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佛教法會含義
佛具法器
2025-05-18 10:31
法會者,以法相會也,因此法會中必定有佛法的開示。以佛法令信徒生起信心與法喜,此為法會的舉辦目的。其種類甚多,茲將一般寺院較常啟建的各種法會介紹如下,以利信徒參加,獲得法益。
1、普佛。指延生普佛與薦亡普佛。延生普佛用于消災(zāi)、作壽、喜慶;薦亡普佛用于往生、超薦、冥壽。普佛者,即對三世一切諸佛普遍恭敬,普遍禮請,普遍結(jié)緣的意思。
2、三時系念。元朝中峰明本禪師撰。屬凈土法門,主要目的是藉著系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超薦亡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離業(yè)海,直證不退,圓滿無上菩提。
3、蒙山施食。旨在利濟(jì)孤魂。蒙山,位于今四川名山縣。宋時有不動上師,人稱甘露大師,居于四川蒙山,曾為普濟(jì)幽靈,集瑜伽焰口及密宗諸部,輯成蒙山施食,成為佛門必備課誦儀軌。及至近代,有興慈大師力倡蒙山施食,并加入六番開示,稱為大蒙山施食。今日一般寺院大都于晚課后隨堂施放小蒙山。
4、盂蘭盆供。是藉著供佛齋僧的功德,以解救餓鬼脫離苦趣,并且報答七世父母恩德的佛事法會。一般寺院道場均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舉行。
5、瑜伽焰口。施放焰口,能令餓鬼得度,也是對亡者追薦的佛事之一。除了施食,以解除餓鬼的饑虛之外,最重要的是為他們說法、皈依、授戒,令其具足正見,不再造罪受苦,以祈早日脫離苦趣,成就菩提。
6、拜懺。通過禮拜懺悔,令業(yè)障消除。懺議前為六根三業(yè),皈依斷疑,懺悔解冤;后及六道思恩,禮佛報德,回向發(fā)愿。其中正以露纏結(jié)罪,洗滌過去之惡因,復(fù)憑發(fā)菩提心,培植當(dāng)來之種智。
7、水陸法會。中國佛教中,儀式最隆重、功德最殊勝的法會,著重對水陸眾生的普濟(jì),除了施食,并有誦經(jīng)持咒的法施,可令受苦眾生心開意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