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無量壽經(jīng)講座(12)
無量壽經(jīng)講座12(概要)
溪谷幽冥之處,悉大開辟,皆同一色,猶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沉沒不現(xiàn),滉漾浩瀚,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復(fù)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都開辟,都開開好了。不是常在里邊,同一個顏色,都是佛的金色光明。這個把打個比方,像什么呢?像大水劫到處都是水,耶穌教也說大水來了。方舟把大家救了,這是水劫。大水來的時候,世界上看不到什么,看到的都是水呀!我在河南時有一次剛剛過了橋,碰上暴雨不能走了。等一等,避一避雨,找一個什么地方擋一擋,那個水,河南那個地方水來的很猛,一會兒功夫什么也看不見了,連橋也沒有了,都是水了,看不見橋了。那要走很危險,如劫水的話,一切萬物都看不見了,都是水,就是浩瀚。形容水之大,無量無邊,沒看到別的,所見的都是水。這是形容什么,形容佛的光。在佛放光的時候,一切別的光都不見了。彼佛的光明亦復(fù)如是,跟水是一樣的。這是聲聞菩薩一切的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看不見菩薩光、聲聞光、阿羅漢光。這是我們打個比方,月明星稀,月亮很亮?xí)r,星星很稀。星的光很微弱時就看不到了,星星也看不到了,星星就少了。星星真少了嗎?就是說你沒看見就少了,佛的光也是如此,因為這也是隱顯具成。佛放光時,阿彌陀佛放光之后,一切菩薩、聲聞的光,都看不見了。他們不是沒放光,他們的光隱了,這是明顯和隱密具成。在明顯中具有隱密的,佛光是明顯了,但是菩薩阿羅漢的光看不見了,他就是隱密的,明顯之中包括隱密的。從意義上看,他們誰的光都是無量無邊的。燈的光明那還有邊啊!佛放很亮的光,如咱們這個屋子,燈小,不很亮。如要是大燈很亮,大燈的光也包括在小燈光里,小燈的光你看不見了,但是他還是存在的。這么看大燈的光也包括在小燈里面。這么說,佛的光也包含在聲聞的光里,聲聞的光看不見就是了,這不就是明顯和隱密同時都成立嘛。所以我們常要破我們這種邊見。但是有,不能是無,要是一就不能是多,要是空就不能是色,要是眾生就不能是佛,要是佛就不能是眾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地方就不行了,就有差別了。所以我們就是要本無差別,是無妄生差別啊!這一大乘經(jīng)典,就是給我們破除這些妄見,所以我們要學(xué)道啊!不是長學(xué)問啊!而是去掉這些不正確的見啊! 舍 ,慈悲喜舍,老子說過: 為道日損 。所以這第五個玄門就說到這。
第六微細(xì)相容安立門。舉個例子,這也是《華嚴(yán)經(jīng)大疏》的例子。如玻璃瓶盛很多芥子,在小小的玻璃瓶里,盛多芥子。玻璃瓶是很小的瓶子,但是它裝更多的東西,很小的東西,包括很多的東西。這一門就是這個意。那時我們常常說芥子納須彌,實際上例子舉不起來,但真正的微細(xì)相容安立就是這個意思。一個芥子,想讓芥菜子里頭,包裹須彌山啊,這一門是這個意思。不僅僅是一和多,一里有多,在里頭,一個芥子包含須彌山,須彌山里有很多東西,小包含大啊。這里頭更深的意思呢,很小很小里包括很多很多,現(xiàn)在科學(xué)也認(rèn)準(zhǔn)這一點了。過去電子就是小,我們往大里說,這銀河就很大。太陽系是銀河中的一員,在太陽系里,地球又是太陽系的一員。