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婆竭多尊者凈塔得天福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
2023-09-23 13:33
婆竭多尊者
古人以福與善行同義。佛法中也明確地指出:所謂善行,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智慧等行。
定光佛入滅后的末法時(shí)期,有位窮人因無一技之長,只好賣柴維生。
一天,窮人前往沼澤區(qū)撿柴時(shí),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一座雄偉的塔矗立于前方,于是他快步地走向塔邊,想要瞻禮佛塔。然而,當(dāng)滿懷歡喜的窮人走近塔前,卻只見四周荊棘叢生,狼狐鳥獸到處棲止,整座佛塔杳無人跡,甚為凄涼。
見到定光佛的舍利無人供養(yǎng),佛塔無人照料,窮人心中十分感嘆。于是他馬上挽起衣袖,開始鋤草,并將佛塔四周打掃得煥然一新。看著清凈莊嚴(yán)的佛塔,窮人歡喜地繞塔八匝,并且頂禮佛塔后才行離去。
因?yàn)檫@樣的功德,窮人命終后生至光音天中,居住于光明晃耀的七寶宮殿。天壽享盡,更于天上人間往返百回,于九十劫中不墮惡道?;蛲渡鸀檗D(zhuǎn)輪圣王,統(tǒng)領(lǐng)天下;或生于國王、長者等富貴人家,財(cái)富無量。不僅相貌端嚴(yán),人見歡喜,所到之處道路自凈、天雨寶花。
釋迦牟尼佛出世時(shí),這位窮人值遇佛陀,于是舍棄人間榮華富貴,毅然出家修行,最后證得阿羅漢果。這人就是婆竭多尊者。
積德得福,長樂無窮。一如《六祖壇經(jīng)》云:不離自性即是福田,以至誠清凈供養(yǎng)之心灑掃、頂禮佛塔,即是布施身口意三業(yè),種最上福田。所得之福即為究竟清凈安樂之德。福不異德,直心布施的當(dāng)下,福德即自具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