段經(jīng)文:

【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舍離。但得前行。入于火鑊。身心摧碎。神形苦極。當斯之時?;趶秃渭啊!?/p>

前面兩句:

〖又其名籍。記在神明?!?/p>

這兩句話的意思很容易明白,就是說你已經(jīng)登記造冊了,你上了花名單了,天地鬼神沒有一個不知道的,你誰也欺騙不了,誰也瞞不了了。這兩句話就是這個意思,你登記造冊了,你在花名單上了。

〖殃咎牽引〗

殃是災殃,咎是罪過。

自己造作的罪業(yè)牽引著自己,這就是業(yè)力。業(yè)力引導,趨向惡道。

〖無從舍離〗

六道凡夫是被惡業(yè)牽引著,念佛人是被愿力引導著,這不一樣,大家聽明白。

六道凡夫是惡業(yè)牽引著,念佛人是愿力引導著,這個詞語是不一樣的。一個是牽引,一個是引導。

有愿力,業(yè)力一定能被伏住,但是必須得是愿力大于業(yè)力。

在這個時候,你的業(yè)力就被伏住了,不可能愿力和業(yè)力同時起來。為什么呢?打個比方,比如明與暗,房間里不可能是一半明一半暗,要明就全是明的,要暗就全是暗的。這個愿力它是光明的,這個業(yè)力是黑暗的。

所以佛教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要有深切的愿力,就可以把業(yè)力伏住。愿力起作用,我們就能夠往生。

〖但得前行。入于火鑊?!?/p>

火鑊就是油鼎,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油鍋,是地獄里的一種刑具。

〖身心摧碎。神形苦極?!?/p>

這個神是指神識,中國人俗稱靈魂。

這個形是形狀,餓鬼道有餓鬼道的形狀,地獄道有地獄道的形狀。雖然是化身,但是還是有個身形。地獄里的身形受報時,情況就是身心摧碎。神形苦極,那是極其痛苦的。

〖當斯之時?;趶秃渭啊!?/p>

墮入地獄以后,所受的極苦的果報,真是后悔莫及。佛勸我們,趁現(xiàn)在這個果報還沒有成熟,此時覺悟回頭還來得及。

遇到了念佛往生的法門,縱然是造作極惡的罪業(yè),只要一念回頭就還有救??少F的是一定要真正回頭悔過。

在這里,大家都知道,瑩珂法師已經(jīng)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是一個造作極重罪業(yè)的法師,因為他一念回頭,他就得救了,往生極樂世界作佛去了,而且他品位不低。

看下一段經(jīng)文:

【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yè)。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

〖世間人民〗

就是指我們眼前這個時代,作惡到了極處,這個現(xiàn)象非常普遍。也許就是我們自己,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

〖徙倚懈怠〗

徙倚是不定的意思。

不但是心不定,身也不定,心里有憂慮。尤其是現(xiàn)在,是生在亂世,人們無所適從,身心都不定。不知道哪里是安全的,身心不安,懷疑、憂慮,當然這些就障礙精進。不精進,自然就懈怠,所以這里說徙倚懈怠。

為什么懈怠呢?因為不安,身不安、心不安,所以導致了懈怠。

〖不肯作善〗

就是不務正業(yè)。

正業(yè),是八正道之一。以儒家的解釋就是五倫十義。哪五倫呢?就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說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是什么身分,就盡什么樣的義務,這就是正業(yè)。

〖治身修業(yè)〗

我們說不肯治身就是不肯守法。治身對于佛門來講就是守戒。

不守規(guī)矩,不肯修業(yè)。現(xiàn)在對我們來說,業(yè)有兩種,一種是學業(yè),一種是事業(yè)。我們怎么樣來治身修業(yè),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我們現(xiàn)在,不是治身修業(yè),是不治身、不修業(yè)。