那么地球之上有很多多很多物質(zhì),各種物質(zhì)都是各種原子。原子里頭跟太陽系一樣,有原子核,有電子圍繞,和大宇宙一樣,但是不是到這就完了。往小了說再小一層,再小一層,也是不可窮盡的,到了最小,現(xiàn)在比芥子小多少,多少億倍的東西小中微子,遍滿虛空,這個很像不敢說,最后,很像佛經(jīng)中所說的微塵。咱們這個小土就太大了,那比電子大多少咱們這個小微塵,比電子小多少億倍叫中微子。這個東西多少萬里的鋼板它都能穿過。因為它太小了,什么東西都有縫,都擋不住他。他彌漫在太空中,這是客觀存在的,它是不是最小不知道。所以小是不可窮盡的。這一點科學(xué)和馬列主義的都承認(rèn)了。小是不可窮盡的,大是超,也是不可窮盡的。銀河,銀河還是一個星云,許多星云還是圍著它的中心轉(zhuǎn),這個大的比咱們想的要大,這還是一層,還有更大的。這個大東西,還要怎么樣,怎么樣,往大上去沒有頭,到了一個小原子,原子里頭。什么什么也沒有頭,小也沒有頭,時間過去沒有頭,老找開始的一個點那是很幼稚科學(xué)基因的想法,這個頭是不可得,所以說菩薩叫無始。釋迦牟尼佛早就知道,說無始,無始是什么。無始以來沒有頭,也沒有終,這是廣狹無礙一多相容。它所殊勝的,就是無論什么如何微細(xì)之中可以包容包容很多東西,所以說一毛一塵,有無邊剎海。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間諜衛(wèi)星在空中轉(zhuǎn),比如往地球拍照,種種的事物。如一個士兵刮沒刮胡子他的錄像都是照的很清楚,但所有這么大的東西,許多的材料,許多內(nèi)容,許多信息,都反映在小小的錄音帶里頭。整個間諜衛(wèi)星也沒有好大,地球上的東西,都攝在里頭了?,F(xiàn)在很多好的經(jīng)卷,擱在特別制作的錄音帶里。那么多一部大藏經(jīng)就沒有多少東西了。用這種方式來存儲就好辦了。用的時放大嘛,這就是微細(xì)相容安立。在《華嚴(yán)經(jīng)》里 普賢行愿品中 ,一塵中有塵數(shù)剎,一個微塵,比電子小多少億倍的微塵,一個小的這樣的微塵里頭有塵那么多的剎。塵是多少,那不可說不可說啊!有那么多的是微細(xì)。一個塵中安了那么多,而且一個微塵中所有的無數(shù)剎,每一個剎中還有難思的那么多佛。這兩句經(jīng)即表微細(xì)相容安立門的玄妙。又有于一毛端極微中,在一個毛端一個毛的頭上,。我們身上汗毛嘛,一個汗毛的頭上,出現(xiàn)三世莊嚴(yán)剎土,空間也打破了,你們每位汗毛尖上就出現(xiàn)三世過去、未來、現(xiàn)在莊嚴(yán)的佛剎。這三世過去未來現(xiàn)在同時出現(xiàn),空間實上空間遼闊宏大??臻g打破了,時間也破了,時間破了單有一個玄門講,這里就不再言了。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以后的科學(xué),對于我們佛教界是歡迎。那么牛頓的科學(xué)就跟我們格格不入了,愛因斯坦就好辦了,而且我們得到很多很多的可以來作為例子的東西。愛因斯坦他們結(jié)論好嘛!他說三樣?xùn)|西,一個是物質(zhì),一個是空間,一個時間,都是由于人類的錯覺?,F(xiàn)在是時代科學(xué)進(jìn)步了,時代不同了,過去成為困難的,前一段遇到的困難現(xiàn)在,就不成為困難了。那時講桌子為什么是空很難講,科學(xué)就好講了。比如原子、電子、中子,這些都是顆粒,顆粒是二重性,二重性是什么?是電波和一些能,沒有東西,那不就是空了嗎?他說物質(zhì)是錯覺。咱們佛教說用一念妄動嘛,才有無明,才有世界。妄念跟妄想跟錯覺很相當(dāng)嗎?