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無量壽經(jīng)講座(1)(《大經(jīng)解》講授)
無量壽經(jīng)講座01(前言)
這個課程暫時可以名為凈宗講座,為什么用講座兩個字呢, 區(qū)別于正常的課程,因為這個講座嘛,有些靈活性伸縮性,時間的長短,以及次數(shù),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這是一點.第二一點呢,可以容納一點旁聽的。所以我跟倪教務(wù)長說有人想旁聽,倪教務(wù)長說不要超過十個人,現(xiàn)在只有四個人來。今年有八次大家相會,慢慢地可以熟悉起來,這是第二個特點。現(xiàn)在不敢開放,要開放十個人也擋不住?,F(xiàn)在我們有限制,現(xiàn)在精力不夠,多一個人就多照顧一個人,所以就說現(xiàn)在還是慢慢試著來。再一點這個講座我們不考試,這個課程不考試,所以我們也不愿意用考試的方法來給同學(xué)增個負擔(dān),說是怕不及格而去讀書,而去讀經(jīng)。我們希望大家聽了課之后真正地生了信心,真正地發(fā)起菩提心,這個比考一百分強得多。所以不用那個形式,也不念,佛法向來是最自由的,從來不強迫誰的,所以說就是這樣。我們能有多少人對這個法門增加了信心,結(jié)了很好的緣,進一步發(fā)了菩提心,這就是我們的成就,就是我們的成績,所以這個就稱為是講座的意思。至于說"凈宗講座",或者"凈度講座",這個差不多的。這個凈宗在法門里頭,咱們佛教分十宗。十宗里面的一宗啊,稱為凈土宗,那么凈宗講座,凈宗我們知道,最主要是三經(jīng)一論,有說四經(jīng),有說五經(jīng),那么就不僅僅是一個《無量壽經(jīng)》了??墒恰稛o量壽經(jīng)》呢,是凈土宗的第一部經(jīng),此是凈宗第一經(jīng),就說的是《無量壽經(jīng)》,我們現(xiàn)在所要一塊研究的實際是《無量壽經(jīng)》。所以這個名詞要說得確鑿一點呢,就應(yīng)該是"無量壽經(jīng)講座"。但是由于《無量壽經(jīng)》是凈土宗的第一經(jīng),而其范圍最廣,尤其是它是中本的《華嚴經(jīng)》。華嚴是經(jīng)中之海,經(jīng)中之王啊?,F(xiàn)在我們這個課程里還沒有包括華嚴,有了楞嚴啦。這個《無量壽經(jīng)》就是大家也可以當(dāng)作華嚴,這就是凈土宗幾百部經(jīng)的綱要,所以我們研究《無量壽經(jīng)》,我們就不局限于"無量壽經(jīng)講座",稱之為凈宗,這個是教務(wù)處下的名字,這個解釋一下就可以了。無量壽經(jīng)在凈土宗里頭是最重要的一部經(jīng),那么我們看看《無量壽經(jīng)》當(dāng)前的情況。在這個國內(nèi),現(xiàn)在我們這個教,經(jīng)過十年***的破壞,現(xiàn)在在復(fù)興,仍然還是剛剛開始的狀態(tài)。那么可是凈土宗呢,在全國的情況之下還是第一位的。那么舉一個例子,還是頭一班,他們放了寒假回來跟我見面,我們這次回家各個回到自己本來的廟里去,回到自己本來的地方,很多人聽說佛學(xué)院的學(xué)員大家都來請教啊,說多少人來問問題啊,沒有人問法相,沒有人問三論,所問的問題都是凈土宗的問題。就是咱們這個《阿彌陀經(jīng)》《金剛經(jīng)》家喻戶曉,作為一個出家人,對于凈土宗沒有研究,不以凈土為自己的法門,為自己的專業(yè),但是要應(yīng)付眼前的問答,你對于這個方面的欠缺,日子不好過啊,大家這個是經(jīng)驗啊。所以說有這樣一個意義啊,當(dāng)然意義遠遠不止如此,我們的老法師說得很深刻很詳細,我們不重復(fù),將來在課程中不斷發(fā)揮。