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智明:佛教凈土法要 第二卷 凈土持念法要 論凈土法門的行持
(第二卷)
凈土持念法要
論凈土法門的行持
凈土法門是特別的異方便之法門,它以橫超直往為特徵。因此,以簡單易行的獨特風(fēng)格,成為末法時代最有可能了脫生死,永階不退的殊勝之道。所以不求開悟見性,毋須祖祖?zhèn)鞒?,只要依佛言教,信愿求生,一心念佛,廣積善根,便得即生成就往生見佛的真實利益。
由此可見,凈土法門是導(dǎo)百川之歸於大海,攝萬行而化於一念,於事相上的指西方凈土以為依止之樂邦;在理性上圓裹十方世界,一切萬有,無非凈土之妙德莊嚴全體顯現(xiàn)。因此,無量光壽,時空恒融,性相齊觀。一切法門,如禪、密、教、律等均可迥向凈土而成其妙行。凈土不拒一法,所以決不排斥任何法門,因任何一法適可達成凈土的果德。而凈土行人,為專一故,不必廣涉他宗,分別異同,執(zhí)著勝劣,評判古今,應(yīng)當(dāng)一心行持,正念分明,回向凈土。
雖然如此,而凈土并不執(zhí)著唯一持名方可往生,其他如觀像、觀想、實相、持咒、止觀、禪定及持觀音名號等,二皆可成凈土之精妙行持;但不可朝三暮四,一旦擇定,應(yīng)一門深入,老實修持,堅固不退,使法門熟行於心地,凈因種植於長時,娑婆之神思,成極樂之妙嚴,臨終勝果,必得現(xiàn)前。
凈土法門唯依彌陀為本師,念念歸向,時時憶念。人間善知識,僅作法義啟示的參考,修持方向的指正,決不可建立個人崇拜,形成宗派集團,否則,西方凈緣未成,又被人間是非所染,持念的信心、法樂的拓展,必定大受影響。
初機行持立志於往生,所以厭五濁、了生死之心必切,慕凈土、欣蓮邦之意必真;這并非不好,但應(yīng)在樹立信愿後,真正放下世俗情懷愛欲,澹泊地生活,無欲無求,精持律儀,一心念佛。從此就應(yīng)以持念為中心,以生西為目標(biāo),以善行為助緣,以聞熏經(jīng)教為智眼,而形成凈土之法行。而不必被生死所憂,為世俗所困,一切放下,心法相應(yīng),隨緣而行,正知而用,於是心地清明,快樂充溢,神棲凈域,智照目前。
由智照目前之故,一切行皆成凈土之行,道妙暗合而明現(xiàn),利樂常興而廣被,於是內(nèi)有妙德,外弘佛法,凈化人心,莊嚴國土,濟度眾生;如此,正與彌陀大愿相合而成彌陀之化身,於是時時處處,無非凈土之妙行,各宗法門,皆成心智之方便,凈土行持的真意,全在於此,行者應(yīng)三思而契入。
行持者還應(yīng)知凈土念佛,貴在心佛相應(yīng)而覺真正皈依佛寶也;心法相應(yīng)而明如實皈依法寶也;心僧相應(yīng)而凈體現(xiàn)僧寶之德也。一心之中,三寶全現(xiàn),方是凈土妙行。
至於依行持而深入凈心之人,菩提心愿必實施於平常之中,通宗通教而不滯住,了心了境而無定說,任其機緣,方便解縛,來去無礙,虛明無倫,如此,方是凈行利生而處處凈土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