妄不就是錯嗎?錯不就是妄嗎?想跟覺是同類,有一妄就有一錯覺??臻g是這樣,時間也是這樣,沒有妄念。什么叫時間先后啊?所以這個際,念念不停留,剛才一念,又是一念,又起一念。事實是這個,因此因為這個念念不停留。于是乎,先起來念又過去,正起一念是現(xiàn)在,將要起一念是未來。三世就是這么出來的,這都是錯覺。所以真正大丈夫,別在錯覺妄想堆里過一輩子。這才是咱們出家的大事,在家人也應(yīng)該如此,不應(yīng)該是出家人專利。識心達(dá)本名為沙門。識心達(dá)本那就要無妄啊,這才叫做沙門啊!所以說《華嚴(yán)經(jīng)》這些經(jīng)文,就顯出微細(xì)相容。他不但對空間,時間三世都在一毛端顯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呢,經(jīng)里頭法藏比丘,在因地中身口常出無量妙香,微妙之香,猶如旃檀。旃檀多少里的臭樹,長一棵旃檀全林子都變香了,香如旃檀那么香啊!如優(yōu)缽羅華那么香啊。這個香普熏無量世界,身口出這樣的香,這個香,一個人的口放的香,能夠普熏無量世界。一個人的口是很微小的,能有這樣多的妙香。手中常出無盡之寶,一個手也是很小啊!可是他能出無盡的寶,莊嚴(yán)之具,一切所需最上之物,利樂有情。所以這么多東西,他的手都可以放出來,這又是一個微細(xì)相容。一個手很小,能滿一切眾生的愿,相容的甚多。還有寶蓮華品,極樂世界蓮華中,一個蓮華有三十六百千億光,三十六百千億光,一個光中,就是每個三十六百千億分之一,每個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這是特別殊勝,不是那么畫張畫就能畫出來的,就這兩句,你能畫嗎?就是這么一朵蓮華,一朵蓮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你就沒法畫了。每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誰能畫,現(xiàn)在不能,將來也不能。科學(xué)再發(fā)展,用什么工具都不能,一光是蓮光中每個三十六百千億分之一表示極微細(xì),可是這么微細(xì)之中有三十六百千億佛,是表微細(xì)包容一切,同時也表現(xiàn)極樂世界殊勝?,F(xiàn)在這個例子都打破了,很多很多東西,微細(xì)相容。小的里面還有小的,也都包容無量無邊的東西。這個第六微細(xì)相容安立門。表極微細(xì)中含一切諸法。
第七因陀羅網(wǎng)法界門。以上六種都是表現(xiàn)小的能容大的,一就是多,這只是一重意思。因陀羅網(wǎng)呢?多重的,我們更不好思議了,跟我們講,以前這個定義跟我們老師父講的不一樣,跟我們常識是不合的?,F(xiàn)在有很多人是唯常識論呀!他只認(rèn)常識。常識能說的通嗎?但他就相信了,違反常識,他就覺的不對了。太可憐了,就那么一點點,常識之外的東西多了。這個都打破了這個概念。因陀羅網(wǎng)是多重的,上邊只講了一重,這是多重的,怎么叫多重呢?帝釋時,天帝宮殿之中他有一個網(wǎng)叫因陀羅網(wǎng)。這個網(wǎng)上有一千個珠子,一個網(wǎng)上有一千個珠子,這個珠子呢,是圓的鏡子,鏡子是圓的就不可思議了,這已經(jīng)很微妙了。這個鏡子里頭就很妙了,來什么照什么,重面啊!圓的就照十方了,每個都是圓的就照十方啊!那么這一千個珠子都是圓的鏡子,其中的一個珠子就把其余的九百九十九個珠子,都照在一個珠子里頭了。對不對,那么一個珠子可以容納其余九百九十九個,一中就有多了。這一重,再一重呢,每個珠子都代表九百九十九個,這樣九百九十九個珠子,都攝在一個珠子里頭,這不就兩重了嗎?