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你若存一個得報的心,那還是一種貪
六度,第一是布施。布施對治慳貪,就是要舍。貪的人就吝嗇,不會布施給人,就叫人家布施給自己,這是刻薄慳吝、吝嗇;若沒有貪心,就會布施了,所以布施就對治每一個人的慳貪。說「舍得、舍得」,你要舍才能得,你若不舍就不得?!?b>地藏經(jīng)》上說:「舍一得萬報?!股岬靡环皱X,就得萬分那么多的報;其實(shí)我們做布施的時候,也不應(yīng)該有一個得萬報的思想。不應(yīng)該說:「我布施一文錢,將來我就富貴到極點(diǎn),或者得到什么好處了?!共辉撚羞@種思想!
為什么不該有這種思想?你若存一個得報的心,那還是一種貪。說:
「我布施了,現(xiàn)在我舍了,將來我得優(yōu)厚的果報,得最多的利?!?/p>
我不是毀謗你,你這個莫如去放高利貸!這也就等于放高利貸一樣。你要是布施一文,將來想要得萬報:「你看!我布施一文,就得萬萬文這么多的報?!惯@不是高利貸是什么?
那么我們布施應(yīng)該要怎么樣呢?就是我本來就應(yīng)該布施,是我的本分、我的天職;不應(yīng)該存一個獲報的心,絕對沒有一個「所求」在我這布施里邊,這才叫凈行!
各位聽經(jīng)聽到這一點(diǎn)、明白這一點(diǎn),這價值已經(jīng)是不可思議的。好像我常常這樣講,我說:「我這個出家人,絕對不拜韋馱菩薩!」各位或者想我這種思想一定是很不正常的:「為什么韋馱菩薩你都不拜?他是護(hù)法嘛!你不拜韋馱菩薩,那他不護(hù)你的法怎么辦?」我告訴你們,我之所以這么窮,就因不希望他護(hù)我的法,而希望他護(hù)旁人的法。為什么?
我要是一個真修行人,我不叫他護(hù)法,他也要護(hù)法我的,因?yàn)樗麘?yīng)該盡他的責(zé)任。如果我不修行,單單給韋馱菩薩叩幾個頭,請他來護(hù)法我,他就護(hù)法我了;這樣一來,我說他不夠韋馱菩薩的資格。為什么?他也貪污、也賣法啊!人家向你叩幾個頭,你就護(hù)法;不叩幾個頭,你就不盡責(zé)任了,這豈不是貪污嗎?各位想一想,我要是修道的人,我不向他叩頭,他也應(yīng)該護(hù)我的法;我若不修行,就是向他叩頭,他也不應(yīng)該護(hù)我的法。所以我不向他叩頭!這是我的思想、宗旨。
講到這個地方,你們各位研究佛法的人,一定要真真明白佛法的真意;不要糊里糊涂地一天到晚拜佛,磕一些個糊涂頭,這把菩薩笑得嘴都大了。為什么?他說:
「唉!這么糊涂,這個人真不堪教化!信佛了,說是沒有貪心,還一天到晚向我叩頭,又求發(fā)財(cái)、又求升官,又求什么事情一順百順、諸事平安。你說,這種思想!你自己心里平安,還要求我干什么?你自己心里若沒有毛病,沒有貪、嗔、癡了,那自然就一順百順,何必向我叩頭?真是呀!可憐,可憐!」
你看這樣子,本來菩薩都在那兒入定;你這一拜、一求他,把他求得也笑起來了!所以我說這把菩薩的嘴都給笑大了。
那這該怎樣?我們向佛叩頭的時候,不要有所求。有所求,就向佛叩頭;無所求的時候,就不叩頭了,是不是?在佛教里這種的思想,應(yīng)該改善!我所說的道理,各位不妨用你的智慧來想一想;如果我說的不對,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我絕對接受!你們告訴我:「你講錯了,這個地方不應(yīng)該是這樣!」如果你的理論比我這個正確的話,我絕對絕對接受你的思想。
所以談到布施,不應(yīng)該有一個獲報心。古人有一副對聯(lián)說得很好:
讀書雖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為善不期獲報自然夢穩(wěn)神清
「讀書雖未成名」,我讀書雖然沒有中狀元,沒有成就我這個名。古人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闺m然沒有一舉成名天下知,但是也讀了很多書;讀了很多書,所以「究竟人高品雅」,人格也清高,品性也雅、也好了。雅,就是很好的。為什么你人高品雅?因?yàn)槟阕x過書,不會很粗氣的。
「為善不期獲報」,你做善事不要等著;這個「期」,就是等著。做一點(diǎn)善事了,就站到那地方等著;等什么?等好的果報。你不必等著那好的果報,也不管它有沒有好的果報??墒窃趺礃?你「自然夢穩(wěn)神清」,做夢也沒有噩夢,因?yàn)槟阕鲞^善事,心里都很慈祥的,沒有暴力;沒有暴力,就不會做兇夢了:「啊!我做夢,人家拿槍要打我?!共粫模阕约翰挥脴屓⑷?,人也不會殺你的,你在心里上已經(jīng)很平安了。所以夢穩(wěn),你自然做夢是做好夢,做平安的夢。神清,清,就是明白、清醒。你的精神也非常地明白,精神一定很快樂的;很快樂,就是很清醒的,你腦筋不會愚癡。
這樣一說,所以我們布施,應(yīng)該認(rèn)為這個布施就是自己的責(zé)任。各位想一想,我所說的這個是一種理論;不是像有的人說:「你做布施啦!布施,你的功德無量?!刮腋嬖V你,無量就是沒有,無量嘛!所以不要聽這個。你若聽這個,我保證你永遠(yuǎn)不會明白佛法的。你不要盡說:「啊!這是個大居士!他做了很多好事?!购芏?,有多少?拿個秤秤一秤,喔!沒有。那么要怎么樣?這個「做功德」,不能說沒有功德;有是有,但不要存一個有功德的心。要所謂:「有心為善,雖善不少;無心為惡,雖惡不乏。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p>
各位若明白這兩句話了,今天晚間這堂經(jīng)就沒有白聽。說:
「這個我們早都明白了,法師你不要講,我們很不愿意聽的?!?/p>
就因?yàn)槟悴辉敢饴?,我才講給你聽;你若愿意聽,我也不講了,就這么奇怪!這個法師就是愿意講人家不愿意聽的。方才恒由不是說了嗎?「盡講我們的毛病!」一講,有的受不了就要跑;你跑就跑,你跑我也不留,你在這兒我也不攆。我就是這種宗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