那么在無量壽經(jīng)來說呢,一直所謂塵封大藏一千多年啊,沒有誰研究,沒有多少人念吶。我們?nèi)タ纯矗瑥墓诺浇襁@個注解只有兩部,一部是隋朝的慧遠大師,一個是唐朝的吉藏大師,做了點注解。那么近代的丁福保作的注解是根據(jù)一些日本人的注疏,他注的實際是一個刪節(jié)本,說來說去國內(nèi)就這幾個注解吧,在國內(nèi)很不受到重視。由于國內(nèi)一些有學(xué)問的人看不起凈土宗,無量壽經(jīng)更是很少有人提到,但現(xiàn)在呢國外的情況很有變化,由于先師夏老居士,他因為沒有好的本子,他就匯集成了一本,就是發(fā)給大家每人一個薄本。所以《無量壽經(jīng)》,這個是在日本投降以后才定稿的。那么這個出現(xiàn)以后,在這個國外,受到這個極大的重視,印了很多部。我這里頭就有兩種,說明在國外遠遠超過我們大陸的情況,凈空法師還要送我們一部大藏經(jīng),他是發(fā)心寫了一篇序。為我這個大經(jīng)解寫了一篇序,就刊登在最近一期的法音里頭,所以這篇序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請教務(wù)處油印一下,發(fā)給每個人一份,補充在我們這個無量壽經(jīng)的前頭,大經(jīng)解的前頭。我們印的時候還沒有,是今年寫的序,我這個大經(jīng)解在國外印了一萬部。這個經(jīng)印的情形,一萬部已經(jīng)印出來了,所以將來大家沒有得全的,得到的哪一種還不敢預(yù)期,這個本子是國外印的,國外對于這個事情就是很重視,所以說這個形勢就是一個超過過去的,過去《無量壽經(jīng)》沒有好的本子,大家也不很重視,而現(xiàn)在由于先師匯集出現(xiàn)了一個好的本子,而大家紛紛地重視了,這個是有關(guān)法運的一件大事。因為在釋迦牟尼,說了《法滅盡經(jīng)》,這個法將來是要滅的,要滅到滅完了的。在這個經(jīng)里頭就提到,楞嚴是第一部先滅的經(jīng)啊,所以說法必定是要滅的?,F(xiàn)在已是到了末法了,所以我們從來不說這個佛法是長存的,因緣嘛,但是我們不要著急,還有幾千年吶,四千年或者九千年的說法,必然還要昌盛,不然不會傳那么久。可是在《無量壽經(jīng)》里面特別說到,跟這個滅盡經(jīng)的講法一樣,將來這個經(jīng)都有滅盡,只是這個《無量壽經(jīng)》,它以佛的大慈大悲,要把這個經(jīng)留下來,留下一百年,所以這個經(jīng)的重要性就出來了。就什么經(jīng)都沒有的時候,還有這個經(jīng)給眾生在黑暗中作燈塔作救度啊!這個里頭有一個問題呢,這個經(jīng)大家讀一讀,這個經(jīng)還是很深吶,它是中本的華嚴嘛,那怎么到了這個法滅的時候,眾生還有這個因緣福報,能夠接受這個經(jīng)呢?這個《法滅盡頭經(jīng)》講的非常好,也非常深刻和生動,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了。說是油燈將要滅的時候,大家這個經(jīng)驗很少,我就很深刻,老年人就很深刻,點一盞油燈,蠟燭也會有這個現(xiàn)象,停電還點著蠟燭,這個蠟燭要滅的時候反而特別亮一點,比以前還要亮,亮過了之后就滅了。油燈將滅的時候放光明勝于以前,然后就滅了。所以我們這個佛說將來我法滅的時候也是這樣。人有臨死的時候,有回光返照啊,忽然間清醒了,能說很多話但是馬上就不行了,這就是到這個時候,《無量壽經(jīng)》是存在,比以前更光明了,但是回光返照了,滅盡的現(xiàn)象,所以在這個光明更盛的時候,所以這個經(jīng)還能救度眾生啊,所以這個就前前后后,這個道理都相合了,那么因此在最后的時候要靠這個經(jīng),我們現(xiàn)在從現(xiàn)在到法滅的時候,這一段幾千年的時間,這部經(jīng)最為當(dāng)機了,這個就是我們在開始講大經(jīng)解之前呢,作為一個開場白吧。