這么說法,我們腦子還不容易體會。我今跟我們舉個例:我們二人相看,我看見他,他看見我。第一重,他進(jìn)入我的瞳仁里頭了,我瞳仁里有個小人,你們細(xì)細(xì)看,誰看誰都知道,我也進(jìn)入他的眼睛里頭了。他瞳仁里有了我,第一重,但是你想知道,你瞳仁中的我,那個我是什么呢?我不是看見你嗎?我的眼睛里有你呀,說你看見了我,是帶著你,進(jìn)了你的眼睛里頭了,多了一重了吧!你瞳仁中有我,我又把,我通過你帶到我眼睛里頭來了這不就兩重了嗎?實際上這是無窮無盡的。你想想看,是不是無窮無盡啊!瞳仁里還有瞳仁,還有瞳仁無窮無盡。是兩個鏡子對照,你看是無窮無盡的鏡子。把兩個鏡子這樣一擺,不這樣照鏡子,所以這是兩重。一個珠子見一切珠影,是第一重的;一個珠子所現(xiàn)的一切珠影,又現(xiàn)在九百九十九顆珠子里頭。這些又帶到一個珠子里去,這是第二重。這是重重?zé)o盡的重,現(xiàn)出重重的影現(xiàn)。比我們說兩個鏡子,兩個人,就不大多了。這比喻什么呢?比喻一切法相即相入,一切法的相即相入,這樣重重?zé)o盡的。還不是機(jī)械的,那樣的相即相入,這里又有《無量壽經(jīng)》的譬喻?!秾毶彿鸸馄贰吩跇O樂世界中眾寶蓮華周滿世界,全世界各處都有蓮華,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極樂世界,全世界到處都有華,每一朵華,每一朵華都放三十六百千億光,剛才已經(jīng)講過了。那是一重,這么多重,每一個華放三百千億光。阿彌陀佛是一個佛,阿彌陀佛一個佛的佛國里頭有無數(shù)的蓮華,一朵蓮華里頭有三十六百千億光,他的一個光里頭,這么多的蓮華,他的一個光里頭,有三十六百千億佛。你看,從佛到蓮華,蓮華到光,光又出現(xiàn)這么多佛。那么這一句佛,都在那說法,安立無量眾生于佛正道。這是經(jīng)中所說的,前面所說的一個光里頭,有三十六百千億佛,是微細(xì)相容,以前說過了,但是現(xiàn)在呢?重重?zé)o盡啊!極樂世界有無數(shù)的蓮華,一個蓮都放光,光就出現(xiàn)佛,佛就現(xiàn)國土,國土中又有無數(shù)的蓮華,蓮華又放光,光中又有無數(shù)的佛,佛又......。這具無有窮啊!你看對于這是重重?zé)o窮。所以說超情離見不可思議,我們老在這情見之中,不但對于這種很玄妙的玄門,很難體會,往往就是寫的很明白的,經(jīng)典的意思也不容易體會真實意義。所以這個地方看出蓮華的例子是重重?zé)o盡。一個佛土的蓮華如此,蓮華放這么多光,光又出這么多佛,每一個佛他都有國土,都安立眾生。他有多少蓮華,華又放光,光又影現(xiàn)佛。
第八就特殊了,第八就要用密宗和禪宗的理論根據(jù)了。第八托事顯法生解門。依托一個事情來顯現(xiàn) 法 ,也就是通過 事 來顯法,也就是來顯此法界全體。宣說一切妙法,這是生解,讓眾生得到真實的解。托事,由于上邊的譬種,重重?zé)o盡,所以任何一個微塵,一個毛端都是事事無礙法界,都是重重?zé)o盡不可思議。因此就可以把任何一個微塵,任何一個事相,來顯現(xiàn)法界的全體?!度A嚴(yán)經(jīng)大疏》說: 立像豎臂,觸目皆道。 立像,凈土法門也有,觀像,一尊佛像就看這個像。密宗里頭觀法器,觀使用實物。觀一個像,觀字種,觀曼陀羅。一個法器擺在一起就是一個曼陀羅。到佛殿上,看到天花板上有好多梵文的字,那都是字種,湊在一起就是一個曼陀羅,就是一個佛的壇體。都是立像,豎臂。豎個胳臂,觸目皆道,觸了你眼睛都是無上之道。你看什么啊!沒有一點地方不是道的。從前有一個人在佛殿上吐痰,別人就批評他: 你怎么在佛殿上吐痰呀! 