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佛法:不見他人過
不見他人過
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道心,暗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六祖壇經(jīng)》
什么人永遠(yuǎn)都不會犯錯?答,死人!
腦筋急轉(zhuǎn)彎真的很好玩。看似荒唐,卻有如醍醐灌頂,讓人警醒。
有一個老和尚有兩個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天吃完飯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個。
大和尚立馬跑到老和尚的禪房:師父,師弟剛剛打破了一個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雙眼微閉,說道:我相信你永遠(yuǎn)也不會打破碗!
大和尚啞口無言。
誰能保證自己永遠(yuǎn)都不犯錯?誰能?站出來。我想沒有,因為我們都知道人生無常,誰也不能肯定下一刻在自己身上會發(fā)生什么。所以人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要勉強別人,不要對自己的過錯耿耿于懷,更不要把別人的過錯當(dāng)作小辮子,抓緊不放。
過錯是別人的,人家不以為然,你卻抓住不放,何苦呢?你為什么要為別人的過錯煩惱呢?這不就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嗎!人就像個容器,煩惱裝多了,智慧裝進(jìn)去的就少了,影響心情還降低智商的事情還是不做為妙。所以,對待別人的過錯,應(yīng)當(dāng)見如不見,不要放在心上。
阿拉伯有一位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柏、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處山谷處,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柏拼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于是在附近大石頭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救了我一命。三人繼續(xù)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柏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吉柏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打了馬沙一耳光。當(dāng)他們旅游回來后,阿里好奇地問馬沙,為什么要把吉柏救他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吉柏打他的事寫在沙灘上?馬沙回答:我永遠(yuǎn)感激吉柏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凈。
你看,馬沙就很聰明,銘記著朋友的救命之恩,卻忘了對方的一耳光之仇。當(dāng)他這么做了以后,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就只有美好的回憶,而沒有痛苦的糾葛。
人生不易,有緣更難。記住給我們生命、愛的人,記住給過我們幫助、歡樂的人,忘掉仇視、傷害過我們的人,我們的生命就會充滿陽光,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快樂。
記住該記住的,忘掉該忘掉的,人生真的太過短暫了,只有徹底地卸去內(nèi)心的重負(fù),才能盡情地享受人生的歡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