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修行:燈云法師:學佛次第_學佛的修行次第有哪些
在家修行欄目主要介紹:修學入門修行,在家修行,在家怎么修行,在家修行的方法
十八層地獄警示網介紹修學入門修行,在家修行,在家怎么修行,在家修行的方法等內容,十..
佛教經典,浩如煙海;佛法義理,深廣無涯。經有三藏,致使無量學者望而卻步;理有三乘,導致恒沙行者迷失方向。由彼法門八萬四千,或簡或繁,或總或別;使諸行者,尚且不知入門之處,更何況修學次第。《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并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由此之故,故而依據經教,大略歸納六種次第,以便同道之人,共入正覺之門。
一者、在佛法理論上,以緣起、性空、不二法門、一佛乘為次第。先明緣起法,深信因果,必能使人心生敬畏,斷惡修善,從而移風易俗,人心歸善;其依據之經典有《十善業(yè)道經》《業(yè)報差別經》等。
次明空性理,不住不著,必能使人心無掛礙,身心自在,從而破迷開悟,轉凡成圣;其依據之經典有《金剛經》《大般若經》等。再入不二門,法法圓通,必能使人圓融自在,事理無礙,從而普門示現,舌燦蓮花;其依據之經典有《維摩經》《圓覺經》等。最后悟一佛乘,直心道場,必能使人不歷僧祗,入如來地,從而住常寂光,獲妙莊嚴;其依據之經典有《法華經》《華嚴經》等。
二者、在學習修行上,以信、解、行、證為次第。此乃修行佛道所必經之四種過程。首先須信樂佛法,于諸法之實體,與三寶之凈德,世出世之善根,深為信樂;如《大智度論》曰: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其次了解佛法,即由見聞經典,思維義理,而心生悟解;如《華嚴經》曰: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進而身體力行,舉止動步,心不外馳,無有輕躁,心與道合,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即是如法而行也。最后證得道果,與十善相應,證人天果;與無我相應,證羅漢果;與無上菩提相應,證得佛果。
三者、在應機施教上,以三乘根機為次第。一者人天乘,乘五戒十善乃至四禪八定之行法而生于人天者。二者聲聞乘,又云小乘,速則三生,遲則六十劫間,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而悟四諦之理,以證阿羅漢果。
三者菩薩乘,又云大乘,三無數劫間修六度之行,更于百劫間植三十二相福因,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人天,度脫一切,是名大乘。此三乘于經典中,或以羊、鹿、牛三車譬之,或以象、馬、兔三獸比之。
四者、在開發(fā)智慧上,以聞、思、修三慧為次第。聞慧者,謂從經論中聞,或從善知識處聞,以因聞故,能生無漏圣慧。思慧者,若能思惟經論中及善知識處所聞法義,皆能生于無漏圣慧。
修慧者,謂既已聞法,思惟義趣,即當隨順修習,因此修習,能生無漏圣慧。依此聞慧則生思慧;依思慧則有修慧;此乃斷煩惱、證涅槃之過程。猶如依種生芽,依芽生莖,依莖轉生枝葉花果。故前二慧為散智,僅為發(fā)起修慧之助緣;修慧則為定智,具有斷惑證理之作用。
五者、在修證層次上,以五分真香為次第。如《壇經》云:一者,謂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者,謂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者,謂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zhí)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者,謂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者,謂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此五者環(huán)環(huán)相扣,因戒而生定,因定而發(fā)慧,由慧而得解脫,由解脫而有解脫知見。
六者、在念佛上,以信、愿、行三資糧為次第。首先信有凈土、信佛必來接引、信自己必能往生。其次由信而生愿,志愿堅定永不移,愿生凈土九品蓮。最后由愿而起行,依《觀經》凈業(yè)三福而起行;由于所行淺深不同,故有三輩九品之別。資糧者,譬如遠行,一要資財,二要糧食,若缺此二事,則絕難到達。
以此次第,漸進佛果;愿諸有緣,各取所需。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燈云比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