好!請你找個沒有佛的地方我來吐。 那人沒法說了,哪沒有佛呀!所以 立像豎臂 ,豎臂是禪宗,密宗到密宗的心地法門,跟達(dá)摩祖師完全是一味的。別認(rèn)為密宗之殊勝,就是因為有很多法,都是方便,最后最高的還是就是達(dá)摩祖師的禪啊!六祖的禪啊。南禪不是北禪,這個豎臂的第一公案,就是釋迦牟尼佛拈起一支花來嘛!讓大家看看這支花,這不就是托事顯法生解嗎?可是大眾都莫名其妙,只有金色迦葉,迦葉破顏微笑。一樂這個就傳了傳盡了,這是第一個公案。你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呀!殊乎摩訶迦葉,教外傳也沒有文字也沒有言語,會就是,不會,就是,同樣別批。這個地方,任何后邊,還有一類的,具體,禪宗一個大德,他的公案,一天來一個比丘尼,進(jìn)來之后連斗笠都不摘,你可以摘一摘笠。比如道德上說的,道德你能說出一句來。這道德,你道德屬于禪機(jī)嗎?你道得一句,我就摘下笠,他無言可對了,他就說啊!天也很晚了,因來的是女的,不方便嘛。外頭也是很野的地方,你宿一晚吧,好在外邊很危險的。那人說你道得一句,你能說出一句來,我就留下。他說不出,那人拔腿就走了,這個人很慚愧。我是個男子漢,一句也不說。請你不要走,明天有個肉身菩薩來。第二天天龍來了,請問。他就出一個手指頭,豎臂,豎一個手指頭和豎臂不就一樣了嗎?他就開悟了嘛。以后凡是和他問話,他都這樣回答,一指禪嘛。悟得天龍一指禪,一生受用不盡。接著又問這個豎臂,以后像雪崩,南來的把球給滾出來,大會用大竹篦子,他在大竹篦子里呆著。都屬于這一類??匆娀ㄎ虻懒?,靈云一看桃花,大悟了。靈云是云門的師父,云門是一宗。三十年來勤見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后,只是如今充不予。 前緣已經(jīng)斷了,一點疑惑都沒有,已經(jīng)斷了。這很不容易啊!這靈云啊,看見桃花,就是言語道斷。他那是打,用一顆石子,揀起來一扔,打在旁邊有顆竹子上 拍 的一聲響,一響就開悟了,一擊忘所知,更不加修持。一碰到竹子, 拍 的一響把所有的都忘了,不用再修持了,這都是屬于這一門。托事顯法,生解門?!稛o量壽經(jīng)》那說的不就是禪凈嗎?就提了點密宗,在這就不提了,時間不多了。咱們這《無量壽經(jīng)》,那正是這個內(nèi)容啊!那道場有菩提樹,見彼樹故,就有三種忍,看見樹就獲忍了。 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你看看,看見樹就得忍了。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諸眾生而作佛事,華果樹木都是相啊!他給眾生做佛事,而且做的殊勝的佛事,得三種忍啊!還得無生法忍,這些事情是什么呢?是第八玄門,因為因陀羅網(wǎng)重重?zé)o盡,一切無盡無邊的東西都悟在,正合一毛一塵之中,青青竹葉無非法身,郁郁黃花即是般若。竹子都是法身啊,菊花都是般若。去看竹,去看黃花,那何嘗不是啊!第九就實踐了,第八就特殊了,托事顯法生解。
第九,十世隔法異成門。言說無礙。言說同時,一萬年和一秒鐘是同時,這個空間是橫著說,這個是豎著說。單指時間,過現(xiàn)未,是三世。過去、未來、現(xiàn)在,每個又有三世,過去的有過,現(xiàn)、未,現(xiàn)在的有過現(xiàn)未,未來的也有過現(xiàn)未,這好像一個里有三啊。我們舉個例,不要三個都舉。用現(xiàn)在的人來說,現(xiàn)在我在講這個書,這是現(xiàn)在的嗎?