現(xiàn)在我們翻到這個經(jīng)的第一卷的第一頁,前言,看前言這一段,前言就是在正式注解經(jīng)之前稍微再說幾句,解釋這個因緣吧,這個目的性應(yīng)注意的問題,作一個介紹,對于這個經(jīng)和這個注解作一個介紹。這個第一句話就是這樣,"夫凈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圣齊收,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我們佛有八萬四千法門,凈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中之一,那么這一個法門是一個什么樣的法門呢?它是"一乘了義"。一乘,大家現(xiàn)在在讀法華啊,法華首先就有一個火宅獄啊,火宅獄啊小孩子都在火房里玩啊,貪玩不肯出來。這個房子就要塌了,著了火了,還有很多毒蛇毒蟲啊,那小孩子們不知道啊,這個大悲慈父叫他們出來都不肯出來。佛就說你們快出來吧,出來以后外頭有羊的車,鹿的車,牛的車來給你們玩,小孩聽見外面有車就都跑出來了,都跑出來了就不會被火燒死了。出來以后父親很歡喜,每人給了一個大白牛車,這是一個譬詞啊,法華都是譬喻。這個故事很好懂啊,但這個說的是什么呢,這個三個車就是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大白牛車是一佛乘,佛在最初就說了華嚴大家都不懂,所以不得已來針對來適合于眾生的水平,來從權(quán)說一些方便的法,來救度。說阿含,說四諦法啊,讓大家證阿羅漢。所以這就是聲聞緣覺的法嘛,那么后來回小向大,說法相,說什么什么,大家成菩薩。這就是三乘法啊,這三乘法就是釋迦牟尼佛叫那些孩子從著火的房子跑出去的權(quán)說,權(quán)巧方便的說法,而實際世尊的目的,是要所有的一切統(tǒng)統(tǒng)成佛,所以給個大白牛車,遠遠超過三乘。所以法華稱為一乘法,不是三乘法,三乘法是權(quán)說,一乘法是開權(quán)顯實,把實際說出來了。這《無量壽經(jīng)》是一乘法,有很多把這看成是愚夫愚婦之所行啊,老太婆也會念佛啊,看不起凈土宗啊。實際是他自己很淺陋,他不知道這是一乘法,可怎么見得呢?往生論就說了,這極樂世界二乘種不生,二乘的種性不能生到,所以能生的都是發(fā)大菩提心的,都是要成佛的。你修阿羅漢就是得了六神通,得了漏盡,你最后不回小向大,不念佛求生凈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二乘種性固定不變的,不能生。所以能生者純是大乘菩薩。雖然是凡夫,他也發(fā)了無上菩提之心,無量壽經(jīng)將來就是要講,三輩往生,就是下輩的同是都是發(fā)了無上的菩提之心,就是大菩薩之心,這都是一乘,一乘的根基。所以在極樂世界是純一無雜,這個法門是一乘,皆已成佛,普度一切眾生成佛為心愿的,而且這不但是一個想,一個空想,而且是實際是保證,妙就妙在這里,它保證你凡是往生的人,到了極樂世界壽命無量。這是一個保證。再一個保證呢,沒有退緣,皆是阿鞞跋致,不退了,這也是保證。我們現(xiàn)在苦啊,就苦在這兩個問題上。我們這個世界退緣多,進一退九啊。這個因緣里頭使你進步的是一個,使你退步的是九個。最新的一個例子,一個在美國的老和尚他去了之后,他因緣很好,但是他很不方便,找兩個年輕的人來接班吧,來照顧他。