〖父母教誨〗

身為子弟的人,不肯接受父母的教誨,不但違背父母的教誨,還要反叛、叛逆。這是新的詞語叫叛逆。大家想想,在我們的家親眷屬中、親朋好友中、同學同事當中,包括我們的自身,有多少子女不叛逆?現(xiàn)在好像一到時候,十幾歲,就說因為是叛逆期,所以他就有種種不良的表現(xiàn)。

這就是譬如怨家。有這樣的子弟,你還不如無子,還不如沒有的好。

父母費了多少心血把他養(yǎng)大,他卻一點感恩的心都沒有。

負恩違義。無有報償,這就是當前的現(xiàn)狀。

〖違戾反逆。譬如怨家。〗

是過去的因果,報怨的、討債的兒女來了。

后面的一句:〖負恩違義。無有報償?!?/p>

現(xiàn)在又在造作惡業(yè),來生的果報比這一生還要差。

說到父母的教誨,古代父母對兒女的期望,與現(xiàn)代人不同。

古人期待兒女有德行、有學問,能為社會造福,能光耀門楣??v然是兒女做了官,做父母的仍然是千叮嚀萬囑咐,告訴兒女要做清官,要做好官,不要做貪官。要公正,不要冤枉人。這真是在為兒女積德。

現(xiàn)在少數(shù)作父母的不是這個想法,教導兒女賺錢第一,要有權,要有錢,要出人頭地,損人利己是在所不惜,只要自己不吃虧就行。

我們作為兒女的,要知道父母的教誨是善還是惡。如果是善的,我們就接受;不善的,要用巧妙的方法,要用善巧的方法避開。不要因為這個得罪父母,讓父母傷心。

這一段我說的這兩個意思,一定要理解透,不要理解偏了。父母應該怎么樣教育子女,就是父母要注意的事情。作為兒女要注意什么事情呢?就是你覺得父母對你的教育,他說的不是善,他不善你怎么辦呢?你要巧妙地回避,不接受他這個教育。但是你又要注意,不要惹父母傷心,不要得罪父母。這對孩子們來說,也是比較難的。但是,我們必須這樣做。

我記得我曾經(jīng)給大家舉過例子,我們現(xiàn)在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些時候確實是不善。比如說,小孩兒在幼兒園,那都是小孩兒嘛,他打打鬧鬧,互相推推搡搡,碰著了、傷著了,這都很正常。但是有的父母,在家里就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吃虧,一定要占便宜。

我孫女在幼兒園的時候,回家就跟我講,她們班的小朋友,某某某和某某某,因為你推我、我推你,可能有一個就吃虧了。然后這個父母來接她的時候,她的媽媽就告訴她,不能被他欺負住。第二天呢,這個小朋友就把手指甲剪成尖形的。

荷荷告訴我說:奶奶,她媽媽說,他要再欺負你,你就用這個尖指甲去撓他。

你想想,孩子那么小,上幼兒園,也就三四五歲左右吧,我們做父母的,怎么能這么樣教育孩子呢!

還有,孩子上學以后,如果學習成績比較好,她所會的東西,應該去告訴別的同學們,不要自私,不要自利嘛。但是,有的學生到學校就說,我會的東西,我不能告訴別人。當時我孫女不太理解,就問,為什么呢?

你告訴了別人,別人不也會了嘛,到考試的時候,他就排在你前面了,你就排在他后面了。

所以,我孫女回家問我:奶奶,這樣說、這樣做,對不對?

我明確地告訴她:不對!你所會的東西,多少個人問你,你都要耐心地去解答,這對你有好處,你知識掌握得越來越牢固,對同學有好處。自己會了,不要自私,要去幫助同學。

孫女說:那我知道了。

對于一個家長來說,怎么樣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的。你不要看眼前的一點小利益,你孩子沒吃虧、占便宜了。你想,他的人生是漫長的,在這個漫長的人生路上,你給他指的路是對的還是錯的?請家長們?nèi)肌?/p>

今天的交流就到這里。

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更新于:10個月前

評論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