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詞:佛子(名詞解釋)
佛子(佛教解釋)
佛子,是阿羅漢(arhat)的通稱。佛贊五百阿羅漢說︰汝等為子,從我口生,從法化生,得法余財。印度的婆羅門(brahma^),自以為從梵天口生,從梵天化生,所以佛說︰阿羅漢們是從聽聞佛口說法聲(所以名為聲聞)而生,從法──法性寂滅的證入而成的。佛子,表示了有佛那樣的圣性,能繼承如來覺世的大業(yè),所以名為佛子,是至高無上的尊號。一般由朝廷加封。最尊者稱佛子,次者尊國師,再次最為法王。
釋義
(梵buddha-putra、tatha^gatasya putrah!,巴buddha-putta,藏san%s-rgyas-sras)
信受奉行佛陀教法的人指信受奉行佛陀教法的人︰與法子、行者同?!斗ㄈA經(jīng)》卷二〈譬喻品〉(大正910c)︰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吉藏《法華經(jīng)義疏》卷五釋之云(大正34513c)︰悟解一乘,堪紹繼佛種,始為真佛子。
佛稱眾生
佛稱一切眾生為佛子︰如《法華經(jīng)》〈譬喻品〉(大正914c)︰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在《法華經(jīng)義疏》中,吉藏設(shè)立二義,說明佛子的義旨。此二義即︰(1)眾生與佛子同源,眾生本性清凈,佛子亦然;(2)諸佛之護念眾生,如父母之念子,所以稱眾生為佛子。《華嚴經(jīng)大疏》
《華嚴經(jīng)大疏》說佛子有三種︰一切眾生是佛子,但凡夫是外子,聲聞、緣覺是庶子,唯菩薩是真子;此乃以世俗倫理之譬喻貶斥凡夫與二乘。
菩薩戒者
受持大乘菩薩戒者也稱為佛子,但一般不用于自稱,屬于敬辭,國師以上稱佛子,國師以下稱法王︰所以《梵網(wǎng)經(jīng)》或《菩薩瓔珞本業(yè)經(jīng)》等,常以佛子稱持戒者。而四分律宗則根據(jù)《四分律》之序文中有如是諸佛子與佛子亦如是等語,作為該宗分通大乘之佐證之一。
相關(guān)資料
◎附︰印順《如來藏之研究》第二章第四節(jié)(摘錄)
佛子,是阿羅漢(arhat)的通稱。佛贊五百阿羅漢說︰汝等為子,從我口生,從法化生,得法余財。印度的婆羅門(brahma^),自以為從梵天口生,從梵天化生,所以佛說︰阿羅漢們是從聽聞佛口說法聲(所以名為聲聞)而生,從法──法性寂滅的證入而成的。佛子,表示了有佛那樣的圣性,能繼承如來覺世的大業(yè),所以名為佛子。經(jīng)中或稱之佛之愛子。在《小品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六,解說為(大正8562b)︰須菩提為隨佛生。隨何法生故名隨佛生?諸天子!隨如行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須菩提(Subhu^ti)是著名的圣者,被稱為隨如來生。如來是從如(tatha^)而來︰須菩提是隨順真如而行的,所以名為隨如來(佛)生。阿羅漢,古代是稱為佛子、勝者之子,或如來之子的。在佛子中,有如來的長子,如《雜阿含經(jīng)》說︰汝(舍利弗)今如是為我長子,鄰受灌頂而未灌頂,住于儀法,我所應(yīng)轉(zhuǎn)法輪,汝亦隨轉(zhuǎn)。在佛經(jīng)中,每以輪王(cakra-varti-ra^jan)的正法化世,比喻如來的出世法化世。輪王的長子,有繼承輪王事業(yè)的義務(wù),也就用來比喻舍利弗(S/a^riputra)的助佛揚化。由于舍利弗在佛涅盤以前就涅盤了,所以釋尊的荼毗大典,結(jié)集經(jīng)律,由摩訶迦葉(Maha^ka^s/yapa)出來領(lǐng)導(dǎo),摩訶迦葉也就以輪王長子為喻,表示自己是如來長子了。
評論