那么找了兩個人去了,可是呢,他這個去了之后吧,你到了外國吧,要會說英文吶,要會開汽車,在外國不會開汽車就跟沒有腿的人一樣,苦極了。他就要會開車,那么這兩個年輕的出家人學(xué)會了外語,學(xué)會了開汽車,這兩個學(xué)會了之后他已經(jīng)不是和尚了,這個退緣使他退下來了。那個花花世界,那個引誘,所以說退緣多啊,出家之后他也不能保證,這些誘惑啊,所以進一退九啊,這是一個解釋。還有十個人中,一個人在進步,九個人在退步,這是進一退九的第二個解釋。難得有人在進步啊,是退步者多啊。我常常說大家都是在虧本啊,因為今生你要做一個人你得受了五戒的功德才能變個人那吶,你是個人還是個上等之人,一點都不殘缺,而且還很有智慧,接近佛法,甚至像諸位還肯出家,那是什么善根呢,是不可思議的善根。但是今生所成就的不見得在原有善根之上又發(fā)展了。往往是虧了本了,退下來了,這個退緣多啊。所以進一退九啊,是一個人進步九個人退步。第三個解釋呢,你前進了一步你下面就有后退九步的危險,每進一步都有歧路,都有岔路。你走上哪條路啊,所以八萬四千的魔軍,都在行者的六根門頭,等待你開悟,等到你得定,等待這個機會來搞垮你。所以你剛進一步,馬上下面要退九步,這個就是說這個很難吶,這個世界修行很難吶。再加以壽命短濁,我常常這么想,我現(xiàn)在如能再活一個七十五歲,而且還能遇見我的那些老師,那這樣多好啊,但這不可能啊,能再活五歲就很不錯了,十五歲就是打了一百分了,活二十五歲就是壹佰二十分了,那不可能的事情啊。這兩個問題呢,一個就是退緣,一個是壽命,這極樂世界解決這問題啊。只進不退阿裨跋致,這個國無女人,這衣食飲食都自然而至,沒有使你煩心,沒有使你退步的因緣,到處都是在說法,你想聽就聽,你不想聽就不聽,而且你一聽就懂,種種都是增長你的善根,只進不退,壽命無量,那他不成佛成什么。所以這個是有保證的,是一乘之法啊,所以求生極樂不是自私自利啊,有人說我要是自私自利,我也不求生凈土,真正要度眾生,這個是最妥善的法啊。是一乘之法,而且是了義之教啊。所以有四依啊,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在不同時間說法,說了不同的教。天臺宗判為藏通別圓,華嚴宗判為小始終頓圓。不同的時間不同說的教,它就是常常有不同的,而小乘就是要證阿羅漢啊,沒有教導(dǎo)他成佛?。荒堑搅舜蟪耸冀?,那就是有善根的人能成佛,闡提不能成佛;到了終教,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闡提也可以成佛,但是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這是終教〈大乘起信論〉中的,這個屬于終教的;再看圓頓教都可以成佛,可以剎那乘佛,你看這不就有了矛盾了嘛。不是矛盾啊,因為大家的根器啊,你只能接受這個,告訴你這個,但是如果你根器好,你開了矛盾之后,你聽哪一部經(jīng)啊,聽哪一種說法呢,應(yīng)該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什么是了義,就是明白明了清清楚楚的把這個究竟的本體道理告訴你。談諸法實相這是了義教,這個比方說談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就是了義教。有的經(jīng)里,《寶積經(jīng)》就談到厭背生死,討厭這個生死,你要欣求涅盤,這個叫做了義教。不了義教,就是不了義,要厭生死,要求涅盤,這是不了義教。若有宣說,若有經(jīng)典宣說,生死涅盤二無差別,是了義教。所以了義和不了義啊,不了義了,就是沒有把真實的本體,明白清楚地把它告訴大家的,這個是不了義教。了義的就正好和這個是相反的。