講這個書呢,是講相續(xù)的,我現(xiàn)在在講書,這是現(xiàn)在世,;我這個現(xiàn)在世之中,剛說過那句過去;現(xiàn)在正說的是現(xiàn)在,底下還有一句要說就是未來。過去一句,現(xiàn)在一句,未來一句放在一起,正是現(xiàn)在講書。你要用英文,你用時態(tài),是現(xiàn)時,我正在講書,我正在講,于是包括過去了,所以過去未來都是如此。所以三世就變成九世了,九世總起來,就變成另外一個世第十世。把另有一事擱在一起就是第十世了。每個有三世是九,九之總和又為一世,擱在一起是第十世。十世相隔之法,時間、過去、現(xiàn)在相隔之法。所以是相異而成,這叫隔法異成。晉譯《華嚴(yán)》,《華嚴(yán)》有三種,晉譯《華嚴(yán)》最早有六十卷。唐譯《華嚴(yán)》有八十卷。最后的四卷《華嚴(yán)》就是 普賢行愿品 成就八十一卷。最后譯的是四十八愿,這是晉譯《華嚴(yán)》。晉譯《華嚴(yán)》里一品說,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無量劫。他說的是這個玄門,這一念的時間就是無量的劫了。 劫 這個時間就不得了啦。劫......多少百里,多少千里,這么大的石頭,天人穿的極輕的薄紗,衣服五百年下來一下,用袖子摸這石頭一次,什么時候把這石頭摸完就是一劫,這個時間就不好算了。石頭都完了,五百年才摸一回,這么大塊石頭。這個無量劫就是一念啊!還是愛因斯坦也說對了,這是錯覺嘛!無量劫是一念,一念是無量劫。這是晉譯。又 普賢行愿品 盡一切劫為一念,我于一念見三世。 頭一句跟前頭晉譯《華嚴(yán)》是一個意思。我就不講了。第二句, 我于一念之中見三世 。我一念,當(dāng)前一念,可是他已經(jīng)見到過去、未來、現(xiàn)在了。這表示 延 是延長, 促 是很短。長短的時間,是圓融的,三際一如。我們常說三際一如,三際指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如。過去如是,未來如是,現(xiàn)在如是,都是如,三際一如,三際都是如。你說是的三,還有如一,你說如一,還得說為三世,這就是佛法的微妙之處。外國的科學(xué)家不懂,他們認(rèn)為我們是中,我們排斥中論,不信于中。要是一就是一,要是多就是多,要是這就是這,要是那就是那,不可兩邊站。他的談中論不能使用到咱們佛教里。他們不懂,我們不是他那個中,我們是圓融,我們不是逃避、妥協(xié)論?!洞笫琛放e個例子, 若一夕之夢,翱翔百年。 一夕之還啊,從聊齋之夢啊,黃梁之夢啊!煮小米飯啊,飯還沒煮熟呀,他已經(jīng)考中狀元做二十年宰相,最后又罷了官,被仇人殺了。一醒飯還沒熟,這夢嘛。一夢就是百年,其實一會的夢。在本經(jīng)之中同樣于住無量億的劫。在一念的時間里,能安住無量億的劫。在起一念的時間里,游了一切佛土了。這一切佛土是多少佛土啊!無量無邊的佛土。一念之間就遍游了。 于一念頃,復(fù)往十方無邊凈剎。 在一頓飯的時候,到了十方無邊的凈土佛剎。這是第九,寫的是時間。短和長都相如。
第十總起來,是主伴圓明具德門。因為橫的萬法,豎的萬法,橫的代表時間,豎的代表空間,都合起來成為一個總的緣起。沒有別的了,都在這了。每個法都是相交相徹,你徹我,我徹你。說隨便說一個法,其他一切法隨著跟著它為伴侶,隨便說一個法就以這個法為主,其他一切法都隨之成為伴侶。就好像我們在北??匆娝掀鸩ǎ秃孟裎覀冎钢粋€波以這個波為主,那么其余的波都聯(lián)著的,其余的波成為,為主的波的伴侶。你要另外指一個波做主呢?那么這個主又成為那個主的伴侶,所以一個法中,就有一切法,也就是一個法,就可以圓滿一切法的功德。那么我們北海就可以想,這波浪,為什么是這樣,很多因素呀。