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的“阿”字,究竟念“a”還是念“o”?
眾所周知,佛者,覺也。佛是覺悟宇宙和人生真相的人,堪為人天師表。阿彌陀佛,在佛門文化中,是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導師。古印度梵文當中,“阿彌陀”有“無量”的含義,所以阿彌陀佛也號無量光、無量壽佛。
關于阿彌陀佛的生平,佛經中有明確講述,后世也鮮有爭議。據《無量壽經》記載,他在過去曾是一位國王,當時有佛住世,號為世自在王佛。國王聽到佛說法之后,心有所感,棄國捐王,唯求正覺,他出家的法號為法藏比丘。在跟隨世自在王佛修行的過程中,法藏比丘不甘心按部就班地修行,他力求快速,走凈土之路,希望借他力以成佛。
于是法藏比丘向世自在王佛求法,他在聽聞佛開示后,發(fā)四十八大愿,又用了五劫的時間成就了一片超絕殊勝的國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方極樂世界。而法藏比丘后來成佛,就是阿彌陀佛。
盡管阿彌陀佛的生平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但是他的名號“阿彌陀”,因為含義甚深極廣,乃至于對于一個“阿”字究竟該如何發(fā)音,后世也有不同的觀點。比較廣泛的兩種念法是“a”和“o”,兩種說法又各有緣由,難以說服對方,本文我們就共同對“阿”字的發(fā)音探究一番。
首先,在小編看來,無論念“a”也好,念“o”也好,都難說誰對誰錯。試想,中文是如此發(fā)音,而在外文中發(fā)音又另有不同,難道信徒所憶念的阿彌陀佛還有中外之分嗎?所以,不論念“a”還是“o”,用《金剛經》中的話說就是“如來悉知悉見”,阿彌陀佛都知道眾生在感念他,意圖乘借他的無上愿力得生凈土。
不過,如果一定要分出個優(yōu)劣,查閱典籍我們會發(fā)現,念“a”似乎更為妥當。因為“阿”字,排在華嚴字母中的第一位,它被用來表法界發(fā)聲音,表示諸法空義。再者,“阿”字具有無量功德,無量含義,南師在《南禪七日》講學中提到,初生的嬰兒啼哭,也是發(fā)“阿”音?!鞍ⅰ弊之斨心軌蛏鲆磺型恿_尼,展示了其生生不息的功德藏。
看到這里,有人也許會說,自己念了一輩子“o”彌陀佛,豈不是沒有絲毫功德?
僧人糾正了老婆婆的發(fā)音,結果再從山村外看時,原來的佛光早已黯淡。僧人大叫不好,心想自己犯了大過。于是又專程回到村中,對老婆婆說她原來的念法是正確的。
所以說,不管發(fā)音如何,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佛號入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只要能夠“一心不亂”,不論學佛還是做事,都會有所成就!那么,你平日修行念佛時,念“a”還是念“o”呢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