雖然這個凈土法門是了義教,它這個很巧妙,一般總說這個怎么說是了義,不是還要往生,他不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殊勝的事情。以有念入無念,以往生證無生。從有念,念來念去,念而之后,忘掉了能所,就離開了念。往生是什么?是花開見佛悟無生,都是無生,無生無滅就是了義教,生死涅槃都是平等。凈土法門是一乘之法,了義之教,而且是萬善同歸。一切善,善很好解釋。佛學(xué)宗旨,利樂有情,就是善,對于有情,對于眾生能叫他得到利樂,這不是善嘛,大善;你要是殘害有情,那就是惡。所以利樂有情就是善,怎么來利樂,莊嚴國土啊。你有這么一個清凈莊嚴,只進不退,永遠不死,這樣的一個國土,才是善的果報。眾生得到利樂,只有到了這一步,才得到真實的利樂,所以萬善都應(yīng)以凈土法門為歸。萬善,止于至善,這是中國的話,止就是歸。凈土法門就是至善,這是一個意思。再有一個意思,一切修行最后都要統(tǒng)統(tǒng)歸落到彌陀的一乘愿海,彌陀的大愿之海。一切江河,小的河,大的河都要流入大海。一切修行都是流入彌陀的愿海。彌陀的愿海也就是華藏世界的大覺悟、大智慧的海,所以萬善同歸。三根普被,上根、中根、下根。有的法門上根很合適。像《華嚴》、《法華》上根很合適。但《法華》剛一說法,有五千人一直跟佛聽法的人退席,這根基不夠。佛也不挽留,退也好。所以就看到,根基的問題。一直跟佛這么久,聽法這么多年,到了最后,佛說法華,五千人退席,根基不夠,跟不上?!度A嚴》更是,剛說時,神通如大目犍連,智慧如舍利弗都跟瞎子一樣,跟聾子一樣,不見不聞??!所以佛才說小乘法。上根所適宜地法下根就接受不了,下根之法上根就不感興趣。所以其它的很多法,有的適合上根,有的適合中根,有的適合下根。唯獨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上至文殊、普賢都求生極樂。所以上根不會再超過了。咱們的永明大師,智者大師都求佛,都往生?。∠赂碌轿迥媸異?,所以這兩頭很懸殊啊。五逆十惡是殺父殺母,出佛身血,這樣的罪,這樣的人在觀經(jīng)里說,臨終遇到善知識,他能有十念,誠誠懇懇念了十句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下根也可以,不但人可以,動物往生都有,〈〈往生傳〉〉都有。有的人教鸚鵡念佛,死了之后把它埋了,從它葬的地方長出一支蓮花,看來這不是往生最好的證明嗎?現(xiàn)在地事,我的夏老師,他閉關(guān)念佛。他的佛堂,在這閉關(guān)。他繞著念一段時間,然后坐下來念。坐的時候,他穿的鞋脫下來。這就是夏老師。這是慧明法師講的,現(xiàn)在五臺山都承認這是一個開悟的法師,安徽的方丈。就是這樣,很奇怪,一個老鼠,在夏老師繞佛地時候,它就跟著繞,在夏老師繞完脫了兩只鞋上座。這邊一只鞋,那邊一只鞋,這個老鼠就坐在兩只鞋當(dāng)中也端坐。起來之后再繞佛,穿上鞋老鼠就跟在后面走,天天如此。
逕登四土,極樂世界,器世界都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常寂光,法身境界,寂而常照,照而恒寂。這個四土,逕登四土,直接登了四土。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也是凡圣同居土,我們是凡圣同居的穢土,臟的土,穢惡的土。極樂世界凡是一般的往生,低的往生是到凡圣同居的凈土。這是不同之處,為什么容易生呢?證了阿羅漢可以生到更高地方便有余土,它還是方便同居土,咱們?nèi)菀咨K欠奖銉敉?,有彌陀的大愿,讓你不退,讓你壽命無量。決定只有前進,只有從一土一土,要是頓然的話,證到常寂光土也可以。