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濤法師說故事全集:11.孝子歡喜
11.孝子歡喜
很久以前,菩薩降生在一戶窮人家里。這戶窮人實在養(yǎng)不起他,就用一塊破布把他裹好,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把他放在十字路口旁。
這天剛好是一個吉祥的日子,有個叫四姓的商人聽到一位修行者說:「今天生的孩子,是男的將來一定富貴!是女的以后一定賢良!」四姓聽了非常高興,想養(yǎng)個孩子,于是派人到處尋找當天出生的棄嬰,剛好找到十字路口旁的菩薩,把他取名為歡喜。
撫養(yǎng)了幾個月,他的妻子懷孕了。四姓想:「現(xiàn)在上天已經(jīng)賜給我一個小孩,我為甚么還要這個抱來的小孩呢?」于是,他用布把歡喜包起來,趁夜晚將他放到一個土坑里。不久,一個牧羊人發(fā)現(xiàn)土坑里的嬰兒,就把他抱回家中,用羊乳喂養(yǎng)他。
幾天后四姓又想到:「我妻子不知道生男生女?萬一生了個女孩,我不就沒有兒子可以傳宗接代了?」于是他又設(shè)法找到孩子,將歡喜從牧羊人那兒抱回來。
過了幾個月,妻子生下一個男孩。四姓又產(chǎn)生惡念,半夜把歡喜扔到路上,被一位老婆婆撿走。后來,四姓聽說歡喜還活著,又懺悔地說:「我真是不仁不義??!怎么會做出那種傷天害理的事來。」于是又差人把孩子接回家中,決心好好撫養(yǎng)他,和自己的兒子一視同仁。
孩子們漸漸長大了。歡喜智慧超人,才華洋溢。四姓想:「糟了!這個孩子比我兒子聰明,今后我的兒子不就處處輸給他?我不能讓他留在這里?!箰耗钜簧?,四姓便用布蒙住歡喜的眼睛,把他拋到深山的竹林中,沒留下一點食物,想把他活活餓死。
在竹林里,歡喜悲嘆自己的不幸,產(chǎn)生一個慈悲的念頭:「今后我如果能夠成佛,一定要把眾生從苦海中拯救出來?!拐?,有一戶人家到這里挖竹筍,看到溪水邊有一個小孩子,又驚又喜,便把歡喜帶回去撫養(yǎng)。
四姓聽到傳聞,又像以前一樣責備自己,花了許多金銀財寶把孩子迎回家中,并讓他和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起讀書識字。
歡喜天賦很高,仁慈孝順,經(jīng)常引導(dǎo)教化別人,因此,人們都將他看作是圣人。這時,四姓的妒嫉心再次浮起,陰謀除掉這個深獲眾望的養(yǎng)子。他寫了一封信給一位曾受過自己恩惠的鐵匠,要他看完信后,把歡喜拋進火中燒死,寫好后對歡喜說:「你到城里的鐵匠鋪替我結(jié)一下帳,把該收的錢收來,并把這封信交給他?!?/p>
歡喜走到城門口時,看見弟弟正和幾個朋友在玩彈胡桃。弟弟看見哥哥,忙說:「哥哥你來得正好,趕快幫我把輸了的胡桃贏回來?!?/p>
「這可不行!父親交待的事情我還沒辦好?!?/p>
弟弟說:「讓我替你去辦。你快幫我把輸了的胡桃贏回來!」便一把奪過哥哥手中的信,跑到鐵匠家中。鐵匠看完來信,便把弟弟拋進火中。
四姓坐在大廳里,心忽然怦怦直跳,不知怎么的想到他親生兒子,就派人到處去找。仆人只找到哥哥,就把他帶回家中,歡喜把來龍去脈對四姓說了一遍,這下可急出四姓一身冷汗!四姓立刻快馬加鞭趕到鐵匠家??墒?,一切都已太遲了!親生兒子早已被燒成灰燼。他呼天喊地,悲痛萬分,從此更恨歡喜。
一天,四姓找來歡喜,對他說:「你到鄰國幫我結(jié)算一下帳目,這里有一封信,你交給那里的大官,他是我朋友,可以幫助你?!蛊鋵崳男赵谛胖袑懙氖牵骸敢姷轿业酿B(yǎng)子之后,立即用大石頭綁在他的腰上,把他丟入深井之中?!?/p>
歡喜在半路遇到一個經(jīng)常和四姓來往的梵志,梵志邀請他到家中吃頓飯。這個梵志有個聰明的女兒,發(fā)現(xiàn)從歡喜身上掉下一封信,偷偷看了信的內(nèi)容。她大吃一驚,自言自語地說:「居然有人用這樣狠毒的手段,來殘害自己的養(yǎng)子?」
她靈機一動,模仿筆跡重寫了一封信,說:「我年邁多病,體力一天不如一天。距您國家不遠的地方有個梵志,是我的好朋友。她的女兒非常賢慧聰明,可以和我兒子匹配。請你用各種絹帛和珍寶作為聘禮,為他們舉行婚禮,好了卻我的一樁心事?!构媚飳懲晷藕?,悄悄把信放回歡喜的行李中。
第二天清早,歡喜繼續(xù)趕路,到了鄰國,便把信件交到大官手中。那個大官一看,立即按照信中的要求,備好各種珍寶和絹帛,為朋友到梵志家求婚。
梵志夫婦想:「這個年輕人德貌皆備,又與女兒十分匹配,真是一門好親事。」于是就高高興興地收下聘禮,拜告祖宗,通知親朋好友。四姓一聽,勃然大怒,就氣病了。
盡管歡喜從妻子口中知道父親想害死自己,但是一聽到父親生病的消息,心里仍然十分憂愁,趕緊帶著新婚的妻子回家拜見父親。
兒媳知道丈夫孝順仁慈,所以也決定支持丈夫。她一步一拜走到公公床前,說:「我是你的兒媳,我衷心希望公公病情早日好轉(zhuǎn),可以與我們共享天倫之樂,永保長命百歲!」
左右鄰居見四姓有這么好的一個媳婦,恭喜聲不斷,都說四姓好福氣!四姓聽了,妒恨在心,氣堵五臟,不久就命歸西天了。歡喜哀傷不已,為四姓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全國的人都稱他是個「孝子」。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