這個池子,路,固體的東西,石頭、地是什么形狀,決定波的形狀。風(fēng)不大,這決定它的形狀。剛才這個波是什么樣,決定下頭波的形狀。所有的波,都起決定作用。比如說這一切都是,岸也是境,也是條件,地也是如此,風(fēng)也是如此,過去的實際情況環(huán)境,水和波都在動有關(guān)系。那么隨便指,現(xiàn)在發(fā)一個波來看。所有的都在這一個波里頭,這一個波怎么給隔斷呢?這個波劃到哪算是一個波呀!因為波和波都連著嗎。以這一個波為主,其余的波就成為伴了。也就是舉一法為主,則其他一切法皆為伴,更依他法為主則余法成伴,而盡集之故一切法圓滿一切法之功德。你換了一個主,剛才那個主成了伴了。另外一個主這個一切功德它也都具足。所以《大疏》說: 如北辰所居 。北辰就是北斗指明星啊。它所在的地方,眾星拱之。北極星,老名叫紫薇。
從這個圓明具德之中,我們能看出極樂世界例子很多。 又彼國土,色聲香味觸。 這不是五塵嗎,色聲香味觸是五塵啊。色聲香味觸一一都圓明具德,所以極樂世界他有好處,為什么要去,他有好處。一一圓明具德,一一都使你增上。他也沒有退緣,那你決定不退,而且阿彌陀佛的愿力就是不退。一生之后就是不退轉(zhuǎn)就是阿鞞跋致。壽命無量,所以你不成佛是不可能的,沒有第二個答案。我們怎么說這個色聲香味都是圓明具德呢?你看我們這有經(jīng)文: 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 見光是色,色起作用啊。圓明具德,聲音是波,水波八功德池中的水波,波揚(yáng)無量微妙音聲,種種聲還有甘露灌頂受位聲。聽了這些聲音之后,其心清凈,無諸分別,正真平等,成熟善根。聲音中圓明具德。 香 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wù)?,塵勞垢習(xí),自然不起,聞到這個香塵勞污垢的習(xí)染都不起啊!!風(fēng)吹的這個香,到你身上,安和,猶如比丘得滅盡定,香是圓明具德。 味 看到菩提樹,聞其樹香嘗其果味,嘗嘗菩提樹上果子的味道,這都是很大的功德。觸其光影,觸到光,觸到了影,念樹的功德,這就意根了,都在這了,都在內(nèi)了。都六根清凈,都無諸惱患諸根不退轉(zhuǎn),至成佛道。所以色聲香味觸法連法也包括在內(nèi)了。這一切一切都是圓明具德。
再補(bǔ)充一個例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wù)?,皆修佛性。這個就不在極樂世界了,這個香就在我們娑婆世界大家常常有這個現(xiàn)象。我們常常有這個情況。修到心清凈的時候。常常聞到一陣清妙之香,所以極樂世界的香普熏十方世界的,這個就是把十玄,十玄門什么內(nèi)容介紹了。那么何以故?諸法能這樣事事無礙呢?這《華嚴(yán)玄談》這部書,太可講了,諸法何故事事無礙。這一切法為什么事事無礙,就是從唯心所現(xiàn)故。因為一切法皆是心之所現(xiàn)。唯心,唯獨是心之所現(xiàn)啊。諸法之本源,沒有別種,沒有別的東西。唯一是自己的如來藏心,一切眾生都是有如來藏心啊。緣起的差別法,從這緣起有種種差別,所以大地森羅萬象,出現(xiàn)了一切。因為還是自己的心所顯現(xiàn)。如來緣起之差別法,雖然或是小,或者大,或一或多,或長或短,時間、空間......皆無非是心之所現(xiàn),一心所現(xiàn)之物,自然可以融合。所以《金獅子章》說:或隱或顯,或一或多皆無自性。本來他沒有自的獨立的一個體性,都是由于心之回轉(zhuǎn)。由心之轉(zhuǎn)現(xiàn),說事說理,有成有立。所以這叫做唯心回轉(zhuǎn)善,都是心在那兒轉(zhuǎn),而善于成就一切。唯心善門也,唯心善成門就是主伴圓明俱德門。