因此這個法門是極圓極頓,不但是圓頓教,不但是大家所瞧不起的,愚夫愚婦的,受人輕視的教。小、始、終、頓、圓中這五教一再講的,佛教史大家都知道,這個四教五教大家都知道。小、始、終、頓、圓,是華嚴的判教。到了圓的時候,圓人修一天等于普通人修一劫,你要得了圓解,能理解圓教的教義,你是個圓人,還是人吶。但你修行一天,等于其他人修行一劫。殊勝!凈土法門是圓教中的極圓,頓教中的極頓。這個道理我們要慢慢地來討論來補充,使大家能真正地接受,所以現(xiàn)在還是將信將疑。這時候我們就不多花時間了?!度A嚴》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稛o量壽經(jīng)》也是稱贊不可思議的法門?!栋浲咏?jīng)》里頭十方佛都稱贊,這個不可思議的法門?!栋浲咏?jīng)》、《無量壽經(jīng)》、《華嚴經(jīng)》,這是貫通的,是不可思議的微妙法門。極微妙,所以先把凈土法門作個介紹。凈土法門之中,其中《無量壽經(jīng)》,即凈土群經(jīng)之首要。在凈土廣說一百多部經(jīng),少說就凈土三經(jīng)。最少是凈土三經(jīng),群經(jīng)最首要地位的一部經(jīng)。凈宗大德常常稱為這是凈土第一經(jīng),第一部經(jīng)。凈土法門如是殊勝,而這個《無量壽經(jīng)》又是凈土法門中的第一部經(jīng),這個經(jīng)的重要性就很明顯了。
至于《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靜平等覺經(jīng)》者,現(xiàn)在送給大家每人一本,是油印的,那個很全。比這還全,里面有兩個跋,兩個序,很全的,就是印的不精。這部經(jīng)乃先師夏蓮居老居士,這是佛教希有的大德,過去國內(nèi)稱為:南梅北夏。南方的一個泰斗是梅光羲,是我舅父,我親舅父。北方夏蓮居是我老師,這兩個雖然是白衣,在佛法上的成就很突出。也是多少年難得有這么一個人啊。他會集《無量壽經(jīng)》,他是把《無量壽經(jīng)》的漢朝最早翻譯的這個,還有叫《無量清靜平等覺經(jīng)》。魏曹操的時候,康僧鎧翻譯了一部,大家常念的是這一種。吳,孫權(quán),你看這時候翻譯的很早了。其實在曹操那個時候,還翻譯了一部沒傳下來。曹操時翻兩部,一部留下來,一部沒有流通下來。打仗、戰(zhàn)禍能毀多少東西,咱們這次十年***,燒了多少經(jīng)書,很多都是寶貝都毀了,很多沒有傳下來。唐《大寶積經(jīng)》,宋朝最后翻譯了一次,一共是十二本,有記載的有十二種譯本。流傳到現(xiàn)在還有的有五種。凈空法師發(fā)了一個愿,他要把這九種的《無量壽經(jīng)》,這五種原譯。王龍舒后來會一本,彭二林刪節(jié)了一本,魏默深又會集了一本,夏老師又一本,九種。他把這九種要合訂成一本。這就看出來了,最后夏老師他把五種廣擷精要,圓攝眾妙,廣泛的采擷原來譯本中的精華和精要,都把它吸收進來了。圓攝眾妙,不是很機械的,很圓融無礙的,把一切各種原譯的妙處,都攝受到他這一本里來了。匯成今經(jīng),就匯成這一本?,F(xiàn)在推為《無量壽經(jīng)》之善本者也。為什么沒有好的本子,翻來又翻,就是對于以前翻的不滿意,翻了還想再翻一次,翻了還想再翻一次。從漢朝到宋朝,先師把已經(jīng)有的譯本采集會納融成為一本,大家公認的《無量壽經(jīng)》有了善本,現(xiàn)在也入了藏了。國外廣泛流通,這就把咱們所要講的研究的經(jīng)地位突出來了。凈土法門是這么殊勝的一個法門,凈土法門第一部經(jīng)是《無量壽經(jī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