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jīng)卷下》:69、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百喻經(jīng)卷下》:69、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從北天竺到南天竺去,住得久了,就娶了那兒的女人做妻子。妻子給他準(zhǔn)備了飯菜,他到手便急急地吞了下去,一點也不顧及它有多燙。妻子奇怪了,說:「這兒又沒有強盜來搶,有什么要緊事,這般急匆匆的,不慢悠悠地細(xì)嚼徐咽?』他答道:「這里有秘密,不能告訴你?!蛊拮勇犃诉@話,以為有什么奇異的法術(shù),便纏著問。良久,他方才答道:「自我祖父以來,常是速咽急吞,我如今是仿效他們,就這么快了?!?/p>
世間的凡夫也是這樣,不通達正理,不明曉善惡,作出種種邪行來,不以為恥,卻說自我祖父以來已是這樣的作法,便至死都依循著做下去,毫不舍離,就像那個愚人,效習(xí)著急吞速咽,以為是好的吃法。
《百喻經(jīng)》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jīng)》佛教文學(xué)經(jīng)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jīng)藏》12部經(jīng)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詼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jīng)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xué)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愿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無。如今無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谷從何而生。答曰。五谷從四大火風(fēng)而生。問曰。四大火風(fēng)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fēng)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fù)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
69、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昔有一人,從北天竺至南天竺。住止既久,即聘其女共為夫婦。時婦為夫造設(shè)飲食,夫得急吞,不避其熱。婦時怪之,語其夫言:“此中無賊劫奪人者,有何急事,匆匆乃爾,不安徐食?”夫答婦言:“有好密事,不得語汝。”婦聞其言,謂有異法,殷勤問之。良久乃答:“我祖父已來,法常速食。我今效之,是故疾耳?!?/p>
世間凡夫,亦復(fù)如是。不達正理,不知善惡,作諸邪行,不以為恥,而云我祖父已來作如是法,至死受行,終不舍離。如彼愚人,習(xí)其速食,以為好法。
解說
傳統(tǒng)自是有好壞的,不可一概依循不違。
來源:1、《百喻經(jīng)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jīng)注釋》弘學(xué)注釋
3、網(wǎng)文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