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念佛時萬緣放下,是天地間一個大閑人
延伸閱讀
“沉著安閑”。這句話直指目前許多修行人的病處。
有人用功,但是有急躁情緒,恨不得很快就要有所成功,于是很緊張,很著急。這就是有求的心了。
念佛的殊勝就在從有念暗合無念,從有求而契到無求,從往生證到無生。
“安閑”兩個字又進(jìn)一層,不但鎮(zhèn)定,而且是萬緣都一齊放下了,無取無求,所以是天地間一個大閑人。心中只管念佛,一句圣號朗朗現(xiàn)前,既無掛礙又不顛倒,所以寂然心安??梢姲查e兩字十分重要。
相反若有急躁情緒,想見佛見光,想有瑞相,這樣去念,念出毛病來了。并不是念佛念出毛病來了,是你那個急躁情緒出的毛病。
我們很安閑,為什么能安閑?信心哪!有信心你就很安。
有人說我怎么還念不好,還有妄想,還有什么什么,就往生無分了。這是他自定的規(guī)章,不是佛的意思。蕅益大師講得好,“往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你有沒有深的信心,你是不是真的發(fā)愿,真的不留戀這個娑婆世界,欣慕極樂愿求往生呀。
實際上很多人還是留戀,盡量想多活幾年呀,聽說那里有點氣功,自己馬上想去練一練。想長生不老,正是留戀這個世界。
所以欣慕極樂,要發(fā)大愿。這多劫以來曾做過自己親眷的一切眾生都在苦海中等待我去救度。但我怎么才能度眾生呀,我還是在苦海中掙扎的一個人,當(dāng)下毫無能力救度別人,只有往生之后,乘佛的加持力,我就有神通智慧來救度亟待我救度的這一切有親的人。是這樣的心情,這樣的大愿力呀。有信有愿自然會念,就一定往生。
所以往生與否全憑信愿之有無。大家想往生的話,大家先在信愿上下功夫。六信[1],我這六信是不是具足了,我這愿是不是真切。信愿切的話,你決定是往生,你再念的話,心里就不會急躁而自然安閑了。(《心聲錄》,黃念祖著,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年版)
注:
[1]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凈土資糧·阿彌陀經(jīng)宗要—信愿持名》)
轉(zhuǎn)自大通永利文化傳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