又一切皆是本性,那么一切功德就是不可思議啊!這里再舉一個布袋和尚的例子,廟里一進(jìn)山門就看到一個大家稱彌勒菩薩,實際那個胖大的和尚的像是布袋和尚的像。唐初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后來就把這個像擱在山門上了。布袋和尚喜歡小孩,所以他到哪許多小孩都跟著他。他老背著個布口袋,他的偈子:祗這心,是心是佛。有人說唯心是飄渺,唯心凈土。是想出來的。他說唯心是凈土。指著心,是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明。十方世界最靈明的東西啊。妙用縱橫可憐僧,現(xiàn)在大家聽到的氣功什么的,啊!就迷倒的不得了啊。崇拜,有的廟里頭,都在那煉氣功去了,被這個傾倒了,布袋和尚說這些神通妙用可憐的很,妙用縱橫可憐僧。他們不但有神通還有妙用,而且是妙用縱橫啊!神通妙用是縱橫的妙用,都可憐的很啊!所以這個修道人他要有氣概。黃檗還沒悟的時候,跟一個人搭伴游山,本來有路的,山洪發(fā)了,水就變成河了。過不去了,過不去了就不能走了。那個人就說 走 ,可以過。他就把他的斗笠,扔在水里頭,一蹦就站在斗笠上,在水面上就過去了,就招手你來你來。一般人看這個情況,那還不給他磕頭啊。黃檗說,早知道你是這樣,打斷你的狗腿。現(xiàn)在的人心都顛倒些,要有黃檗的見解就好了嘛。我后悔不跟你這個俏子做對,我后悔不跟你搭這么一個伴。那個人他就贊嘆了,真大乘根器,吾不如也,我不如你呀!所以把他說到最后,為什么這樣的玄呢?皆是心之回轉(zhuǎn)。心是如何呢?用布袋和尚的話,彌勒的話,下生來的佛啊。指心,是心是佛。什么是佛,就是心,是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明的東西,沒有超過這個的呀。妙用縱橫,里頭有個神通妙用,那可憐的很呀!一切無有心真實,最明之圓明具德,超過一切神通妙用。所以識心達(dá)本,名為沙門。這是圓明具德的。
我們再聯(lián)系到本經(jīng)《積功累德品》品,說法藏比丘他的愿,他發(fā)了大愿。 住真實慧,勇猛精進(jìn),一向?qū)V厩f嚴(yán)妙土。 他就勇猛精進(jìn),莊嚴(yán)妙土。這個妙土是怎么莊嚴(yán)的呢?他住于真實慧所莊嚴(yán)的,他也就法藏比丘,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在真實慧中成就的,極樂世界。《往生論》中就說三種莊嚴(yán)入一法句。佛莊嚴(yán),菩薩莊嚴(yán),國土莊嚴(yán),這三種莊嚴(yán),三種莊嚴(yán)都在一個法句里頭。一個法句是什么呢?就是清凈句,清凈句是什么呢?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天親菩薩這幾句話很有禪宗的味,所以我們知道極樂世界妙土莊嚴(yán)就是清凈法身,清凈法身跟我們自心就是一回事。《壽樂無極品》極樂世界人壽樂無極, 一旦開達(dá)明徹 。一旦開達(dá)明徹這經(jīng)文, 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回,轉(zhuǎn)變成最勝,郁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 這段經(jīng)文,一旦開明就是一旦開達(dá)明徹,就是一旦開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